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建行徐州分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 (第3/3页)
业客户规模认定及信贷准入,中小企业中心负责对经办机构上报的中小企业客户进行规模认定及信贷准入,同时对客户所处行业,经营状况,还款能力,抵押担保措施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三是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经办机构客户经理或风险经理撰写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报告,发起信用等级评定,中小企业经营中心,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审批权限进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四是信贷材料的撰写和申报,中小企业经营中心或经办机构客户经理撰写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申报材料,由中小企业经营中心进行合规性初审,报风险管理部审查。五是组织召开信贷审批会议,风险管理部门拟定信贷审批会议的时间,地点人员和审批项目,并组织信贷审批会议的召开,下达信贷批复结果。六是中小企业客户贷款发放及贷后管理。经办机构根据信贷批复结果,在落实授信条件和贷款发放条件的前提下,办理信贷执行手续。同时,与中小企业经营中心联动进行客户的各项贷后管理工作,直至贷款收回。进一步完善中心小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和评定办法,积极落实好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落实好信贷和法律维权工作。中小企业经营中心进行考核登记并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的检查活动,提出改进建议。 十.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 1、地区发展策略,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经济总量和中小企业客户数量及规模,结合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发展政策,确定重点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业务地区和一般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业务地区,对于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及资源配置政策。 2、行业发展策略,围绕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和“十一五”发展规划,适应当地优化和提升产品结构,发展壮大骨干行业的要求,结合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确定信贷重点支持的产业、行业,使得信贷营销有的放矢。 3、客户及目标市场策略,经过对中小企业的调查,筛选,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应重点确定以下六类客户目标,为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卫星型中小企业群体;具有“两高一阔”的成长型和成熟型的“精、专、特、新”的“小巨人”类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达地区支柱产业和专业市场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产业族群”中的上规模,上档次占优势地位的龙头中小企业,与区域发展经济相结合,市场定位明确,经营特色明显的,特色中小企业(特色市场型),规范运作,有发展前途的股份制企业及三资中小企业,绩优外向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等。 4、精确营销策略,以增强营销的可cao作性为目的,从不同角度拟定营销客户名单,实现精确营销的目的,如采信所在省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名单,所在市各区县纳税百强企业,出口创汇百强企业,高科技及节能减排企业等。确定支持企业名单,对名单确定的中小企业应分层次进行支持并确定相应的信贷经营策略。 十一。强化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银行就是管理风险的企业,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要参照国际活跃银行的规则,缩小与国际活跃银行在观念,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差距,量化贷款风险,提高度量风险的精确度,这也体现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迫切需要。 (1)严格信贷流程,防范cao作风险。从严落实贷前调查责任,防范失职渎职行为,严格审查和审批环节尽查,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责奖惩制度,提高信贷审批质量,严格执行咨询审查工作规划和分级授权制度,按照贷款原则和贷款条件,坚持集体审贷,专家审贷、投票表决,真正做到:制度覆盖流程,检查覆盖制度。 (2)严格信贷责任,防范新增风险,认真落实贷款基本制度规定,严格落实信贷流程,严格落实流程责任,评估和追究流程涉及人的尽责行为,确保新增贷款到期收回。严格实行客户经理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贷款包放包收制度,单笔贷款特殊情况下只能办理延期一次,严格控制贷款借新还旧,对劣质客户实施、控制、压缩、清理退出机制。 (3)加大处理力度,化解存量风险,认真落实不良贷款和处置有关规定,形成清收合力,严格风险成因和责任分析,加大债务追溯和处理力度,以呆账核销作为消化历史包袱和消化不良贷款的主要手段,规范抵押品处理、抓紧处理贷款诉讼案件,从严防范违规放贷行为。 (4)严格遵守信贷政策,降低信贷风险,在继续做好五级分类后续管理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非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工作,做好网点撤并后的债权管理工作。应参照国际惯例,制定专门针对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标准。 参考文献 汪正宏、梅春、中小企业融资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探讨,《中国国情国力》。2009年6月第十一期。 2。吴虎、魏玉峰,中小企业客户信贷经营管理策略,《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9年第五期。 3。秦小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问题研究,《经济师》2009年第四期。 4。臧景范,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金融》2005年第一期。 5。王彦秋、牟智强,实施小企业战略的调查与思考,《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6年第一期。 6。马福云、徐丽萍,金融危机带给我国中小企业的思考,《经济师》2009年第二期。 7。杨林,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中国国情国力》2009年第五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