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_卷二百零五乐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百零五乐三 (第3/6页)



    王蜀黔南节度使王保义,有女适荆南高从诲之子保节。未行前,暂寄羽服。性聪敏,善弹琵琶。因梦异人,频授乐曲。所授之人,其形或道或俗,其衣或紫或黄。有一夕而传数曲,有一听而便记者。其声清越,与常异,类于仙家《紫云》之亚也。乃曰,此曲谱请元昆制序,刊石于甲寅之方。其兄即荆南推官王少监贞范也,为制序刊石。所传曲,有《道调宫》、《王宸宫》、《夷则宫》、《神林宫》、《蕤宾宫》、《无射宫》、《玄宗宫》、《黄钟宫》、《散水宫》、《仲吕宫》。商调,《独指泛清商》、《好仙商》、《侧商》、《红绡商》、《凤抹商》、《玉仙商》。角调,《双调角》、《醉吟角》、《大吕角》、《南吕角》、《中吕角》、《高大殖角》、《蕤宾角》。羽调,《凤吟羽》、《背风香》、《背南羽》、《背平羽》、《应圣羽》、《玉宫羽》、《玉宸羽》、《风香调》、《大吕调》。其曲名一同人世,有《凉州》、《伊州》、《胡渭州》、《甘州》、《缘腰》、《莫靼》、《项(明抄本项作顷。疑当作倾)盆乐》、《安公子》、《水牯子》、《阿滥泛》之属,凡二百以上曲。所异者,征调中有《湘妃怨》、《哭颜回》。当时胡琴不弹徵调也。王适高氏,数年而亡,得非谪坠之人乎。孙光宪子妇(妇原作父。据明抄本改)即王氏之侄也,记得一两曲,尝闻弹之,亦异事也。(出《北梦琐言》)

    五弦

    赵辟

    赵辟弹五弦,人或问(或问原作闻无,据明抄本改)其术,辟曰:吾之于五弦也,始则神遇之,终则天随之。方吾浩然,眼如耳,目如鼻,不知五弦为辟,辟之为五弦也。(出《国史补》)

    箜篌

    徐月华

    魏高杨王雍美人徐月华能弹卧箜篌,为明妃出塞之声。有田僧起能吹笳、为《壮士歌》、《项羽吟》。将军崔延伯出师,每临敌,令僧起为《壮士声》,遂单马入阵。(出《酉阳杂俎》)

    译文

    羯鼓 玄宗 宋璟 李龟年 曹王皋 李琬 杜鸿渐

    铜鼓 张直方 郑续

    琵琶 罗黑黑 裴洛儿 杨妃 段师 汉中王瑀 韦应物 宋沇 皇甫直 王沂 关别驾 王氏女

    五弦 赵辟

    箜篌 徐月华

    羯鼓

    羯鼓,是一种从外城传到中国的乐器。用骟了的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它发出的音响主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古代的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少数民族都使用它。它的地位在都昙鼓、答腊鼓之下,在鸡篓鼓之上。用上好的桑木围成漆桶,用象牙镶饰的床架承放,用双槌敲击,它发出的声音急促、威烈、轰鸣,尤其适宜表现快节奏的乐曲,促急、破碎的节奏。可以敲击它为军士战阵征伐撕打助威,也宜于高楼观赏,节日或者社火时给舞蹈、百戏等娱乐游戏伴奏。这时朗月清风、天高气远,它的功能也与众多乐器不同。

    羯鼓的槌杖一般是用黄檀、狗骨、花椒等木做成的。但制做之前,须将这些木料干透了。将湿气全部去除而让它变得柔韧而腻滑。只有干透了,敲出的鼓声才最响亮。只有滑腻,击在鼓面上才能收到象战马举蹄扣击一样的效果。围卷漆桶时须用刚铁。铁经过精炼,卷应当卷匀。不刚,则围卷的绦边上下不齐,松紧不一。不匀,则鼓面上的鼓皮有紧有松吃力不匀。就象琴弦系绳不好而使琴声散逸不准一样,这样的鼓,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也忽高忽低、忽响忽沉,不合音律。

    玄宗

    唐玄宗精通乐律,是上天赋于给他的才能。不论是管乐,还是弦乐,他都造诣很精,深得其中的奥妙。如果要写支曲子,信手拈来,立等可取。不立什么章法,却长短正合适;随手弹拨,都符合节拍。至于清浊音的变化,乐律的定音,主、副旋律、乐件的配备、重叠、反复乐段的使用,就是古时候的夔旷也超不过他。唐玄宗尤其喜爱羯鼓。他常说:羯鼓是

    八音的领袖,其它乐器不可与之相比。

    一次,大概是二月初,早晨,唐玄宗梳洗完毕,下了一宿的雨刚刚放晴,宫苑中景色明丽,小殿的内亭,柳枝返青刚吐嫩芽,杏花含苞欲将开放。玄宗触景生情,赞赏地说:面对这样的良晨美景,怎么可以不欣赏呢?跟随在唐玄宗左右的太监、宫娥,听了后互相观望,以为玄宗是让置酒宴饮呢,只有大太监高力士明了玄宗的心思,让人去为皇上取来羯鼓。玄宗又让人将羯鼓放在殿前檐下的平台上,他即先敲击一曲,名为《春光好》,好不惬意啊!再看看柳芽与杏蕾,都被玄宗刚才击出的鼓声震开了。玄宗指着震开的柳芽、杏花,对宫娥、太监们说:就凭这件事情,不称乎我为天人行吗?众人皆呼:万岁!唐玄宗又谱作《秋风高》鼓曲。每到清秋,天高地远,纤云皆无,即奏这支曲子。这时,就有风徐徐从远处吹来,宫庭院中的树叶纷纷飘落。这种绝妙的景象真是出神入化啊!又有一次,唐玄宗察看诸位皇兄、皇弟。视察到宁王李献那儿,见李献正挥汗用羯羊皮蒙鼓,案上放着一本翻开的《龟兹乐谱》。

    玄宗皇帝看了后,非常高兴,说:天子的兄弟,正应当有这种雅好嘛!又 汝阳王李琎,是宁王李献的长子。相貌妍美姿态清逸,诸

    位王室子弟没有比他标致漂亮的,因此,有个小名叫花奴。唐玄宗特别钟爱他,亲自教授他打击羯鼓的技艺。这位王子以其聪敏的悟性,很快就领悟并掌握了这种技艺。因此每次伴随玄宗游玩赏景,玄宗都一刻也舍不得让他离开。汝阳王李琎,有一次头戴用碾磨发光的绢作的帽子击鼓,玄宗皇帝亲自采一朵红色槿花戴在他帽上。砑绢帽与槿花都很滑,不好戴,好久才戴上。汝阳王李琎再奏一曲《舞山香》,而帽上的槿花不掉下来。这是李琎项功过硬,击鼓时头不摇晃的结果。玄宗皇帝大喜,赏赐李琎金器,并笑着夸赞道:花奴姿质明洁莹丽,肌肤头发细腻光洁,不是人世间的常人,一定是上天贬下来的神仙吧。宁王谦谨地一拜,向玄宗皇帝表示谢意,随后申斥李琎,示意他不要总在皇上面前表现自己。玄宗笑着说:大哥没有必要想的那么多。阿瞒我就是相师。帝王之相,应当是英俊特异,超逸不群的气质,要不然,也须具备深沉包育的度量。花奴虽然秀俊过人,即全没有这些表象。因此,我对他没有什么猜忌的啊!何况,花奴又举止闲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