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3/3页)
娘,我只是去诗社,不是去找宣庆哥哥,你们不信的话,阿玛可以去问问我的车夫。” 她知道阿玛不大喜欢宣庆哥哥,说不定是误会她出府去找宣庆,才会突然罚她禁足吧? “你没有做错事,但要听你阿玛的话,不要乱跑。”福晋在小桌前坐下。“你年纪也不小了,总是要嫁人生子的,若是将你强留在家的话,便是我们做父母的不是了。” “额娘,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恪纯来到福晋面前,隐约感到母亲有话未讲,而且似乎不是件小事。 “恪纯,皇上已传了口谕,要将你嫁去蒙古,给科尔沁部的亲王作王妃。”福晋终于说出口了。 这晴天霹雳的消息,使得正踩着花盆底鞋的恪纯一时之间站立不稳,险些扭到脚。 “什么?我…要嫁到蒙古去?”她难以置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再过几天,太后娘娘就会正式下懿旨替你指婚了,接着你就要留在宫中,等待宫内的人替你打点好婚事,直接由皇宫出嫁。”福晋试着和颜悦色地对恪纯好言劝说。“这是好比公主出嫁的排场,你该感到荣幸的。” “是阿玛的主意吗?”恪纯全身突地泛起一股凉意。 “是皇上为出嫁的人选烦心,你阿玛适时替皇上解忧。”福晋声音带点无奈。 “真没想到,阿玛最后是要我嫁到蒙古…”她喃喃地说,眼角有一丝红,却流不出泪来。 内心虽然有股说不出的滋味,但其实她原来早就有这种突然被指婚的心理准备,只是,她真的没有料到,自己将要嫁的是一名蒙古亲王?! “儿啊,王命难违,你不能拒绝。”福晋哀伤地提醒女儿。“就算不为你自己的人头着想,也算是为额娘好吗?额娘这辈子,还要留在王府,留在你阿玛身边侍候着…” “额娘,我知道、我知道的。”恪纯终于忍不住,流下了无可奈何的泪水。 她当真拒绝不了,假如她不从,皇上是绝对不会宽容她的家人,甚至连宣庆哥哥也未能幸免吧? 尤其额娘,虽然是嫡福晋,但只生了她一个女儿,而阿玛似乎不太喜爱额娘。如果她不肯乖乖接受指婚,阿玛说不定会责怪额娘,甚至虐打额娘。 不!她不要让这些爱她的人被牵连。 “额娘也舍不得让你嫁去那么远的地方,说不定咱们母女一别之后,也没法再相见,可是,女人就是这样身不由己,特别是婚姻大事,有谁真能为自己作主?” “额娘放心,我愿意嫁给那位蒙古亲王,请额娘不要担心了。”恪纯拭去眼角泪珠,露出一抹令人安心的笑意。 “真的?”福晋惊叹女儿的乖巧懂事,心疼地轻轻抚着她的手。“恪纯,如果感到委屈,千万别憋在心里苦了自己,在额娘面前还需要掩饰吗?” “额娘,我真的…没事。”她仰头靠在母亲身上,精神松懈了不少。 现下她终于体会额娘常常对她说的话,明白何谓身不由己的苦衷。 她对很多人都感到不舍,父母、朋友、疼她的宣庆哥哥,还有那个在森林里的美好回忆…但她已经长大了,纵使有再多情感也要学会藏在心底。 ************ 一切都进行得相当快,当恪纯知道自己要嫁去蒙古的第三天,太后娘娘便宣了些八旗子弟进宫,正式宣读指婚诏书。随即,她被妃嫔们簇拥着到后宫“小住”打点出嫁之事。 与其说是让她参与打点自己的婚事,倒不如说是将她软禁在宫内,不准她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她不懂她们在顾忌什么,怕她临阵退缩,会逃婚吗?不,为了她所重视的人,她不会如此任性。 只是,为什么众人对这门婚事都显得特别谨慎?不就是一位满清格格出嫁去蒙古而已吗?当今圣上掌朝以来,都不知有多少位公主、格格嫁到蒙古去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啊? 后来她去问几个较好相处的娘娘,才知道自己的出嫁并不只是单纯的满蒙联姻,而是皇上希望出嫁队伍顺便带一些大清兵马,去蒙古帮忙驻守。 知道了这更深一层的意义后,恪纯更加明白,这不单单只是她一个女儿家的人生大事,更是有关大清权威和安稳的国家大事。 她也很清楚,所谓和亲只不过是借口,他们只想跟对方连成一线,让他们同盟的势力更强。而她,只不过是个装饰用的女人。 蒙古和大清朝间一直有相当微妙的紧密关系,皇上答应许蒙古亲王一位大清格格,倘若出尔反尔,两国间的关系必会紧张,极可能兵戎相见。 恪纯走到床前,看着为了明天出发到蒙古,已经收拾妥当的出嫁行头和行李,不禁苦笑起来。 大红色的新娘喜服上,放着一支皇上御赐的纯金发钗,再看看钗上的那支金凤凰,维妙维肖、微微展翅;羽翼上更点缀着无数颗宝石,闪闪发亮,教人不禁感叹它精细无比的雕工,就算不是稀世珍宝,也必定价值连城。 原来…这就是整个大清王朝对她的“牺牲”大方赠送的无言谢礼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