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部高手 (第8/10页)
只好死。 宋明珠终于了解了这件事。但她还是有一事要问:“我们杀了‘帮主’,天下之大,哪还有路可走?” 李沉舟笑道:“你们跟着我,天下又怎会有绝路可走?” 宋明珠喜上眉梢,芳心喜悦地道:“我们…我们可以跟着帮主。“李沉舟道:“嗯。一起做一些替‘权力帮’剔浊扬清的事。” 高似兰忽道:“只不过这样之后,帮主您就不得露面了。” 李沉舟道:“我当然不露面。我自小心里就想,死了之后再复活,一切都是不是一样?我在江湖上,做下了那么多的事,有善的,有恶的,有人当我是恩公,有人叫我为jianian贼,总之,就真是罪魁祸首,但也举足轻重…我一直有个异想,想知道我死后,武林中对我是怎样的评价?我死后,江湖会不会在风波诡谲中将我迅速忘怀,过了不久之后,便连新的一代也不知道我李沉舟来了?只有我死,才能看出真心,访得实在。今日你俩要来替我了这心愿,只要能顺利找出元凶,日后定然有赏。 高似兰和宋明珠拜道:“能为帮主效命,殊幸欣悦,怎能接受奖赏…,表面这样说着,李沉舟心里却在悠然想到另一件事:师容,他心里狂喊,也唯有这样,才能试出你的真心了…要是你负了心,我就算抓拿到暗杀者,逮住了元凶,也难再世为人,而要永沦为鬼了… 他这般想着时,一人正从林外小心翼翼走了进来。这人长袍阔袖,但在他身上穿来,一点都没有从容的样子。高似兰轻声叹道: “左一洞在武林中出名的jianian似鬼,今日却要平白做了冤鬼。” 左常生一见李沉舟,慌忙作揖,李沉舟劈头第一句就问他: “朱大天王好。” 左常生脸色,登时大变。他还未来得及回话,李沉舟自怀中掏出一只信鸽,递了过去,左常生错愕下双手接过,然后宋明珠和高似兰就同时出了手。 “一洞”的肚子本是空的,有个大窟窿,但这下他连胸臆上也多了个窟洞。 “红凤凰”的脸姣心狠“蓝凤凰”的冷艳无情,左常生这次就算有九条命,也逃不过这一击;就算逃得过,又有什么用呢?有李沉舟在。 李沉舟不在了。李沉舟的死讯传出去的时候,全帮都震住了,有人以为是末日了,有人悲号当堂,茶饭不思,有人披白巾、戴麻孝、有泪痛哭、无泪泣血,有人兀自不肯相信。 柳五不是其中任一类。 他没有哭,只静守李沉舟尸身旁,足足三天,三天后,有人见到他叩了九个头,站起来时,额上冒血。然后他向旁边的人下达了一道命令: “向朱大天王投降。” 在四川、湖北两省间,长江上游之“三峡”长七百里,为行舟险地。 三峡之首——瞿塘峡上——有一艘吃饱了风的帆船,顺流而下,航过时,忽然打起了一面炽红的血旗,然后又升起了一面小小的白旗。 在旭阳照射下全色的江水晃漾,一座山头上,有一人举一黑色绣金龙的旗帜,招风晃了一晃,这道旗号立即一山飘过一山,一丘传过一丘,一直传到瞿塘峡上。 瞿塘峡有翻山越岭,连绵十余里的山寨,一匹快马,马上的人,俯身几乎贴在马背上,几乎同一条直线一般,举着一面黑色绣金龙的大旗,冲入山寨中,马蹄激起黄沙漫漫。 黄沙未落,那人已勒马跃下平地,两名大汉箭矢一般迎了上去、跟那大汉交头接耳几句,那两人脸上都露喜色,返身往寨内奔去。那持旗帜的大汉这才有隙裕在那大木桶中打一大盆水,泼洒向脸上去,来减低他身上狂奔过后的燠热。 那两名大汉急奔,奔过了几个哨岗,到了一个用黑色木条建筑如铁一般威风的寨前,便停下了,一个高瘦赤精大汉走出来,那两名大汉俯耳过去,说了几个字、这烧窑的赤膊汉脸上立时出现欣喜之色,双目嘉许地看着两人,用力在他们肩膀上一拍,返身就掠了进去。 他不知经过了多少道闸门,多少弄堂多少巷弄,忽在一处黑色窄门前止步,小心翼翼、恭恭谨谨地行近去,一个身着白衣、轻摇捂扇的文士,神色冷然的行了出来。 那烧窑工人模样的人也凑过去,说了几句话,那文士脸上,立时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那轻松平淡的容态,立即不见了,又追问了几句,沉思了一下,挥手叫那汉子去,但脸上已掩抑不住狂喜之色。 他又沉吟了一阵,急将捂扇一合,快步踱入窄门。窄门一过,原来是一宽敞至极,简直如平原一般的大殿,大殿上什么置设都没有,远处有一张三十余丈长的大理石桌子。桌子顶端,只有一张椅子。椅子后面,有一道屏风。 屏风上绘有一只欲飞九天、翼翔爪张的金龙。 那大厅十分宽敞,没有门也没户,更没有屋顶,阳光就直接自天空洒了进来,没有任何东西能在这房子上面,除了日、月、星星、云朵,偶尔的雨水和鸟。 那文士走进来时,脚步已禁不住为那喜悦而轻快起来。由于大厅太过阔大,以致那张奇长的桌子,不会让入觉得过长。 那文士却知道天下英豪到此地来聚议时,都得站着,只有桌子那端的唯一一人,才有资格坐这唯一一张椅子,而且是坐着听那些站着的人报告,这对于那些诚切禀报的人来说,已经是一件令他们梦寐以求的殊荣了。 可是那文士实在无法抑遏心里的兴奋,他每走近一步,脸上的狂喜之色就增多了一分。 他急急走去,忽听一个声音,来自他的头顶。这声音,他知道,是屏风后的人说的。 “什么事?” 那文士听得心头一栗,忙道:“禀告天王,有喜事相报。” 这文士正是“柔水神君”雍希羽,他是“朱大天王”手下两员大将之一。那声音却冷冷地道:“你为了一个息讯,在行走时大意到不得了,从你走过来的五十二步中,至少有四十七次可以供人一击得手,可谓大意至极!” 雍希羽一听,不由自己的淌出了冷汗,惶惧不已。那声音才问: “是什么事?行近相告。” 这时屏风后走出一个矍铄老叟,身着铁色长袍,背负双手,走了出来,正是朱顺水。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