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_卷二百零六书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百零六书一 (第2/4页)

称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能而性嗜酒,或时空至酒家,因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酤酒多售,则铲灭之。后为袁术将钜鹿耿球碑。术所立,宜官书也。(出《书断》)

    宜官书,如鵰翅未息,翩翩自逝。(出袁昂《书评》)

    梁鹄

    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人。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以善八分书知名,举孝廉为郎,亦在鸿都门下,迁选部郎。灵帝重之。魏武甚爱其书,常悬帐中,又以钉壁,以为胜宜官也。于时邯郸淳亦得次仲法,淳宜为小字,鹄宜为大字,不如鹄之用笔尽势也。(出《书断》)

    左伯

    左伯字子邑,东莱人,特工八分,名与毛弘等列,小异于邯郸淳。已擅名汉末,又甚能作纸。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而子邑尤得其妙。故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云:子邑之纸,妍妙辉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伯英之笔,穷声尽思。妙物远矣,邈不可追。(出《书断》)

    胡昭

    胡昭字孔明,颍川人。少而博学,不慕荣利。有夷、皓之节,甚能籀书,真行又妙。卫恒云:胡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钟瘦,尺牍之迹,动见模楷。羊欣云:胡昭得张芝骨,索靖得其rou,韦诞得其筋。张华云:胡昭善隶书,茂先与荀勖共整理记籍。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钟胡为法,可谓宿士矣。(出《书断》)

    钟繇

    魏钟繇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槌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最妙者八分。(出羊欣《笔阵图》)

    繇尤善书(明抄本无书字)于曹喜、蔡邕、刘德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虽古之善政遗爱,结人于心,未足多也,尚德哉。若其行书,则羲之、献之之亚。草书则卫索之下。八分则有魏受禅碑,称此为最也。太和四年薨,迨八十矣。(矣原作年,据明抄本改)元常隶行入神,草八分入妙。(出《书断》)钟书有十二种,意外巧妙,实亦多奇。(出袁昂《书评》)

    钟会

    钟会字士季,元常子。善书,有父风。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亦所谓剑则干将镆铘焉。会尝诈为荀勖书,就勖母钟夫人取宝剑。兄弟以千万造宅,未移居。勖乃潜画元常形象,会兄弟入见,便大感恸。勖书亦会之类也,会隶行草章草并入妙。(出《书断》)

    韦诞

    魏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太仆之子,官至侍中。伏膺于张伯英,兼邯郸淳之法。诸书并善,题署尤精。明帝凌云台初成,令仲将题榜。高下异好,宜就点正之。因危惧,以戒子孙,无为大字楷法。袁昂云:如龙拿虎据,剑拔弩张。张茂先云:京兆韦诞、诞子熊、颍川钟繇、繇子会、并善隶书。初、青龙中,洛阳许邺三都,宫观始就。诏令仲将大为题署,以为永制。给御笔墨,皆不任用。因奏:蔡邕自矜能书,兼斯、喜之法,非绔素不妄下笔。夫欲善其事,必利其器。若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者,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然草迹之妙,亚乎索靖也。嘉平五年卒,年七十五。仲将八分、隶书、章草、飞白入妙,小篆入能。兄康字元将。工书。子熊字少李(明抄本李作季。)亦善书。时人云,名父之子,克有二事。世所美焉。(出《书断》)

    又云,魏明帝凌云台成,误先订榜,未题署。以笼成诞,辘轳长絙引上,使就榜题。去地二十五丈,诞危惧,诫子孙,绝此楷法。(出《书法录》)

    译文

    古文 大篆 籀文 小篆 八分 隶书 章草 行书 飞白 草书 汲冢书

    李斯 萧何 蔡邕 崔瑗 张芝 张昶 刘德升 师宜官 梁鹄 左伯 胡昭 钟繇

    钟会 韦诞

    古文

    按:上古文字,是黄帝的史官苍颉创造的。苍颉头上长着四只眼睛,能通神明。抬头可以观看到奎星环曲的形状,俯身可以察看到龟甲上的纹理、鸟走过的足迹。他广泛地采集世上众生的图象,美纹,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就创造出来了文字,被后人称作上古文字。《孝经》援引《神契》上的记载说:奎星掌管文字辞章,苍颉模仿各种图象才创造出来文字。

    大篆

    按:大篆,相传是周宣王的太史官籀创造出来的。有人说:太史官籀(按:周时史官在殿柱下面侍立,因称柱下史。)首次改变上古文,字,有同有异,被称为篆。篆,传的意思。传播它的道理、规律,可以推及到无穷无尽的事物中去。甄酆审定六书,第三就是篆书。八体书法,第一就是大篆。又见《汉-艺文志》、《史籀》十五篇,都是这么解释的。根据这些、官府统一制定成册,用它来教授人,称为《史书》,一共收进去九千字。

    籀文

    籀文,相传是周朝的太史官史籀创造的。与古文、大篆小有差异。后来的人用史籀的名字称呼它,就叫它籀文。《七略》上记载说:《史籀》,周朝时候史官教学儿童的书,与在孔子家墙壁夹层内发现的古文字体不一样。甄酆审定六书时,第二种叫奇字的,就是籀文。

    小篆

    小篆,是秦国的丞相李斯创造的。李斯在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对原有文字进行了改造,增补。或增或减,或保留相同的,或将它有所变化,创作出一种新型的文字,叫小篆,又叫秦篆。

    八分

    按:八分,是秦朝时上谷人王次仲创造的。王愔说:王次仲在古文字的范围内,改造字形,去掉难写难识的笔划波势而成。汉章帝建初年间,又将隶草改作楷书,字形八分见方,称为标准楷书。始皇帝得到王次仲改革后的文字,见其字形简略,紧急时用它来书写,很是方便。特别高兴。派使臣召见王次仲,三次召见王次仲都不到。始皇帝大怒,命手下人将王次仲逮捕,用槛车押到咸阳。途中,王次仲化作一只大鸟展翅飞去。

    隶书

    按:隶书,是秦时下邽人程邈所创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