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祖母 (第2/3页)
功名,正努力考进士中。据说虽然已经失败了几次,但依然坚持。拒绝荫恩,非得自己考上不可。很有志气。 林若拙私下以为,三叔比渣爹强多了。 可能是出身的原因,三叔在婚姻方面做的也很不错。和三婶童氏恩爱有加。可惜世事难遂人意。童氏一连生了三胎都是女儿。生三闺女的时候还伤了身子,再难有孕。三叔长吁短叹许久,终于认了命。于是乎,三房唯一的男丁的林若诚和他老爹一样,也是庶子。记养在童氏名下。 据说大伯家也只一个嫡子、一个庶子。所以,不管是拼儿子的数量还是嫡庶质量,渣爹都是完胜。不愧他那老什么马的名头。 这也是黄氏嫁人前名声有碍,却依然在长辈面前格外得脸的原因之。人家生了两个儿子,只这一项就能顶去无数缺憾,林老太太怎么都要高看一眼。 可见上帝关了一扇门,总要给人留个窗。黄氏的丈夫在三兄弟中品质最差,于是就在生儿子上给补足。儿子教好了有出息,一样能过上好日子。 黄氏是个头脑清醒的人。虽谈不上什么善良贤惠,但林若拙以为,作为一个继母,只要她头脑清醒,比什么都强。 比如黄氏就从来不会打压林若谨。林若谨已经九岁,黄氏的大儿子却才三岁。年龄差的大,面对的形势也不一样。有费那个功夫的劲,还不如大家客客气气,做好表面文章。他们是书香门第,从某一程度上来说,科举考试面前,人人公平。助力当然有,但林家的顶梁柱是祖父和大伯。祖父的助力,最大一份当然是给长子和长孙。大伯的助力,不用说,肯定先紧自家儿子。而二房的三个儿子,在这两个人看来都是嫡子,亲疏远近没什么分别。只要有才学,有能力,提携起来都是一样。 书香人家这一点上比爵位人家好的多,儿子都是珍贵的,科举难进,普及面大一些,中彩率也高一点。庶子都没有养费的道理,更别说原配之子和继室之子了。 黄氏要是没把这些看透,日子也不会过的这般稳逸。黄家嫁闺女前也是打听过的,秦氏怎么死的,人家心里有数。况且,黄氏嫁过来时已经二十多岁,又经过前番波折。想法观点依然成熟,和十几岁的少女不一样。她的目的很明显,是来过日子的,日子得过好。 有这样一个继母,无疑是不幸中的大幸。 林老太太看上去是个和蔼的人。年纪大了,爱个热闹,虽体贴孩子们住的远,不用日日一大早过来请安。却也不喜身边冷清。于是,两个儿媳善解人意,时常领了孩子们过来陪老太太说话。 大房一家外放不在,三房是庶子。管家之责自是由黄氏担任。陪着老太太说笑几句,就告退前往花厅理事。 三婶童氏笑道:“二嫂真是个能干人。刚刚我从前头过来,看见锦衣铺的马车,上头全是料子。准是二嫂叫了来给咱们添衣的。老太太,何不让他们送这儿来,您帮着掌掌眼,看什么花色抬人。大伙儿好好挑一挑。” 林老太太点头微笑:“四月天了,转眼就是端午,是该做两身好衣裳穿。老二家的想的周到,让他们把料子送过来,一块儿挑热闹些。” 立时就有下仆出去传话。黄氏听后置之一笑,这种讨好老太太的小事没必要和童氏计较,遂命管事带着锦衣铺的绣娘去荣瑞堂。 不多时,一匹匹华美的衣料送了进来。几张大案拼着,摆满了半屋子。男孩子还好,几个小姑娘立时被那些鲜亮光彩的绸缎吸引,眼珠子看的转不动了。 童氏率先挑出几匹适合老年人穿的料子,什么百福如意,什么八宝团花,颜色也多是葫芦青、秋香等等:“老太太,我瞧着这几匹不错,您看看。” 林老太太摸摸料子,微笑颔首:“不错,你眼光越发好了。也别是光替我挑。让孩子们去看看,他们穿的鲜鲜亮亮才好看。” 林若拙深感佩服。从她进房门到现在,林老太太就一直在淡淡微笑,脸上没出现过第二种表情。对嫡子媳妇的告退淡淡笑,对庶子媳妇的刻意讨好淡淡笑。看见没?什么叫淡定?什么叫高人?你说轮到渣爹怎么就基因突变了呢。 老太太发话,孙辈们齐齐行礼,异口同声:“谢祖母。” 二房的二子三女中,黄氏的两个儿子,三岁的两岁,自是由亲娘代劳,不用cao心这事。此时不过跟着看热闹。窝在林老太太手边的罗汉床上爬成一堆打闹,自成一式格局。 剩下的三个女孩,林若拙六岁,林若菡同龄,比她小一天。林若芜五岁。差不多的年纪,正好该有共同语言。无奈林若拙是伪儿童,还不屑伪装。搞得人人都当她木讷呆傻。说不到一块儿。这不,明明是二房嫡长女,这种时刻该一马当先,看护弟妹,讨好祖母才是职责所在。可惜没人指望她能干这些。就见她眨巴眨巴眼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