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5/5页)
,她不禁心头狂跳不已。 好…好险! 随后,在她苦恼地斟酌考虑半晌后,还是决定设法回去找乌裴罗,请他带她去找她的未婚夫,因为她决定要嫁给未婚夫了。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总比留在这儿让王嫂和阿部娜痛恨,也比嫁给玛哈它要好吧? 于是,环视周遭一圈后,她便往自以为是的回途上走去。虽然四周黑抹抹的一无人烟,三不五时还会掠过几道怪声怪影,可是这样她反倒不会害怕。 或许大家都以为她胆子小得实在不像样,其实,她什么都不怕,不怕黑、不怕暗,也不怕妖魔、不怕鬼怪,更不怕毒蛇猛兽,甚至不怕死,唯独怕人,而且怕得要死!因为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妖魔鬼怪或猛禽野兽,而是人! 只有人类才有办法让另外一个人生不如死! 可是走呀走,走呀走的,直到天色大亮后,她终于惊觉不对,脚步也慢慢停了下来。 这里…是哪里啊? 同一时刻,在天山南麓这一边的大南湖,沈君陶突然一把抓住正待继续上路的墨劲竹,同时用一双流露着无限渴望的眼神湿漉漉地瞅着墨劲竹。不过,他要是个姑娘家那还好,偏偏他是个大男人,所以,那副模样看起来还真是有点恶心! 墨劲竹不觉暗暗打了个哆嗦。“干嘛?” “大爷,一下下就好,咱们去听听鸣沙山好不好?”连声音都有点恶心! “听?” “是啊!大爷,听说鸣沙山会发出奇妙的声音呢!” “你是说,为了让你听听那座奇怪的山发出的奇怪声音,所以我们要特别越过天山去?” “大爷,我发誓,保证不会耽搁多少时间的啦!” 天哪!他不会是在撒娇吧? 墨劲竹不由得又打了个寒颤。“好吧!”为免沈君陶继续用那种眼神看到他呕吐,他还是乖乖答应比较好。 沈君陶一听,马上兴高彩烈的转身就跑,连马都忘了骑,那副雀跃的模样好似那种少不更事的毛躁小伙子。墨劲竹不禁开始怀疑,到底是沈君陶在忍受宫震羽的坏脾气,还是宫震羽在忍受沈君陶的怪脾气? 自然,若是尽展轻功,而非骑马,越过一座山的确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只不过,天山北麓山顶到山脚差异鲜明的气温和景色变化,让他们一口气嚐尽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罢了。 不消多久,他们便已穿过天山北麓的口门子了。 那是一座天山峡口(北口),三面崇山峻岭,林海苍茫。一出峡口即是茫茫的巴里坤大草原,绿野绵延,金黄色的油菜花和鲜艳的野山花在翠绿的草原上竞相奔放,羊群像朵朵飘动的白云,右方松林里尚点缀着座座毡房,悠扬悦耳的冬不拉声,以及nongnong的奶香与酒香迎风飘扬。 再顺着潺潺的柳条河沿岸走去,连鸣沙山的影子都还未瞧见,他们果真听闻一阵“奇妙”的声音遥遥传来。 “呜呜…救命啊…呜呜…救命啊…”沈君陶不由自主地呆了呆“咦?这就是鸣沙山发出的声音吗?”他惊愕地道。“果然奇妙!” 他才刚说完… “救命啊…哥哥…救命啊…”“别再跑了,你敢再跑,待会儿抓到你之后就先打断你的腿喔!” 沈君陶更是错愕无比,竟然脱口道:“哎呀呀!居然还有对白耶!真是太神奇了。” 他是白痴吗? 墨劲竹啼笑皆非地瞪他一眼,随即双足轻点,飞身掠去,犹在赞叹鸣沙山真是神奇无比的沈君陶连忙跟了上去。不一会儿,在一座雪白的沙山前,两人赫然瞧见一个瓦剌装束的大汉正探手往一个跪伏在草地上哭嚎尖叫的少女抓去。 不假思索地,墨劲竹马上一掌挥去,那个猥亵的汉子连哼都没来得及哼一声就倒地不起了,继而又旋身飞点数指,其他几个瓦剌人也跟着横躺了下去。然后,墨劲竹小心翼翼地来到依然嚎啕大哭不已的少女身边弯下身。 “姑娘,你没事吧?” 注1:维吾尔族原信仰萨满教,自漠北西迁后,同时崇奉拜火教;公元五世纪时,又有不少人信仰道教;公元八世纪时,摩尼教成为回鹘的国教;宋朝时,景教(基督教)亦由流亡的基督教徒传入西域,再传入内地;伊斯兰教(即回教)在唐代传入西域,最终在十五世纪时取代其他教派成为全族信仰的宗教,所以,维吾尔族的生活习俗里同时也融合了其他教派的某些教义(如注2)。 注2:这两块饼虽然咸得发苦,但两人一定要吃下去,象征夫妇终生同甘共苦的决心。维吾尔族视盐为圣物,这是依据最古老的自然崇拜,即原始宗教的习俗。 注3:按照传统习俗,迎亲队伍经过时,乡亲们可以“拦驾”不让迎亲队伍通过,这时,迎亲队伍必须向拦路者赠送礼物,新郎要把右手放在胸前向众人频频施礼,给孩子们散发喜糖之后,方可继续前进,这主要是为了使婚礼的喜庆气氛更加热烈。 注4:维吾尔族男女一般内着贯头衬衣,外空宽袖对襟、无头无釦的各式外衣长袍(长过膝),统称为“袷袢。”根据季节“袷袢”又分为棉、夹,单三种。男人比较简单,主要有各种皮帽(保湿、防暑)、亚克太克(长外衣)、托尼(长袍)、排西麦特(短袄)、尼木恰(上衣)、库依乃克(衬衣)、腰巾等。 腰巾长短不等,长的可达2米多,也有方形腰巾,系时在腰间露出一个角。随身携带的小刀拴在腰带上,细小物品揣在胸前或裹在腰带里,随用随取。鞋类主要有“玉吐克”(皮靴)“去如克”(皮窝子)“买赛”(软靴)“开西”(皮鞋,类似套鞋,多在夏季穿)“喀拉西”(套鞋),冬天则穿毡筒(毡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