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集体上访 (第1/10页)
第七章 集体上访 三天之后,马克文找萧如峰谈话“如峰,根据组织要求,决定将你调离绿水镇。” “马部长,说实话,我并不想离开绿水。对那里的情况我比较熟悉,群众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而且在招商引资上刚刚走步。组织上能不能再考虑一下?让我留下来。” “如峰,组织上对你的工作还是非常肯定的,所以决定让你到大一点的乡镇去工作,这样你的平台也会大一些,更好有所作为啊。” “马步长,我知道这是组织上对我的关心。但是,我在绿水的时间还不长,可以说工作上刚刚进入状态。现在突然调离,对有些工作不利啊。” “如峰,你是一个优秀的干部。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是,不仅绿水需要你,其他的乡镇也需要你。” 作为组织部长,马克文无法把实际情况对萧如峰说。 那天,贾景辉找到马克文“马部长,我有一个建议想跟您说说。” “好啊,景辉,有什么好的点子?” “马部长,我听说最近县里有小范围的人事调整,如果是真的话。萧如峰是不是从我们镇里调走?” 马克文觉得非常意外“景辉,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马部长,也许过去你们没有发现。如峰这个同志什么都好,就是好大喜功,每次做了一点点成绩,就骄傲得不行,到处张扬。老是通过打压别人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现在镇里的干部意见很大,特别是刘群镇长,对他非常恼火。再不将如峰同志调走,将来怕会弄得不可收拾啊。” “如峰是这样的人吗?” “是的,真的是这样。现在在镇里反映很大啊。再这样下去会出乱子的。” “景辉,可不可以这样?我们把如峰找来,跟他做一次诫勉谈话。向他指出缺点和不足,这样也许会更好些。” “马部长,不是这么回事。这个同志我比较了解。他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 谈完后,马克文找到刘群“萧如峰跟大家的关系怎么样?” “一般般吧。最明显的不足就是喜欢说自己的功劳。不过,这点东西本来不算是什么的,问题的关键是镇里有部分同志不服气。” “啊,原来是这样。” 陈小璐再次找到萧如峰“我想跟你一起走。” 萧如峰只觉得心里一动,看着这个纯洁的漂亮女孩子,觉得自己与她好像有一种亲近感。 “小璐,开什么玩笑。” “萧书记,我真的不开玩笑,我是认真的,真的,我以为只有跟着你这样的领导才能干出成绩、干出一番事业来,才能有所作为。” “把我抬得太高了,我并不是你所说的那么有能力,其实任何人也都有他自身的不足,只不过你是没有看到或者你是听多了关于我的好话才这么认为的。” “萧书记,我虽然从学校毕业的时间并不算长,社会经历虽不多,但也在乡镇工作了几年,从书上看的,耳朵里听的,对人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也还有这么一点点。” 萧如峰看她的样子真的不像是在说笑,就说“这不可能的,你是一个国家干部,并不是一件东西,我怎么能把你带走呢?哪怕你就是我的秘书我也不能带你走啊,何况你不是我的秘书,再说,我也没有资格配秘书的。” “我不管这些,萧书记,你就是想办法也要把我带走。” 陈小璐的眼眶里流出了泪水。 “你看,你看,耍小孩子脾气了,你还是绿水镇党政办公室主任啊!我们绿水镇虽说不大,可也有三万多人呢,你就是这三万多人的办公室主任,你要维护这三万多人的形象呀。”萧如峰想开句玩笑,逗一逗陈小璐。 “快把眼泪擦掉,要不人家还以为我欺负你了。” “你要不让我跟你走,就是欺负我了。”陈小璐一本正经,我明天就去组织部要求调动。 “组织部也不会答应的。” “他们要是不答应,我就放弃这项工作,不干了,真的,萧书记,我说得到做得到,现在我陈小璐找个工作并不是很难的事,甚至可以说是很容易的事,并且收入比在这里可以高出很多。” “我知道,但是你不能任性,你要知道,在哪儿都一样工作,都一样可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萧书记,我不是任性,我是为了我的人生目标能实现,干事的环境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也许到这个地方办一件事,到另一个地方就可以办几件,如果你没有来,也许我早就走了。” “就是因为我要走了吗?” “这是原因中的一个。” “听你这么说难道还有其他的原因?能不能说来听听?” 陈小璐脸一红“今天不说了,以后我会告诉你的。萧书记,真的,我的态度是认真的。” “小璐,这事恐怕不行。我有什么理由把你带走?难道我去对马部长说,‘马部长,我要调走也行,但这个陈小璐我要带走啊。’要是马部长说,‘如峰,你为什么要把陈小璐带走呢?’我就什么也说不上来。到时,就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了,不知内情的人,恐怕还会产生误会,以为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到时倒真的是有嘴说不清了。” 听了这话,陈小璐的脸不由得又是一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任由他们说去。” “可事实是,到时清的不清,浊的也不一定浊了,经由人们的嘴一渲染,这水就浑了,什么也分不清了,到时陷入被动的还怕只是我们。” “既然是这样,那我就只好辞职,等你调走了,三天之内我就辞职。” “小璐,别干傻事了。” 这时,人们却不知道,绿水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上访悄悄在酝酿当中。 第二天上午,县政府广场突然出现了一支100多人的上访队伍。他们打出了横幅和标语。在这支队伍当中,绿水镇21个村,几乎每个村都有三五个代表人物,都有村里的干部掺杂在里面,还有少数镇直办单位的干职工。当中有人说,要不是我们拦住,恐怕来的人还会更多,可能会有三五百人。 事前没有一点征兆,一丝风声也没有得到,可见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上访,而且组织得相当严密。有这么多村干部参与和乡直乡办单位干职工参与的大规模上访,不仅在绿水是头一次,就是在整个澄江市也是绝无仅有的。 据了解,他们都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