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ldquo;我们坐的是一 (第1/7页)
第四章 “我们坐的是一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散会后,周惠的脚步比往日轻快许多。今天邓小平的讲话使他精神振奋,讲话将解放思想提到“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并且阐明“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号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讲了周惠盼望已久的话: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邓小平用慎重的语气说“当然,在西北、西南和其它一些地区,那里的生产和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国家应当从各方面给予帮助,特别要从物质上给予有力的支持。边远穷地区,包产到户也可以搞,不是不可以搞。” 听到这里,周惠感觉心胸豁然一敞,上任后的全部努力似乎都有了报偿。他沿楼梯紧下几级阶,追上了胡乔木。 早在建国前“南北二乔木”这两位共产党内的大才子便盛名扬海内。南乔木——乔冠华;北乔木——胡乔木,周惠都是认识的,特别是与胡乔木相熟已久。 “哎,乔木同志,”周惠招呼“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是你起草,搞得怎么样” “有什么事?”胡乔木不无警惕地望一眼周惠,知道这位老弟喜欢出格,最近更没少放炮。 “小平同志的发言很精彩,有句话应该写入纪要里去呀。” “哪句话?” “边远山区、贫困地区能不能写上包产到户…” “不行不行。”胡乔木摇头“你想得太简单” “哎,小平同志都讲了…” “在哪儿进?在中央会议上。要是写到文件上,就不光是边远穷地区了,那就要全国席卷” “只要老百姓愿意,那就席卷嘛,有啥不好?” 胡乔木仍是摇头:“我告诉你,你们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我不能写,这句话上文件,那就决堤” 周惠无奈地耸耸肩,兴致有些跌落。邓小平讲话后,他对内蒙古的农业生产已经有了信心和把握,但他已不满足于自己可以放手干,他希望能从此在全国形成一种“大气候”… 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不写这句话,会议文件总要有这句话吧?白纸黑字带回去,对全区干部解放思想会起多大的鼓舞作用!整理文件的秀才们也住京西宾馆,周惠成了那里的常客。 新华社负责人曾把整理出来的文件递给了周惠:“喂,你先看看吧。” 周惠抓过文件,朝床铺上一躺便迫不及待地翻阅,目光匆匆地扫过字里行间。从头到尾看两遍,一股火气按捺不住,将胳膊一抡,文件被扔在地板上。 “你们把最精彩的东西弄没了!”周惠从床上跳起身,他没有找到“包产到户”四个字,失望之情流于词色“你们摇笔杆的不写,我们干事的用行动写!” 一 京西宾馆小礼堂里正在放电影。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一批五六十年代的优秀影片同它们的创作人员一样陆续获得解放,首先在这里重上银幕。 周惠坐在西南角的位置。八年八个样板戏,他同全国人民一样实在是“吃”腻就像一个人吃了八年羊尾巴,闻到味便难受得起鸡皮疙瘩。如今换了口味,重新听到久远亲切的声音,看到熟悉可心的人物和生活,那一种精神愉悦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有人从东北角“双号入场”的门口走入,贴墙立有几秒钟,让眼睛适应黑暗。 “首长,请跟我来。”服务员上前引领。 “周惠同志坐哪里?”问话河南味十足。 “是赵书记啊,”服务员辨认出来人是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打字幕请他出来!” “不要,我跟他坐一起看。”赵紫阳小声说“你帮我找一找。” 走过来两名服务员,嘀咕几声,一名服务员知道周惠大致的座位,引赵紫阳绕向西南,包了红布的手电筒小心翼翼地照照,一手扶赵紫阳,贴近他耳边:“就在那儿,从这儿过去…” 借银幕反射回来的光亮,赵紫阳看到周惠,挨他身边坐下来。周惠被影片牵走魂一般,浑然不觉。 有人在他肋部捅了捅。 “嗯,”周惠回头回神,正要叫出声,被赵紫阳用手势止住。便压住嗓子贴过嘴去问:“你怎么找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赵紫阳用他特有的河南口音咬耳朵。 “干”周惠将身体一歪,两人就成了“耳鬓厮磨”的姿态,正方便咬耳朵。 “聊聊。” “出去?” “就在这儿好。”赵紫阳挤挤眼“都看电影呢,没人注意咱们。” “聊啥?”周惠认真看一眼赵紫阳。那张长脸还像当年在九地委任职时一样英俊,只是多了几分老练和成熟。当年的生活与银幕上放映的“平原游击队”很神似。 记得是一九四五年初春,邓小平任北方局代理书记,要去平原分局调查情况,电报打到太岳,调太岳二地委委员兼士敏县委书记周惠同往。 平原分局又叫冀鲁豫分局,当时辖津浦以西,平汉以东,陇海以北,德(川)石(家庄)以南的广大地区。周惠随邓小平到平原分局后不久,被分配到六地委任副书记。当时赵紫阳在九地委任副书记,万里在八地委任书记,三个人同在一个战略区。 周惠同赵紫阳相交就在那个时期开始,会议见面自不必说,打游击也常在一起行动,睡一个屋、吃一锅饭,甚至是一样的穿戴打扮:身上黑布长袍,头上箍条白毛巾,要是被现在的小青年们见到,会误以为“土匪”因为银幕和戏剧中,土匪也是这般打扮。所不同的是,赵紫阳是个漂亮小伙子,精明干练,生活中得意事多,失意事少;周惠精壮敦实,黝黑粗犷,自小多磨难,失意事多,得意事少,加之命运留在脸部的痘疤,甚至生过遁世出家之念。带了少年生活下的不同印迹进入革命队伍,两人的性格作风也有不同。赵紫阳热烈潇洒,越是人前越神采飞扬,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周惠踏实果决,敢做敢当,言语间或爆烈如雷,间或流出一种淡淡的有几分苍凉的幽默。 这两个人却相处得好,吹牛聊天喜欢往一道凑。抗战胜利前后,两个人住一个屋填写干部登记表,互相交换着看,周惠比赵紫阳大几个月,该是老兄。 “小平讲了包产到户,华国锋一句话也没提…”赵紫阳冲着周惠耳朵喃喃。 “文件上没有写,他娘的!”周惠在喉咙里骂。 “纪登奎的讲话里也只字没提。” “他官作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