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风云变幻上 (第3/3页)
阅的奏章,不仅有正式的奏章,也有密奏,官员是不能私留奏章的,即使是密奏也必须在看完后重新上呈,从北疆回京之后,紫苏开始让阳玄颢每天花一个时辰阅读这些奏章。 听说母亲要来兴宁殿,阳玄颢连忙搁下手中的事,到殿前迎侯。 “母后娘娘,您也来看奏章吗?”阳玄颢陪在母亲身边,好奇地问道“朕听总管说,您一向都是差人过来取的。” 紫苏微笑,走到皇帝方才看奏章的地方,翻了一下,不由点头“昌和王请册皇子疏…皇帝看得懂这些奏章吗?” “有的还好,有的就太晦涩了,齐太傅说,兴宁殿只有皇帝、摄政的后妃与史官能进,他们也不知道有些什么,就让朕按时间看,先找些比较有名的人所上的奏章来看,再找议政厅每年所上总表,这样也许有点头绪。”阳玄颢好实回答,他虽然聪颖,可是,有些臣下就喜欢引经据典,把简单的事情说得晦涩难懂,齐朗的意思是,那样的人多是迂不可及,奏章中的内容也不会有太多的意义,倒不如说得浅显明白,多是一矢中的,言辞锋利。 “看不懂的就先搁下,以后慢慢看,兴宁殿里的奏章是不能外传的,不懂也不必去问太傅,直接来问母后就可以了。”紫苏同意齐朗的说法。 “是!”有人可以问,总比不明白的事放在心里要好,阳玄颢十分高兴。 领着皇帝走到内殿的一扇门前,门不大,毫不起眼,却是紧锁着的,那锁十分古老,却与平常的锁完全不同。 “皇帝没进去过吧?”紫苏敛起笑意,认真地问道,却是明知故问,因此,也没有要阳玄颢回答,便继续说道“这间书阁才是兴宁殿最机密的所在,能进这里,只有皇帝与摄政的后妃,所以,哀家才过来的。” “啊?”阳玄颢讶异非常。 “你还太小,等你大婚之后,哀家会把钥匙交给你的。”轻抚着儿子的头,紫苏的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那时,你就是元宁真正的主宰了。” 阳玄颢不解,但是,也知道母亲前来一定有重要的事情,便道“那么,孩儿先告退了。” 紫苏点头“继续看今天的功课,等一会儿,随哀家一起用膳。” 打开书阁的门,紫苏走进之后,立刻重新关上了那道门,说这里是元宁最机密的所在,因为,这里存放的是元宁皇朝最不能见光的文书记录,尽管当事人无不想毁掉这些,可是,从没有人真正做到,这里不仅仅有一些密奏,也有皇帝自己的随笔文字,更多的是一些不能放到台面说的事情,像推演战事、建设海军。 紫苏在隆徽皇帝驾崩后才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钥匙是一方金印——历代皇帝一直收藏的一方私印。 元宁没有太多的优良港口,东部漫长的海岸线,除了三四个港口,便全是暗礁林立的海区,只有小舢板能勉强通过,不过,海产品却十分丰富,因此,尽管看到普兰等国强大的海军,历代掌权者都没有急于建设海军,但是,讨论却没有少过,尤其是对各国海军情况的分析,更是有满满五架的文书,紫苏正是为此而来,不过,她要找的只有一份,就是第五代永宁王夏祈年的分析文书。 元宁历史上,夏祈年是唯一一个进过这间书阁的臣下,而他也留下足以让后人感激的东西,从对外战略到对内治世,从治理腾河到开垦耕地,这位永宁王似乎有无穷无尽的智慧,自然也有对海军建设的见解。 “…海港匮乏,难作军用,舍海事以利民生经济,海防借地利足矣,若得西格之优良深港,则应以速度为优先之虑。兵者,诡道也,海洋之上,无可依之势,一旦开战,进退攻守皆一目了然,唯有以灵活之速方可抢得先机…舰只火力,应以远、快、猛为要…” 看完先祖的遗训,紫苏扬起一抹笑容——毕竟,她也是这么想的。自从上次,康焓用舢板袭扰普兰得手之后,紫苏对海军舰只建设一直偏向加强机动性,现在再看先人的推论,更让她坚信自己是没错的。 因为担心自己的判断有误,紫苏没有否定尹朔的建言,可是,对他的计划,紫苏却没有办法同意,只能前来翻阅前人的推论,让康焓回京,也是想听听亲自指挥过海战的人的见解。 看到了自己要看的东西,紫苏便离开了书阁,阳玄颢早已经在等候了,一见到母亲便起身,道“母后娘娘,可以走了吗?”能与母亲一起用膳的机会并不多,阳玄颢自是兴奋无比。 苏微笑“皇帝想在哪儿用膳?” 阳玄颢想了想,回答“在沁依榭吧!离中和殿近些,母后娘娘来回也方便。” “那就走吧!”紫苏暂时放下政务,专心陪儿子,政事总是麻烦的,既然说了等谢清回来,那就等谢清回来再研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