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风云变幻上 (第2/3页)
军队在当地驻扎,同时处理一切政务,且不说,夏承正本就不擅处理地方事务,便是他麾下众多幕僚也是叫苦不迭,那些多是永宁王府的亲信出身,紫苏的手上除永宁王的正式奏章,还有许多通过不同途径转来的信件。 齐朗上前一步,边说边想“太后娘娘,臣以为尹相说得有理,太后娘娘摄政以来,一直在用兵,虽然都是胜仗,可是,国力毕竟不是无穷无尽的,趁这段时间整合朝政,发展民生,绝对是上善之策。” 见齐朗也这样说,紫苏暗暗反省自己的想法是否真的有错,可是,她总觉得尹朔的说法有些古怪,一时间,殿内只剩下宫漏希希索索的细微声响。 齐朗也觉得尹朔的进言不太合常理,可是,听来却没有半点错误,那么,那种不合谐的感觉是从何而来呢? “…太后娘娘,若要整合朝政,发展民生,最重要的就是政令通畅,令出禁止,无不从命,可是,若是不处置那些怀有异心杂念之人,如何保证这一点呢?”齐朗总算想通了一些,犹豫地道出,紫苏一怔,却只是看着尹朔,似乎料定他会有解释。 “太后娘娘,齐相所说的正是关键所在。”尹朔果然不负紫苏的期望,从容地回应“臣以为,治标不如治本,世族之所以敢在两国交战之时,依旧我行我素,甚至与敌国交易,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朝廷根本无力控制海路!从港口到海上,完全是朝廷鞭长莫及的地方——港口不是朝廷管理的地方,他们大可随时出海,报备都无须太认真,至于海上,那就完全是他们的了!” “所以,哀家才如此看重海军的建设啊!”紫苏淡淡地回了一句“不过,按尹相的意思,朝廷本就无力阻止,就不必多此一举了,是不是?” “难不成,海军一日未建成,通敌之举便一日无可察究?” 紫苏平静无比地道出质问之辞,齐朗不着痕迹地低头,眼中有淡淡的笑意一闪而过,听了尹朔的话,他就知道,尹朔想借此事让紫苏接受自己对海军的计划,而紫苏也是顺着他的意思问下去,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但是,会如何收场却是不难猜。 尹朔也犹疑了一会儿,他在中枢多年,入内阁以来,对紫苏的个性虽不能说了如指掌,可是也多少知道个六七分,他可不认为紫苏是故意给自己机会,但是,若不说,以后只怕更没有机会了,想了想,他还是开口“太后娘娘,察究自是可以察究,可是,臣以为,与其事倍功半地调查通敌一事,倒不如从根本断绝世族的想法,海军倒不是关键,港口才是。” “只要加重朝廷在各大海港的权力,严格进出港的检查、备案,警告之意已经是显而易见,各个家族除了收敛行为以外,必然也会畏惧朝廷的力量而上下游走,这样一来,调查也就方便了许多。”尹朔婉转地进言,表示自己并非庇护通敌之人,只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做了一些表面上的让步。 紫苏点头,摆手道“还有什么?” “关于海军,平南大将军认为,应该突出战舰与火炮的灵活性,但是,臣认为,无论是从对内,还是从对外的威摄力上考虑,都应该更加突出战力上的威力,同时在各大港与处海岛屿建设要塞…”尹朔还是道出自己对海军的看法,却没能说完。 “尹相偏向防御的考虑…”紫苏打断了他的话,总结了一下他的想法,尹朔微微一惊之后,躬身回答“是的!” 紫苏硬是压下口中的长叹,颌首回答他“哀家会考虑的,海军的事情十分重要,必须慎之又慎,等随阳回京再仔细议一议吧,景瀚,拟一道旨意,发给康焓,让他也回京一趟!” “是!”齐朗答应。 “退下吧!刑部的事归随阳管,贺家与方家的案子到底怎么办,也等他回京再定。”紫苏有些疲惫地说道,尹朔与齐朗一起行礼退下。 两位议政大臣离开之后,叶原秋才入殿禀报“太后娘娘,尹小姐已经在等候宣召了。” 紫苏闭着眼睛,淡淡地说“让她回寝处,哀家今天不能与她说话了。” “是!”叶原秋平静地答应,正要退下,紫苏却忽然道“皇帝现在在哪儿?” 叶原秋一惊,却又无法回答,她只是典书尚仪,很多事情都不能过问,幸好赵全也在,他连忙回答“看时间,皇上现在应该在兴宁殿阅读以前的奏章。” 紫苏默然,赵全等了一会儿,小心地问道“太后娘娘,要请皇上过来吗?”紫苏很少这样过问皇帝的行踪,应该是要见儿子吧?赵全认为自己的猜测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不了。”紫苏轻叹,睁开眼睛“哀家也要去兴宁殿,你们准备一下。” “是!”赵全没有多说,走出中和殿,招呼宫人摆驾。 兴宁殿收藏着元宁历代皇帝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