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念戒近道 (第2/13页)
是佛的戒律,我们都应该完全地把它受持好。完具,不是我们受完戒了就算完具戒了,而是你的行持得到位。你的戒如果持到位,那个定必然清净。 “以戒定净”戒定如果都清净了。这个净是很重要的。“令智慧净”这个智慧就会现前。那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并不是我们生起了一种似是而非的智慧,把假的当成真的,把一种幻境也当成真的。为什么有的人处在一种境界里出不来了呢?因为他的戒律不清净,他还有自己的贪欲、想法在那里面,所以生出的那个境界好像是一种境界,实际上很多都是虚幻的;产生的思想有很多都是属于外道的东西,不是佛法。必须是戒律清净者,才会具有清净的定力。 “以戒定净,令智慧净”智慧真正清净了。“净已”这个智慧就入佛知见了,所以说“显自身源”你这时候才知道你的智慧是来源于心。否则的话,你还离心老远了,你的想法来源于你自己的知见,它不是来源于心,这是不一样的,这个差距是挺大的。所以大家应该知道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关系。 佛讲持戒的功德就讲得太多太多了,我们先看一看佛怎么讲的。佛在《涅槃经》上讲: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诃责、纠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 佛在《戒香经》上说:“佛告阿难,世有众香”世间上有很多的众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有风才能闻,风吹不到跟前你闻不到。世间确实有各种的香,如檀香、沉香等,它得随风能闻,但是不能普闻,不能天下都能闻。“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十方”这就不是东西南北的问题了,是十方,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十方都能闻到。“咸皆称赞,诸魔远离”就是说,你要是持佛的戒律,就拥有这个真正的香,也是我们说的戒定真香。 过去有那么一句话:花香何用大风扬。花若真香就不用大风扬,不用去吹嘘,是不是?你要是真正香,十方都会闻到的。你不用去宣传自己:“我怎么有修行呀,我怎么去持戒…”都不用说。你真正持戒,这个香自然地就遍满了十方,十方如来、菩萨没有不称赞的;你到任何地方去,人人都会欢喜的。持戒就有这么大的功德,这才是真正的香。 在《阿含经》里,佛讲了持戒有五种功德:“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住之处,众人敬爱”所有人都尊敬你,喜欢你。“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你持戒修行,必然有好名声和善名,到处的人都称赞。 这个事我也遇着过,那回是上车站去还手套,去找那个司机。那里有帮助乘客解决坐车问题的那些人,专门安排出租车的那些人在那,他看见我们去了以后,就主动跟我们说话,他说:“你们是哪儿的僧人?”说:“大悲寺的。”“哎呀,大悲寺可好了!听说有一个老和尚那真是什么佛转世…那才有修行呢!”跟我讲了半天,讲了好长时间,讲得很高大、形象很高。 后来,旁边的司机告诉他:“这就是那个师父。”他就一瞅,不吱声了。在他心目中本来是挺高大的,这一看,却是穿得埋埋汰汰的一个小老头,也不起眼,和他想象的都不一样。他一看,吹了半天,吹到人家门口去了,得了,拉倒吧,这就别提了,后来就走了。 但是通过这个事情就了解到,这个出租车司机对大悲寺还有一定信心。虽然他夸大其词,咱们没有做得那么好,但是人家对一个持戒的人,或是做了一点善事,他都非常夸大地去讲,就好像自己做了那个事情一样的。人都有一个善心。通过他讲,我都生起很大的惭愧,也不像他说的有那么大本领,也不像他说的那么庄严、那么高大。 原先我就寻思:赶紧悄悄溜走得了,人家好不容易生起这么大的信心。后来这一揭露,人家一看,完了,这个人和想象的不一样,没有那么高大,说话也不行,相貌也不行,可能是泄气了。不过,你刚持点戒,别人就给你这么大的名誉,确实是感觉有愧。这正如《阿含经》讲的:得好名声,周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佛讲了,当我们的身体坏了的时候,必生天上,这是必然的,你跑都跑不掉的,你想不生天上都不好使的。当然了,我们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更好了,因为你持戒的原因,十方任你往来。特别是《楞严经》里讲的:持戒,诵楞严咒,十方佛国任你去,你上哪个佛国都可以。所以说,持戒的功德是说也说不尽的。 这里还有一篇,给大家念一下。这篇是《顺正理论》,是菩萨作的,论都是菩萨作的。“诸天神众不敢受持五戒者礼拜”诸天神众不敢受持五戒者的礼拜,你持五戒,他都不敢受你礼拜。“国王大臣亦不敢求受具戒比丘礼”就是国王、大臣都不能受比丘的礼,他不敢。“盖惧损功德促寿命”他怕减少自己的功德和寿命。你看那个持五戒和受具足戒的比丘,天人都不敢受持五戒者的礼拜,国王也不敢受具足戒比丘的礼拜,都得躲。为什么呢?因为你一礼拜,他承受不起啊,他的功德就会减少的,而且寿命也会短的。所以说,你这出家可不得了。 宾头卢尊者出家前是优填王的大臣,由精勤苦行,王放其出家得阿罗汉果。优填王于是经常出城参礼他,寺去城二十里,有佞臣见宾头卢尊者不起迎王,就怀着恶心劝谏国王,使得优填王要去杀尊者。宾头卢尊者看到国王去了,于是就起来迎他走了七步,国王当时挺高兴:“这尊者都能迎我七步。”问:“大德平时都是不起座的,今天怎么起来迎接?”尊者答道:“你平时都是以恭敬心来礼拜,所以不起来迎接。今天怀着恶心,我若不起来迎接,恐怕会被你杀掉。”优填王当下就明白过来,赶紧忏悔。 优填王虽经忏悔而免堕地狱,但回去以后没几天就下台了。后来别人问佛:“这是什么原因下台了?”佛就给他讲了:“由于宾头卢尊者迎他七步,少做七年国王。”仅七步,就少做七年国王。所以出家人就不迎在家人了,一迎他,反而对他不好。 有些在家人很希望出家人恭敬他,你恭敬不点,他都非常高兴的,但是他高兴以后呢,后果不好。所以出家人是不能乱来的,对父母也不能礼拜,因为你是佛弟子了。“故大小乘戒为至宝贵”大小乘戒是宝贝,最宝贵的,国王都承受不了的,人天都承受不了。所以说,非常了不起。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佛告海意:“若菩萨虽生诸趣,无所希望,善护戒行,即能降蕴魔;若我见无依止,善护戒行,能降烦恼魔;若以净戒,令诸众生,出离老死,自护戒行,能降死魔;若起是念,我令一切毁禁众生皆悉安住圣净戒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