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圣红粉刀王之秘 (第2/7页)
一笑道:“南宫俊,你不是明知故问吗?你根本就晓得我不会去的,我已经在这儿扎下了根,只需要一点时间来稳定而已,可是有别人来问我,我会给他们一个期限的,少则三年,多则五年,这点时间,大家都会付出耐心来等待的。” 南宫俊道:“五年之后呢?” 大祭司又道:“我会找个原因,再延个两三年,再后,就不会有人来问我了,因为我已经不必去讨好他们,该是他们来讨好我了,南宫少主,这个答案能使你满意吗?” 南宫俊一叹道:“满意了,你回答的很坦率。” 大祭司一笑道:“对你,我用不着隐瞒什么,因为我知道你不会告诉别人,或是跟我捣蛋的。” 南宫俊道:“你那么有把握吗?”大祭司一笑道:“南宫少主,你别忘了有一个人质落在我的手中,那位西门姑娘或许你不放在心上,那位东方姑娘在你心目中可占着重大的分量。” 南宫俊沉声道:“你手中一共扣着四个人。每一个人都对我非常重要。但是你别打算要用她们来威胁我。” 大祭司道:“你对她们的生死毫不关心吗?” 南宫俊道:“当然关心,我就是进来救她们的。” “你知道她们在这儿吗?” 南宫俊道:“我不知道,但是知道一定落进了你手中,因为她们是没有经过战斗就被制住了,只有月儿跟海儿能把她们诱人陷阱,而只有百宝斋,才能发出指令叫月儿、海儿上当,我问过教主与副教主,他们都说没有下过那个指令,剩下的就只有你了,而且这圣台是你祭司的私地,也一定是藏在这儿的可能性居多,如若是藏在别的地方,教主不会不知道。” 大祭司的神色又是一变道:“这倒好,她们两个人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来了,那也没什么,我认了好了。南宫俊,人在我这儿,但是你一个人进来,就想救人,那是在做梦!” “我只是进来确定一下,只要知道人在这儿,立刻就有大批的人进来。” 大祭司冷笑道:“再多的人也没有用,你自己经历过,应该知道,我这片地xue中道路错综复杂,我只要把进路一封死,他们找上十年也未必能找得到。” 南宫俊一笑道:“你以为你这个地方很隐秘?” 大祭司道:“这所圣坛是我构思了多年,又动员了多少的工匠才构建完成,除了几个人之外,谁也不知道它的真正所在方向,你能摸到这儿,已经是奇迹了。” 南宫俊一笑道:“我也听说了,所以我没有自己摸索,我是跟着他两个人进来的,也没掌灯光,只要维持着适当的距离,遥遥缀着而来就行了。” 大祭司脸色又是一变:“你是蹑在他们之后进来的,那绝不可能,除非你自己也点了灯火。” 南宫俊笑道:“假如我点了灯火,你岂有不知之理,我蹑在他们之后进行,有什么不对的?” 大祭司道:“一路行来的暗桩就能阻住了任何摸进来的人,只要一踏错或踏空,就将堕入万劫不复之地,在那条地道中,有着一百多种陷人的布置,每一种都足以致人于死命,就算你打着灯笼,也不容易认清哪是实物,哪是幻影,为了布置这地下迷阵,我设置了三千多面铜境,除非你是得了指点才进来…” 南宫俊听了心头一惊,暗暗地庆幸着自己的运气好,但如果早知道有着如此艰险,他是不敢冒险的。 南宫俊没说错,他的确是蹑着前面的人进来的,只不过不是靠着视力来追蹑,而是靠着鼻子的嗅觉,闻着前面灯笼中烛油燃烧的气味来指示方向,因为走的都是前人经过的,所以才一点都没有错。 而且他是摸黑进来的,落脚全凭着一种感觉,像蝙蝠一般的感觉。特别哪儿是实地,哪儿是阻碍,要养成这种感觉的能力不容易,但养成之后,虽不似在黑暗中见物,至少在黑暗中可以摸索行路了。 看来他运气实在不错,若是有了灯火,反而令他受到镜中幻象所惑,踏到那些虚幻的木桩上而陷入危境了。 因此,南宫俊不再说明了,他觉得保留一些自己的实力不给人知道,有时能占很多便宜,所以他只笑笑道:“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已经进来了,这儿就不算是秘密了。” 大祭司冷笑一声道:“你只是一个人进来。” 南宫俊道:“我既然能进来,就能有很多人进来。” 炽司道:“这里是圣坛,没有人能随便进来的,你如果不信,不妨去试试看,每次你若能带三个以上的人进来,我就佩服你,就算你已熟悉此地一切的秘密,一次四个人,你要分多少次才能把人带进来,再说在行进的途中,我只要随便发动一点小攻击,就能叫你们有去无回了。南宫俊,这所圣堂是我多少心血的结晶,又岂是那么容易被人闯入毁坏的!” 南宫俊笑道:“我再带人来的时候,不会从那地道中走了,我们可直接一脚来到此地。” 大祭司道:“你说什么?这座地下圣堂…” 南宫俊笑道:“这座圣堂不在地下,而在地上。” 大祭司翻着白眼道:“笑话,不在地下在地上,地上能容这么大的屋字而不被人看见?” 南宫俊道:“只是跟入口距离得远,而且故意把方向弄乱,使人无从辨识就行了,我知道这栋殿堂是建在地上的,只是外表用土石遮掩,改变了形状,使人看不出来而已,我佩服你的巧思与匠心,故意造上那么一条几里长的通道来连通两幢屋子,使人真以为这是建在地下的,实际上这儿只是另一幢建在地上的屋子。” 大祭司的脸色大变,嗄声道:“你胡说…” 南宫俊道:“我一点都不胡说,这一带靠近大江,地接秦淮,挖下三五丈就是水源,在地道中都十分潮湿,可是这殿堂中却十分干燥,这就是一个破绽,在这里是绝不适宜建营地室的,尤其是如此高大的地下殿堂,大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