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百六十嗤鄙三 (第3/4页)
是二。屈下第二个手指。周公制订了礼乐,世代相传。这是三。屈下第三个手指。孔子的先知是无穷的,后知更是没有终极的,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是四。屈下第四个手指。从这以后,没有人能够得上屈手指的。过了一会儿才说:加上我是五个。于是屈下了第五个手指。殷安疏远、轻视高官卿相,男征劝道:卿相是值得尊重的,大人也该稍尊敬他们。殷安道你也可以做宰相。男征道:我哪里敢当。殷安道:看你肥头大脸,不懂今古,只知道狂吃狂喝而没有才智,不作宰相作什么?那些轻世傲物的人都是这一类的人。 姓房人 唐朝时,有个姓房的人很喜欢炫耀自己的门第,只要有姓房的当官,他必定说是自己的亲属。有人了解他有这个毛病,就对他说:丰邑坊的方相(古代出殡时用纸糊的面目狰狞的开路神)是你的什么亲戚?那姓房的人说:是我的再从伯父。问话的人大笑,道:你既然是方相的侄儿,只能去做吓唬鬼的事了。 元宗逵 唐朝时,元宗逵任果州司马,他家的奴婢死了,安排直典道:我家的老佣人死了,在我家听使唤多少年了,应该为她找一口棺材葬了。可是我刚刚来到这里,家中贫困,不能买新的,只要个已经用过的,能将就办了事就行。也不要说是我买,就说是你家自己需用。直典出门就把此事说出去了,一州的人都把此事作为谈论的话题。 独孤守忠 唐朝时,杭州参军独孤守忠领押送租的船队去京城,到了半夜,把掌船人紧急集合起来,别的话没说,只说道:逆风一定不能张帆。众人大笑。 王熊 唐朝时,王熊曾任泽州都督。都督府的法曹审判抢掠粮食的盗贼,每个人各判杖挞一百,向他通告判罪情况,他问道:总共行抢的几个人?法曹回答:行抢的七人。他说:行抢的七人合起来应判钱七百。法曹只好依照他的不正确的说法改判,府司便依此给他们七人量刑。当时人们都嗤笑这件事。以前尹正义曾任泽州都督,他是很公平的,后来王熊被派来接替了他。百姓们编出歌谣咏道:前得尹佛子,后得王癞獭。判事驴咬瓜,唤人牛嚼铁。见钱满面喜,无镪(钱)从头喝(大声喊)。常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 曲崇裕 唐朝时,冀州参军曲崇裕写一首《送司功入京》诗,他写道:崇裕有幸会,得遇名流行。司士向京去,旷野哭声哀。司功问道:大学士,教你写诗的先生是谁?曲崇裕说:一位吴地的少年博士,教我这样押韵。司功道真是老师高明,学生就有智慧啊! 梁士会 唐朝时,滑州灵昌县尉梁士会,是乌翎科中举后授的官,里正(乡村小吏)没有给他送来乌鸦羽翎,便在公文簿上写道:官叫做乌翎,是哪个里正,不送来乌翎?佐使道:你这件事太好解决,乌鸦羽毛太多了。于是梁士会提笔写道:官科叫乌翎,是哪个里正不送来雁翅。真有识之士,听到这件事都嗤笑他。 张怀庆 唐朝时,李义府曾写过一道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一个枣强县尉张怀庆好偷名家的文章,他也写诗道: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当人们说他道: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康聓 唐玄宗决定要启用牛仙客作宰相,很担心与人们的议论不相符合,因而询问高力士道:任命仙客为宰相,你以为外面的议论会如何?高力士道:仙客出自于小官吏,不是宰相的材料。玄宗大怒,:那就该用康聓!这本来是玄宗一时愤怒说的话,是举了一个最不可用的人。可是被人听到并偷偷告诉了康聓。他还以为玄宗对康聓恩泽很深,真的要举他为宰相了。康聓听说后,也信以为真。第二天便换上一套好衣服去上朝,站在班列里,他一直伸着脖子向北坐的皇上张望,希望看到已经写好的诏命。见到的人无不掩口讥笑。然而当时的舆论也都是以长者来看待他。康聓认为自己将成为大器,有许多奇巧的心思,尤其能预测地形风水。他曾对人讲:我居住的是一片宅第的中央,还能不当宰相?听到的人越发讥笑他。 征君 唐肃宗时期,急需贤良人材,皇帝下诏搜寻山林草泽,凡有怀才抱德以及挽救危难时局而使国家称霸于世的人,都可以授予爵位并任命官职。有一个征君(不就朝廷征聘的人),穿草衣,登草鞋,从灵武来到京都朝堂。肃宗听说后高兴地说:果然有贤士响应招募啊!于是召见他来回答问题,肃宗询问他时事得失,直到最后也未回答一句话。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观望肃宗的脸并奏道:微臣有个发现,陛下知道吗?肃宗道:不知道。征君接着道:臣看出陛下的脸,是在灵武时消瘦的。肃宗道:天不亮就穿衣,天黑才吃饭,每天这样cao劳,以至于此。左右官员有忍俊不禁的。直到他从朝堂中退出来。再没说别的话。皇帝知道这是个无知妄为的人,可是怕封闭以后有贤良应招之路,为勉力他而授予他县令之职。将要到寒食节的时候,京兆司到各县去搜集杏仁,以准备向皇帝贡奉食用。征君听说此事。说大为不可,极力抗拒,于是又要到朝堂请求与皇上对话,京兆司也怕此人一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见解,也拿他没办法。到了召他去答对时,他奏道:陛下要寒食节用的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