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8/9页)
刺作怪,脸上烧起一片火来。 那售票姑娘倒是见惯了似的,毫不在意,给她打了张五分的车票递过来:“要是不知道他在哪儿,就先到总场场部下车吧,到场部打听打听。” 于是她在场部下了车,问了三个人,才辗转找到了狱政科的接待室,一个上了年纪的女干部接待了她。 “你是周志明的什么人呀?”她一边翻着卡片柜一边问她。 “我是,他爱人。”她生怕关系远了不让见。 “爱人?”女干部抽出一张卡片看着,自言自语地说:“怎么没填呀?”扭过头来,又对她说:“你这次来,事先跟砖厂联系好了?” “什么?” “我们这儿有没有给你发通知书,或者是他本人给你写了信叫你来?” “不,我不知道,没有。”她紧张起来。 “没有?”女干部放下手中的卡片,皱起眉毛“没通知怎么就来了。你的介绍信哪,我看看。” “我没带介绍信,我不知道要介绍信的。” “那你的工作证哪,也行。” “我没工作。” “户口本带了吗?” 她愣在那里。 女干部有些不耐烦了,关上了卡片柜子。 “规定带的证明你都没带,那就不好办了。这样吧,你先到招待所住下,能不能见,等我们跟砖厂联系了再说。” 砖厂?女干部几次提到了砖厂,显然周志明就押在那儿。施肖萌接过一张介绍住招待所的条子,走出了接待室。 她在招待所熬了三天,天天都去接待室询问结果,头一天得到的答复是:“还没联系上。” 第二天的答复是:“正在研究。” 到了第三天,接待室终于有了个能摸得着的说法“最迟明天做决定,你明天来吧。” 明天,就是第四天了。她“失踪”了四天,不敢想象家里头,特别是母亲该是怎样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明天一定要见上他,不能再拖了。所以她第四天一大早就堵在接待室门口,堵上了那位第一天接待她的“老太太” “老太太”让她在屋子里坐下,先给她倒了杯开水,然后才慢慢开口问道: “你到底是周志明的什么人?” “我是他未婚妻。” “未婚妻,噢——,这样吧,你把通讯地址留下,先回去,究竟什么时候可以探视,我们给你发通知。” 她脸色苍白地站起来,用全部力气克制着自己愤怒的眼泪,一句话也没说便往外走,把那“老太太”弄得愣住了,直到她跨出门槛才在身后说了一句: “地址也不留了吗?” 她连头也没回,浑身发抖地走到大路口,这就是四天,足足等了四天所得到的答复!她恨得胸口发闷,觉得这儿的一切都是那么可憎。 大路从脚下伸向远方,柏油路面在烈日下蒸着虚抖的热气。在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北京吉普,司机把头埋在扬起的前罩盖下,背上的衣服渍出一片汗渍,一个六十来岁的干部在旁边来回踱着步子。她向他们走去。 “同志,请问去砖厂怎么走?” 那个干部扬起一张瘦瘦的脸膛,很麻利地打量了一下她,用微哑的声音答道: “往西,一直走,再往北,远得很哪。你不是农场的孩子吧,到砖厂去做什么呀?” “找人。” “你是从南州来的还是从哪儿来的?砖厂有你什么人呀?” 她没有回答,转身向西走去,心里头感到厌烦。在这些公安干部眼睛里,好像谁都是坏人似的,都得接受他们刨根问底的盘问,她讨厌这些盘问,也害怕这些盘问,她虽然背着家里跑出来,像个冲撞了闺戒的姑娘不顾一切地去私奔,但她毕竟害怕被人查到底细而连累家里,只盼今天一切都平安无事吧。 加快脚步走了一段路,背上已是汗水津津,远远的,传来一阵汽车的马达声,越来越近,突然在她身后戛然而止,显然是冲她来的。她心惊rou跳地转过头,只见刚才那位给她指路的老头子从吉普车里探出身来,招呼她说: “喂,小鬼,要不要我们给你捎个脚啊?我们也是去砖厂的。” 她犹豫起来。那人又笑着说:“凭你这两条腿呀,怕要走到后晌去了,上车吧。” 她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了车。不知道这老头儿还得问她什么,她低着头,不说话,车子又开动起来。 “姓什么呀,小鬼?” 看,来了!“姓史。”她灵机一动,话到口边把施音念成了史音,这样就算以后给查出来,也还可以圆。 “砖厂有亲戚?” “有,是犯人。”她索性自己先说了。 “噢,叫什么?”那人的目光漫不经心地飘向车窗外边。 “叫周志明。” “周志明?”那人转过头来,看了她一眼,思索着说:“是原来在市公安局工作的那个吗?” 她点了一下头。老头儿显然有了点儿兴趣: “你是她什么人呀?” 老头儿的表情没有半点儿恶意,但她仍然不愿多说话“未婚妻。” “啊——”老头儿点点头,又把视线移向车外。 一路上他们没再说什么。到了砖厂,老头儿领她找到了一个姓常的干部后才办他自己的事去了。 这个干部有三十多岁,一副阔边眼镜给他不怎么好看的脸上添了些文质彬彬的风度,他把她领进一间办公室里,问道: “不是叫你回去等通知吗,场部没跟你说?” 施肖萌长到这么大,从来没有这样哀求过别人“同志,我好不容易来一趟,求求你让我见一面吧,哪怕一分钟半分钟也成,求求你。”她望着那人的脸,心里有点儿急了。 那人扶扶眼镜,郑重其事地思考了一下,说:“你先坐一会儿吧,我们研究研究。” 那人走出了屋子,她满心焦急而又无可奈何地坐下来。屋子里的摆设不多,办公桌、文具柜,都是那么简陋、陈旧,墙皮上暴起一块块白花花的硝渍,叫人看了挺恶心;房顶大概是被冬天里取暖的炉子熏的,乌黑一片,早已埋没了原来的本色。 四周围很静,静得让人害怕,空气中重压着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有人从房前跑过,咚咚的脚步声沉重地砸在地上,在寂静中格外震耳。屋子的门吱地响动了一下,把她吓了一跳,看时,却不见有人进来。一会儿,有两个人在门外说起话来。 一个细得像女人一样的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