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2/4页)
革大教育的小哥绝对地服从组织分配,于是便被“暂时”地分配到那大机关的合作社中卖货。小哥卖货期间确很安心,他的服务态度足可成为今日各大商场售货员的楷模,不仅百问不烦、百拿不厌,甚而可以隔着柜台同顾客娓娓谈心——只要没有另外的顾客走近。小哥的安心除了他的进步思想而外,我想那出了后门就是的露天剧场,特别是那露天剧场中不时上演京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那分配确是“暂时”的,机关的领导对小哥的情况心中有数,革大分配时一定有过交代——这样纯洁的有革命热情的青年应当再好好培养,因而两年后当正规大学统一招生时,小哥便得到了以“高干”身份报考大学并优先考虑加以录取的资格,当时小哥选择了北京大学的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一放榜,他果然被录取了! 别看小哥当过售货员,论起来,至今他仍是我们家族中学历最硬的一个——尽管他没像阿姐那样念过研究生,但他毕竟上过中国的最高学府啊! 4 他记得那一天,是个星期日,那一天对小哥非常重要,甚而可以说是小哥生命中最辉煌的一天。 那一天一大早他就和爸爸mama出了家门,动作总比旁人慢几拍的mama那天也居然“笨鸟先飞”般地做好了出远门的种种准备,三个人一起乘有轨电车到了西直门,又从那里转乘郊区公共汽车去到北大。 正是仲春天气,北大的未名湖碧波粼粼,未名塔(实际上是一座古典形状的水塔)那秀丽的身影倒映湖中,迎春花尚未谢尽,榆叶梅正开得烂漫,白丁香紫丁香也竞相怒放,随风飘散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芬芳,松柏更见青翠,竹丛愈显苍润,更有山坡上自由开放着的二月兰和曼陀罗,加以蜂鸣鸟啭,游丝飞絮,爸爸边走边叹:“真比颐和园昆明湖更有味道!”mama平日只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全然陷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阵仗中,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更是满面笑容,眉舒眼开,喃喃地说:“平儿真有福气,在这样的地方读书!” 在临湖轩附近遇上了鞠琴和常延茂,那时候他们已确定了关系但还没有结婚,他们也是为同一目的而来的,鞠琴乐乐呵呵地说:“原来总是我们请小哥看我们的演出,今天倒是他请我们看他的演出了,真好玩!” 眨眼工夫又有一阵自行车铃声,大家扭头一看,是崩龙珍骑着自行车来了,她住得离北大很近,常骑车进来,只见她跳下来,满脸不知是纯粹地高兴还是含有暗中觉得好笑的夸张表情,大声地宣布说:“还不快去看,好大的海报!这回盈平可是梅兰芳的地位!” “月明怎么还不来?”鞠琴问她,都知道崩龙珍和田月明联系得最密,两人常通电话。 “她么?她怎么舍得牺牲跟西人的幽会!” 都知道西人那时候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一早赶来北京,当晚再返回天津,跟田月明定期演出“鹊桥相会” “那就把西人也约来一起看她小表哥唱戏嘛!” 崩龙珍望着鞠琴只是笑,又望望常延茂,说:“他们两个可是只喜欢吃西餐的家伙,不像你们,中外古今,兼收并蓄!” “锡梅怕不会不来啊?”mama不由得地说。 沈锡梅是mama娘家的亲戚,具体地说,是mama堂妹的女儿,原来也在蜀香中学念书,跟小哥同年级不同班,她后来上了林学院,学的园艺专业,毕业后分配在北京园林局当技术员,节假日有时也到他家即姨妈姨父家去,自然跟鞠琴、崩龙珍什么的都认识,小哥登台献艺,也请了她;小哥恨不得把所有的三亲四友都请到,阿姐在河北不在北京,但他也请了阿姐那时的对象达野,达野在电话里跟他说实在抱歉,他那天自己家里偏有脱不了身的事,祝小哥演出成功!请到沈锡梅时,沈锡梅是答应一定到的,不过那天除了mama似乎别的人都难得想起她来。mama那句问话只能算是自言自语,没有人接她的话茬。 崩龙珍便领着大家先去看那海报。 多少年过去了。他还记得那大幅的海报,不是贴在告示栏上,而是刷在一座楼侧面的墙壁上。那时候什么大鸣大放、反右斗争都还没有起来,还不兴贴大字报,因而那演出的告示便显得新颖奇特甚而有些触目惊心: 北京大学学生京剧社本星期日上午十点准时在 大礼堂开锣演出精彩京剧折子戏占座从速! 徐明益鲁羽詹德娟何康黄绿青程雄范玉娥 钓金龟拾玉镯除三害 程派名剧:蒋盈平主演 春秋亭詹德娟、范玉娥、黄绿青 大团圆何康、鲁羽、徐明益 常延茂仰头看过后说:“嗬,别看是业余的,生、旦、净、末、丑,角色还挺齐全的!” 鞠琴呵呵呵地只是乐。 崩龙珍便说:“怎么样,蒋盈平是大台柱吧!” 鞠琴便说:“是大台柱,可他不是北大的梅兰芳,他是北大的程砚秋!” 崩龙珍不懂京戏,她说:“反正都一样,也可以说是北大的乌兰诺娃!”那时候苏联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在中国同梅兰芳、齐白石等艺术大师一样,知名度如日中天。 mama看海报看得最仔细,她看完笑吟吟地说:“平儿真出风头,你看,他唱大轴不算,前面的演员除了一个程雄因为是花脸《锁麟囊》用不上以外,其余的全来傍他!真成了众星拱月了!” 爸爸只抿着嘴笑,故意说:“只怕他一张嘴能把台下的人全吓跑,程腔是那么好唱的吗?” 他记得,那天他们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