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小楼夜雨上 (第1/3页)
第一章 小楼夜雨(上) 《元宁史记#83;湘王世家》 湘王云珥,字乐显,端宗嫡长子,母贤敬皇后陈氏。王少年英姿,精于兵法,二十拜将,经略南疆,三年大成,南民皆赞王贤达,然贞敬皇后偏心仁宗,端宗亦无废立之意,王无缘帝位,仁宗幼年丧母,贤敬皇后有母养之恩,与王情深契阔,托以西南,临崩又嘱辅弼重任。 元宁立国以来,皇位的传承除了依照嫡庶之别,同时也非常注重长幼贤愚,每一位君主在确立储位时都是十分审慎的,但是,因为元宁皇朝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区分,寒门与世族有着不可逾越的差别,皇帝在很多时候必须考虑掌握着实权的世族的意愿,以保证国家与皇朝的安定,因此,可以说,元宁的每一位君主都有着削除世族的打算,至少想让世族在政治上失去影响力,无法干预朝政,正因如此,他们在选择皇储时大多选择年长的皇子,甚至会选择自己的弟弟,尽最大的可能使与世族关系密切的后妃无法直接干预朝政,所以,虽然元宁皇朝的后宫女子拥有很多的权力,但元宁皇朝的历史上,真正临朝摄政的后妃却是少之又少。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研究,元宁皇朝临朝摄政的后妃有五位,分别是世祖的嫡母章德皇后、宪宗的养母钦仁太妃、德宗的生母显成太后、顺宗的生母文端皇后和景宗的嫡母恭和皇后,这五位后妃都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女性,摄政期间都做出了不凡的政绩。——章德皇后的气度可以包容天下,钦仁太妃的慈爱之心如大海一样广博,显成太后具有一凌天下平定江山的智谋,恭和皇后拥有淡定沉着永不言败的坚韧,因此她们可以在危机四伏之际掌握权柄,也让皇朝可以安稳地过渡,并且不断前进发展,只有文端皇后让人无法评论,只能说她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女性,也许只能如后世最著名的学者陈观所言“她是我们至略国最好的皇后。” 最好的皇后! 铲除异己,改革制度,重用酷吏,扩张领土,甚至被怀疑杀死亲生儿子的文端皇后仍被认为是最好的皇后,因为,无论任何情况,她都是清醒地面对一切。 “不为私情所动,不为权势所迷,不因聪慧而具自负之意,不因抱负而起贪婪之心。”——陈观是如此评说的。 而陈观也不得不承认“文端皇后的统治充斥着阴谋与血腥,有着无可回避的杀伐之气。” 一切杀伐都在紫苏的身边发生,天下苍生虽得安宁,但是,她的身边却是争伐不止,而这一切在隆徽皇帝的丧期尚未结束时就开始了。 当议政厅的承旨将国玺与御印送到紫苏面前时,她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从今往后,自己就是元宁皇朝裁决军国大事的决策者,直到她的儿子亲政,而丧期中,太子尚未即位,自己也没有临朝摄政,因此,玺印皆入内廷,定了定神,她挥手让容尚宫收下玺印,并让承旨入宣政厅待命。 “政出内朝,事属非常,还请娘娘早定大典之日,告正朔于天下!”顾命大臣晋见时,谢遥从容地上奏,隔着白色的纱帘,紫苏微微点头,正要同意,却看见齐朗与永宁王都有些不平常的神色,不由心中一紧,话到口边,又换了一番说辞 “陛下丧期未满,本宫不过是未亡人,哀痛尚无以排遣,如何决定大事?各位都是先帝寄以厚望的重臣,这些循例而行的事就按旧例进行吧!” “臣等遵旨,待占卜之后,臣等再行上奏!”尹朔连忙出声,谢遥也没什么表示,永宁王与齐朗也恭敬地行礼领命。 紫苏心中微讶,却也没有动声色,淡淡地问道“湘王何时能到?” 湘王身为平南大将军,责任重大,,再加上隆徽皇帝的病情恶化太快,因此,虽然隆徽皇帝早已命其交接防务于副将,迅速回京,他也没能及时赶回。 谢遥想了一下,才上前回答“按行程计算,湘王殿下明日即可抵达成越。” 紫苏也不是真的关心此事,便虚应一番,让他们退下,谢遥却躬身行礼道“皇后娘娘,臣希望向娘娘禀告一些事例,请娘娘准允。” 紫苏却是有些惊讶,道“也好,景潮,你也留下来,关于先帝的丧仪,本宫有些疑问。” “是!”齐朗应承,尹朔与永宁王则向紫苏行过礼便退出长和宫。 不明白紫苏为何留下齐朗,谢遥踌躇一下,但是,最后,他还直接问道“皇后娘娘,您为什么不想定下大典之日?”毕竟是从小看着紫苏长大,谢遥也不太客套。 紫苏心道“我也想问呢!”口上却只是笑着道“谢老,确立大典之日是有制可循的,本宫也不可事必躬亲啊!”“皇后娘娘,老臣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湘王?”谢遥叹息“湘王的才识出众,他一回京,一切都会有变故,所以臣才希望早定计划,您却…” 紫苏的眼神一冷,却只是不在意地道“谢老多虑,湘王就是再如何厉害,也不能违背祖制家法,谅他也不敢违背先帝的遗诏!” 谢遥欲言又止,沉默了好久,才道“也许是老臣多虑了!不过,还是请您三思!老臣告退!” “景瀚,怎么回事?”谢遥退出之后,紫苏便问齐朗,她身在宫中,很多动态都无法了解,虽然能猜到谢遥有问题,却无法明白详情。 齐朗犹豫了一下,有保留地回答“娘娘,权力的威严总是诱人的,最高权力更是有无数人想分享。”他同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