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困与微行_第一章到武汉保陈再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到武汉保陈再道 (第1/9页)

    第一章 到武汉保陈再道

    中南海一角的西花厅,那棵枝叶繁茂的海棠树被烈日映得发光;偶尔吹来一阵风,树叶闪烁得像无数面小镜子。

    周恩来摇动一把折扇,在办公室里踱步,一边对他的秘书们说:“主席对我讲,走,到武汉去,保陈再道去!”

    他停停步,目光逐一扫过秘书们的面孔,点点头,表示强调,然后将折扇用力摇两下,抬高声音:“近二十多天,武汉没有发生什么事,两派之间的武斗已经停止,武斗器械也陆续上交。这说明什么?说明陈再道和钟汉华可以控制武汉局势。解决武汉问题,依靠力量还是武汉军区…”

    一位秘书手捂那部保密电话的话筒,小声报告:“总理,陈再道接通”

    周恩来点点头,快速向电话机奔去…

    一“武老谭”

    “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

    作为一方“诸侯”的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焦急等待北京的消息。他曾这样回忆那个苦热的夏天:

    没有一丝风,一丝凉意,昼夜温差很少变化;热气笼罩着武汉的每个

    角落。我走在树木遮掩的路上,就像走进了蒸笼里,立刻感到有些喘不过

    气来。

    我无心观赏院内的景色,只觉得由树木汇成的绿色上面,又蒙上了一

    层苍白的颜色。路边,桂树的叶子曲卷着,樟树的叶子曲卷着,竹子的叶

    子曲卷着,杂草的叶子也曲卷着,仿佛这些草木的生命,也在经历着一场

    严重的考验。①

    ①《人物》1989年4期27页。

    不善言语的陈再道,就这么一切都是“曲卷着”度日。

    终于听到了北京的消息,听到了周恩来的声音:

    “陈再道同志,我是周恩来…我正要谈这件事。你们和各派群众组织的代表,可以不到北京来我们要到武汉去,在武汉解决问题…主席可能要到武汉游泳,你们先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陈再道松口气:“这下好了,主席来武汉,可以当面向他说明问题了…”

    可是,马上又“有些喘不过气来”两次到北京都没讲清,越搞越糟,这次在武汉就能讲清

    “在中国,尤其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不懂得军事,你那个政治怎么个搞法?政治,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政治,往往靠军事实力来说话…”

    被称为“毛泽东身边最后一名护士”的盘锦云,在九十年代初向笔者回忆了那位杰出政治家的侃侃大论:

    《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例子多得很响。它要帮助统治阶级统治,靠什么?靠文化?靠做诗写文章

    去统治?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是说少光靠秀才,

    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噢…因为秀才有个通病:一是说得多,做得少。向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二是秀才谁也看不起谁,文人相轻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

    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可以二世、三世地

    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

    读书”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

    也许正是《资治通鉴》这部大书所揭示的深层道理“文化革命”终于无可避免地被“武化”了…

    关于这个问题,武汉的例子很典型。

    一九六七年一月,张春桥、姚文元在上海掀起夺权风潮,被称为“一月风暴”

    “这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这是一场大革命。”毛泽东满意地给予支持,用他那高亢的声音说:“上海革命力量起来,全国都有希望。它不能不影响整个华东,影响全国各省市。”

    同上海的“秀才”不同的是,毛泽东深知“关键时刻的政治,靠军事实力说话,”所以,夺权风暴一起,他便及时召来。那些手握重兵的各路“诸侯”进京参加军委碰头会,并在一月二十三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名义发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

    实事求是讲,各路“诸侯”无不想跟毛泽东“继续革命”但命运注定他们是无法跟上因为毛泽东本人在思想和理论上就已陷入不可解脱的矛盾困境中。

    他一贯讲:“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他又讲:“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那么——

    军队是该维护党的领导还是该支持“踢开党委闹革命”?

    他一贯讲:“相信和依靠干部的大多数。”他又讲:“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据我观察,不讲全体,也不讲绝大多数,恐怕是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工厂里头,领导权不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工人群众手里”那么——

    军队是该帮助迅速解放一大批干部还是该支持造反的人们去“把那里的领导权夺回到无产阶级革命派手中,t?、

    他一贯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又把群众分为左、中。右三派,说:“问题不是介入不介入的问题,而是站在哪一边的问题,是支持革命派还是支持保守派甚至右派的问题。”那么——

    军队不知是该支持“群众”还是支持“派”?

    他一贯要求军队“宣传教育群众”他又说“让群众在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那么——

    军队不知是该“加强纪律性”还是该给无政府主义一席之地?

    导师和统帅在思想理论上出现这种混乱和矛盾,源于他对自己亲自缔造领导的党和国家的不满,对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而产生的失望,源于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源于共产主义运动所处困境。他急于找到一条出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向前发展,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

    多少年后,当邓小平探索出这样一条“改革开放”之路时,我们可以从比较中看出毛泽东当年的探索是失败可是,谁能否认他的初衷?

    中南海,118室。这个编号是毛泽东起居办公之处。

    杨成武隔茶几坐于毛泽东身旁。茶几上有两个茶杯,一盒“熊猫”烟。

    “军委碰头会怎么样”像每次见面一样,由毛泽东首先问话。

    “大家都拥护毛主席和主席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都拥护?”毛泽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