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老爷_第二百零四章天价人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四章天价人情 (第2/3页)

通过,这已经是惯例了,这也是政府工作的一个程序。从大处说,三思而后行,多研究一下对项目对项目人都是一个考验,这对以后的发展有好处。从个人的角度说,不拖拖,各个部门的只能怎么能表现,谁还在意这个政府,直接拿钱来投资,不用理政府这一套了。

    …

    常委会定在一周之后,赵云也要做充分的准备,他的项目要是不能一次性的通过,他刚刚建立起的声望也要毁于一旦。赵云的本质并不是霸道之人,但他知道,眼下他想快速发展,必须表现出霸道的一面。怀仁县很多官员都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人,不阻拦他也就罢了,可这些人却喜欢用手中的权利,处处要表现出自己的权威,这就严重阻碍了赵云的发展。

    渗透,适应,改变,这是正常到外地发展干部的应该走的步骤,可这样的步骤看似简单,却时日旷久,有些人能力强,可以三两年内完成渗透和适应,然后再用至少三年的时间才能做出一些成绩。这是有能力的人,在官场很有悟性的那类人。有些人到外地发展,渗透就没有完成就下马,有的人适应不了,即使很多人做到了这两点,那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官场被很多人形容为独木桥。政府工作人员很多,能够得到快速升迁的人却不多。往往达到一个程度,再没有继续发展的能力,只能固守那块自己还能有几分话语权的职位。以前赵云认为很多处级干部都很年轻,现在他看来很多科技干部都已经是白发苍苍了,升官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白杨市干部普遍年轻化,那是特例,并不是现象。尽管全国处级干部可以用不计其数来形容,但如赵云这么年轻的还真没有多少。年轻是资本不假,同样年轻也代表这不成熟和没有经验,官场很多重任更喜欢交给那些有经验的老人。这也是一个地区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大多岁数都不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年轻干部,由于背景关系,又由于手段和能力,但真正当一把手却不多,大多都是作为副手的。

    一个国家的用人机制,其实也有潜规则,特例存在不假,但常态还是存在的。嘴无毛,办事不牢,这是老人常说的一句话。打破这个格局,走出自己的快速发展之路,那就不能处处适应之后再改变。

    在赵云看来,怀仁县干部,除了官云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其他人根本都止步于此。当然,军方的升迁不在赵云的观察之内。军方考察干部有自己一套手段,赵云不是很知道,也干涉不了。赵云用了三个月终于了解了怀仁县,这样的贫困县,他要是想做出成绩,不能按照正常的步骤,不能低调发展,只能昂首,只能霸道的破局。赵云虽然年轻,但他现在已经是一方势力的代表,他发展得慢,他后面的人也跟着走得不可能快。现在的赵云,当官已经不完全为了自己,必须为他队伍中的人负责。

    赵云知道自己崛起的很突兀,所以一些常规的办法不适合他。那位老人别有用心的推了他一把,把他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个高度,他的职位和能力并不般配,眼下他需要快速发展才能对得起那位老人。

    赵云在记碰头会之后,立刻开始准备。在他看来,眼下几个项目,还不足以让他快速打开通道。本土一些势力毕竟占着地利和人和的优势,而他这个外来者想要快速发展又谈何简单。往往打开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钱砸路,然后加大棒子。赵云觉得他目前的力度完全不够,现在看来加起来不过是两亿左右的投资。在这个贫困县,这样的投资确实很大,但还没有大到让大家都让路的地步。

    于是,赵云离开了记办公室后,拨通了吴东的电话。

    “吴行长,人在他乡甚是想念老朋啊。”赵云笑着打哈哈。

    他知道吴东现在算得欠他人情。吴东在白杨市的要求,他都帮着解决了。白杨市不但建立了银行,新成立的油田的大部分项目基本都从民兴银行贷款。可以说吴东在白杨市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尤其是新城已经正式提了议程。新城是根本油田而建设的,吴家的雄厚财力,加之孙家的大礼力cao办,两家几乎是联手把新城规划的项目拿了下来,利润不菲自然不必说,就其政治意义来说,影响也是巨大的。吴家和孙家的联手,让其他的势力望而却步。这样一来,别的势力且不说,从京城四大家来说,吴家和孙家把其他的两家抛得很远,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毕家也不简单,新成立的三个市,毕家拿到了一个市长以及一个记的职务,政治意义和经济方面都小跨步一步。黄家是最惨的,不但没得到什么,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