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代女子的化妆品 (第3/4页)
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三、古代后宫佳丽用的化妆品 美貌根本就是一场玫瑰战争。 话说最著名的败家昏君隋炀帝。他喜欢坐着龙舟到处游荡每个舟上都有挑选的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手执着雕板镂的金楫被称为“殿脚女”一天隋炀帝看上了一位殿脚女吴绛仙迷上她的柔韧和丽质要提升她为婕妤却没想到她已经嫁人了隋炀帝很扫兴把她提到龙舟执楫称为“崆峒夫人”这位皇帝的爱好真是广泛而没有原则啊有教无类从老爹的妃子到地位最低的民妇再到羞颜未尝开的小女孩通吃只要够漂亮。由于吴绛仙把眉毛画成长蛾眉状后宫佳丽争先恐后地效仿画长蛾眉。司宫吏每日放螺子黛五斛叫做“蛾绿”螺子黛产自波斯国每颗价值十金。隋炀帝每每倚靠着蔽日帘看吴绛仙许久也不离开说:“古人说‘秀色若可餐’像绛仙这样的真可以治疗饥饿病啊。”另一位劳民伤财的美女是孙权之子孙和的爱妃孙夫人。孙和常将孙夫人抱在膝上一晚月色明亮一不小心他手里的玉如意碰伤了孙夫人的面颊血流满面。孙和唤来御医命令他们不得留下任何疤痕。御医说止血容易要不留疤就必须用白獭髓、玉屑和琥珀屑调和在一起经常涂抹才能生效。孙和于是悬赏天下有献白獭髓的以千金酬谢。富春江上有个老渔翁禀奏说:每年祭鱼的时候白獭们为争夺配偶将生厮杀格斗死去水獭的枯骨藏于石xue之中虽然里面没有骨髓但将骨头粉碎与玉粉调和也可以去疤痕。孙和听了便命渔翁打捞一些獭骨玉屑、琥珀粉调和制成药膏。结果昂贵的琥珀粉用得太多邓夫人敷完以后在脸颊上留下了一个赤红的斑点看起来更俏丽了。后宫嫔妃一看纷纷都用丹脂在脸颊上点一小斑竟成风俗。谁在问为什么如此。郭靖为何爱黄蓉不爱华筝?陈家洛为何爱香香公主不爱霍青桐?杨过为何爱小龙女不爱郭襄、郭芙、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耶律燕?就是因为她们不及前者漂亮。天使爱美丽男人也爱美丽。简&8226;奥斯丁在《诺觉兰寺》里写她的女主角凯瑟琳“在会上她穿什么裙子梳什么式就成了她的最大心事。”女人嘛谁不是呢。蓝筹属你红裙属我事业陪着你衣服缠着我古今中外同一。 四、古代的化妆品和化妆术 (1)眼圈化妆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保护肌体或为了修饰仪表十分关注化妆。在原始人时期人类习惯于在身体皮肤上涂抹动物脂肪、油类、粘土和黄土用以避寒防暑和防止昆虫叮咬。当时人类生活于莽莽的原始森林中为了预防风土疾病还热衷于搞迷信咒术来去邪除魔每当人们举行祭典仪式时必须化妆眼睛和面部。 在古埃及人们为了防止炎热和皮肤干燥常用香油和油质软膏涂抹皮肤。另外古埃及人还喜欢眼圈化妆即在上下眼皮上勾画绿色、黑色或蓝色颜料据说这是为了预防砂眼、苍蝇(古代热带有一种苍蝇能飞进眼内产卵)和飞虫的入侵也是为了遮蔽灼热的阳光和消毒。因此在配制这种涂料化妆品时大多掺入具有杀菌作用的蓝绿色孔雀石粉末。后来人们对这类化妆品的色泽也开始讲究起来便特别爱用淡黑色的二氧化锰调制的涂料甚至还有选用绿色树脂的。 据人们对古代木乃伊的研究分析结果现古人的眼皮上部涂过黑色颜料下眼皮涂过蓝绿色颜料这种黑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铅蓝绿色颜料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内含大量硫酸铜)。 在中东地区妇女们很早以前就有把眼圈勾画成蓝黑色的习俗至今在某些伊斯兰国家里人们仍可透过薄薄的面纱偶尔见到那些眼圈浓妆艳抹的妇女。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先用烟黑涂描眼睫毛然后涂上黄白色的天然橡胶浆。当时妇女还爱从指甲花萃取红色染料涂抹嘴唇和两颊。(2)眉唇化妆 据记载纣王爱将凝固的花汁给宠妻爱妾染指甲和化妆面容因这种化妆品最早源于燕国所以后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远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口红。从二千多年前的前汉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绺♂子和香粉外、还现有燕脂。 眉笔在古代又名“黛”历史也颇悠久。据文献记载侍奉前汉宣帝的京都知事张敞最爱为其妻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眉笔。到了唐代则流行画蛾须(触角)眉。 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 公元6o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3)点痣与胡子化妆 十七世纪末期巴黎的妇女流行点黑痣的化妆术。黑痣的形状分为星状、月牙状和圆形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