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代女子的化妆品 (第2/4页)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o世纪2o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2)芳泽可亲…妆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3)姹紫嫣红话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