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_念戒近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念戒近道 (第3/13页)

,自护戒行,能降天魔。”这里说到戒律能降伏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戒律就能这样。

    同时《月灯三昧经》也讲了“若具足身戒,于一切法得无碍智。”你在戒律起来以后,你可以得无碍智。“若成就口戒,则得佛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不可思议。”“若具足意戒,得一切佛法,得一切神通,心得不动解脱。”所以说戒律的功德是很多的,要讲起来就太多了。

    同时,佛经里有很多关于持戒的典故,其中就有一部经叫《贤愚因缘经》,里面讲道:安陀国有一个沙弥,奉其师命到供养主优婆塞家里去催迎食供。就是施主原先答应供养食物,但到时间没送去,他现在去催催。因为只有他和他师父俩,他就去了。施主正好有事外出,只留一个女的看门,那女的见这个沙弥去了就生欢喜心,yuhuo炽盛,献诸妖媚,强迫与沙弥成yin。

    沙弥不能脱身,乃自念言:“我有何罪,遇此恶缘?我今宁舍身命,不可毁破三世诸佛所制禁戒,污佛法僧。”乘女闭门,就捡到了一把剃刀,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处,自立誓愿:我今不舍佛法僧,护持禁戒,舍此身命,愿所往生,出家学道,净修梵行,尽漏成道。即刎颈死。

    这个女人非要和他做一些不净的事情,最后把他关起来了。他趁她不注意,捡了一把剃刀,就为了护持戒,跪向了佛涅槃那个方向,发愿不舍佛法僧,愿生生世世出家修道,修梵行、清净行,要成无漏,最后自刎而死。

    后来国王得闻了以后,因为那时候死个出家人必须得报案,得罚款的,不许出家人死在你的家门口,你不给饭吃都是不行的,国王有命令,所以他就得报告去了。这个长者平时挺供养僧人的,只是因为他女儿起了邪念才发生了这件事。最后国王亲自去看,而且还去礼拜,赞其功德,最后做了一个檀香木的棺材,盛着这个沙弥的尸体满城游。同时又把这个女的也拴上了,也载着游,叫这个女的讲讲经过。这个女的为了报答这个沙弥的这种正气,也毫不保留地把这个经过说出来了。

    最后,国王又让那个女的打扮得漂亮一点,对大家说:“你看她漂不漂亮?就这样的女人主动去找这个沙弥,他都不动心,这才是真正的清净沙门。”大家非常赞叹佛法。所以说,只有这些人的严格持戒,佛法才会延续下来。

    佛在《譬喻经》中讲到:有大迦罗越子,端正聪慧,出家作比丘,奉行戒法。“一日乞食”有这么一天乞食。“至一大家”这一家比较大。是“妇寡yin场”都是妇女,都是独居的寡妇,yin欲的场所,他不知道。“欲与比丘行yin”因为看他长得聪明,长得端正,非常漂亮,这个女人起了yin欲心,要与这个比丘行yin。“比丘不从”说什么也不干。这个妇女就生气了,招呼这些底下的下人,把这个比丘给抬起来了,抬起来扔到火坑边。这家人多,这女的也够凶的,把他扔到火边上,告诉他:“如果你不从,我就把你烧死,拿火烤你。”你说这个女人厉不厉害,恶毒无比。

    “逼之使从。比丘言:且止,容我计较”说:你别着急,你容我想一想,我想一想看看怎么办。这是缓兵之计。“即自念言:我入火中,为一死耳!”我要是入了火中,只能是一死。“若因持戒而死,可得生天;如果破戒犯yin,死堕地狱,无有出期!”就是说:我这一死只能是这一生,这样的话,我来生还可以修道,因为这个持戒的功德我还可以生天。如果犯了yin欲,死后必下地狱,生生世世是出不来的,这个可了不得。

    他想到此,就一跃身,自己主动跳下火坑。那大火烧得相当旺盛,进去了肯定得烤死,但他一下就跃身下去了。他跳进去以后,那火突然的变为水,这个比丘啥损伤也没有,丝毫没有烧着,因为他持戒的这种心就这么厉害。最后,那些妇女大生惭愧和害怕,也害怕了,这时候没办法,就把比丘给送出去了,再也不敢发这个yin欲心了。持戒的功德就这么厉害。

    在《大庄严论》里还有一个典故,叫“草系比丘”我们常听到“草系比丘”这个词句,但是大家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那时候“有数比丘,旷野中行,为贼所掠,剥夺衣服”就是被抢了。那时候的印度不像现在,过去的人很穷,有件衣服那是很难的事,他一看出家人穿着衣服他就抢,把所有出家人的衣服给剥下来了,有好几个比丘。剥下来以后,他又怕这个比丘去追捕,当时就要杀。因为一旦报官,不就得把他们这些贼人抓起来吗?那怎么办?不如把他们杀了得了。

    其中有一个人说:“你别杀他们,佛法中规定:比丘之法,不伤生草。你用草把他给捆起来,他就不会去报案了,我们还省事。”由于这人的这一句话,就把这些比丘全都给捆起来了,把手都给捆在腰后;扒得什么衣服也没有了。印度夏天热,就在那地上烤着。

    后来,正好赶上国王坐着马车走过那地方,一看:这怎么回事啊?好几个人在那躺着,都被捆着。国王就说:“你们怎么地了?都在那捆着,一个个身体像个白羊似的。”他们都没穿衣服,就在那太阳底下晒着,他说像白羊似的。说:“我看周围也没有什么挡碍你们的,不就是一根草把你们的手捆住了吗,你们起来就完事了吗,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吗?你们怎么不起来呢,在那太阳底下晒着,这不慢慢晒死了吗?”

    比丘就讲了,说:“我们不是不能起来,这草是很容易断,我一使劲就断了,那草还能捆住人吗?但是佛的戒律在那块,不允许出家人毁草的。”这条戒是对比丘而言的,不允许伤生草。国王听完以后大受感动,亲自下来给解开,解完了赶紧提供衣服。并且请这些比丘到他的国家,受他的皈依,他跟比丘受戒。我好像还在哪本书看到过,很多比丘就因为持戒而证果了。

    还是《大庄严论》里的一个典故。有个比丘持钵乞食,至珠师家,就是卖珠子、卖珠宝的家,在门外立着,要乞食。那时候,做珠子的这个人正给国王穿珠呢,一看出家人来了,就赶紧入室内为比丘取食。后来一只鹅看见那个珠子,就给吞了。珠师取食回来给比丘,一看珠子没有了,就怀疑比丘给盗了。比丘为了保护这只鹅,所以不敢说明。这个珠师就打比丘,把比丘给捆起来打,打得血都流出来了,要他把珠子交出来。

    最后,鹅感动来添他身上的血,来帮他、安慰他。鹅来添他的血,表示对他的感谢呗:你看看,我吃了珠子,你为了保护我而被打,我来安慰你。这个卖珠子的就生气了,拿东西就打,说:“你还敢安慰他,他偷我珠子,你还敢来安慰他?”他就撵它,就把鹅给打死了。这个比丘说:“你不要打我了,我现在还你珠子。原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