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念戒近道 (第5/13页)
“但我今天正好值持佛戒日,当从佛语,以戒为重,不计己身。”就别计较己身了,以戒为重。于是就自忍,也不敢睁开眼睛,一瞅他就得死啊,一喷气他都得死,所以这个龙王连气也不敢出。因怜悯这个猎人“安心受剥,不生悔意”这个皮就被剥掉了,赤身在地。最后,皮没有了,又有很多小虫来吃其rou。大炎热天,再加上沙子、泥土滚进rou里,那得多疼啊,是不是? 它那时候想:“我要是趣于水中,以自存活。”他想:我要跳进水里,这些事就解决了,炎热也解了,沙土也解决了。但是不敢碰,因为一到水里,这些小虫恐怕就得死了。最后又念言:“今我此身,以施诸虫。为佛道故,今以rou施,以充其身。等以后成佛时,当以法施,以益其心。”如是誓已,身干命终。就是自己最后身坏命终,死了。就因为让虫子吃它的rou,喝它的血,最后死了;死了以后,马上就升到第二忉利天了。 尔时的毒龙就是释迦牟尼佛,尔时的猎人是谁呢?是提婆达多与六师,这些人是专门和佛作对的。“彼诸小虫”这些小虫是谁呢?就是佛在初转法轮的时候,有八万诸天得度者,就是那些个小虫子,后来都成为天人了。“菩萨护戒不惜身命,决定不悔,其事如是,是名尸罗波罗蜜”这是戒,佛过去持戒都是这么持的。 什么是戒?这就是戒!都是舍自己生命来护持戒律,这才是戒。在自己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利益现前的时候,他们都是这么护持戒律的,所以能不生天、能不得道吗?这是必然的。有的因持斋戒或其它戒而舍身,最后都生天或证果,在《清净道论》里讲得很清楚。 今天因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 …… 昨天讲到第三十七章“念戒近道”“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这就是佛讲的真理,因为佛告诉我们大家要“以戒为师”有的人认为佛是佛、戒是戒,他把佛和戒分开来,他不知道戒就是佛,佛就是戒。所以有人就说:“你持戒是小乘,是人天福报,不能成道。”他把戒看成是人天戒,他没有看成“戒是佛,佛是戒”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昨天讲了,很多的佛弟子在持戒修行中很顺利地、很快地得道,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像我们种地一样。种地,你得先把地平好,没有地,一切善法是不能生出来的。没有地,能长庄稼吗?不可能长庄稼。我们学佛也是,你没有戒,一切善法不生,不可能生出来。特别是我们学佛,第一条,我们先去掉我们心里的恶念,去掉罪恶,然后你才能进一步的修行。所以说,这个持戒对我们来讲就是特别特别的重要,作为佛门弟子,持戒就像生命一样。 我们昨天讲了很多的前辈,他们在持戒修行中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都是以死来换戒的,所以他们能够把戒持得住,而且持得好。否则的话,别说是得道果,就是做一个佛门弟子他都不配,连做人都不配。这个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昨天听了后可能有点感触。 这个戒是无上菩提之本,你想得菩提,就必须得持戒,不持戒想得道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说:“我就努力修行,就好好地去坐禅、念佛,我一样能得道。”但是你的罪业没有消除,你也没有忏悔,你也没有戒。所以说,你想是一回事,要得道是不可能的。不持戒修行皆是魔业,不可能成佛的,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必须在心目中老老实实地打下这个基础,是丝毫不能改变的原则,不管什么条件,我们都不能改变这个原则。在我们困苦的时候、痛苦的时候,特别是涉及到我们生命的时候,也不能改变这个持戒原则。 有的人就说:“哎呀,现在不好走了,不行了,你看看,往哪走都很费事。得了,还是摸钱吧!”这已经不是佛的弟子,你出家人要是摸钱了,有了这种行为就不是佛的弟子。你一时的摸钱,到了那地方,好像到那了,就像是刚才讲的那个似的。你虽然是“快”了,但你心里是堕落的。所以成就并不是你快来快去的“事情”而是我们心里的成就,这才是根本的东西。你如果不持戒,就算见到佛,佛说“你等于没见着我”虽然你在千里之外,如果按佛戒去做,都等于见佛。所以说,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最容易犯的就是斋戒。有的人一看身体有病了,身体不好或是感觉到自己有点疲劳了,等等的事情,最后就破了斋戒。今天破点,明天破点;今天吃点水果,明天就吃点粥,后天就吃点馒头,最后一破再破。自己还找出理由:“别那么执著。”这都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些人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呢?我曾经发现了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他们的那种怨恨心充满了胸膛,没有慈悲心,而全是一种怨恨,怨恨这个世界,怨恨所有的人。虽然他怨恨自己,但他更怨恨别人,没有他不怨恨的,最后怨恨到什么程度呢?他也明知道这种做法必定会下地狱的,所以他说:“我要下地狱了,我把他们也都给拉下地狱去!”这种邪见的人、这种破戒的人,他也不是不知道果报,有个别的人也知道这将来的果报就是下地狱,但他那种嗔恨心和恶毒心是非常厉害的。 所以我们对破戒之人要远离。非常可怕!一旦破戒了,他就生出那个心,他要把所有人都拉进地狱,这是罪上加罪的事情,你看多厉害。持戒人就不是那样了,持戒人生出来一种慈悲,而且持戒以后,他觉得应该让所有人都持戒、都成佛,而自己最后成佛,他是那种心。这两种心态根本就不一样,所以持戒和不持戒,决然不是一个字的问题,而是天壤之别;不光是得道和不得道的问题了,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差距是无法比拟的。我们既然选择在修行这条路上,大家就要付出努力,而且在持戒上一定要注意。 我们接下来再继续看一看,佛对持戒的功德已经讲了,那么佛对破戒是怎么讲的。 佛在《萨婆多论》里讲了“何以诃戒经罪重,余经罪轻”就是呵斥戒经这个罪重于呵斥余经,余经就是其它的经,就是对这个戒经非常重视,比其它经还要重视,为什么?“以戒是佛法之平地,万善由之生,一切佛弟子皆依而住,若无戒则无所依。又入佛法之初门,若无戒者,无由入泥洹城。又是佛法之璎珞,庄严佛法,是故诃毁罪重。” 这个《萨婆多论》里讲了,这个呵斥戒经重于其它的经。因为戒是佛法的平地,万善由之生,一切佛弟子皆依之而住。没有戒,我们就没有依靠了,我们不知道往哪住,住在哪都不知道了,所以我们不可能去成佛了。没有任何基础去盖大楼,那楼是盖不成的,何况我们要去泥洹城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