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3/4页)
见他这举动,立刻也跟着遣开底下人。 ★★★ 殷七一双大眼直瞧着他们俩,即使好奇得紧,还是聪明地合牢蠢动的嘴巴,等着他们揭开谜底。 “四少虽不是江湖人,但应该也曾听说过十年前名震江湖的‘清涧拳、龙场剑、开封刀’吧?” 殷四让他突然一问,先是愣了下,随即点头道:“小可行商各地时,曾听诸家弟兄提及,却始终不明这清涧拳、龙场剑、开封刀,所指的究竟是什么。” 徐冀轻叹口气,似是惋惜,又似感伤地说:“你们年轻的这一辈没听过他们三人实在可惜,不过眼前这异族称王的天下,委实也容不得百姓传诵他们的侠义事迹。”说到这儿,他不由自主地偷觑了殷四一眼,正巧迎上他了然的目光,霎时老脸尴尬地涨红了起来。 他虽没明说,但两人都心知肚明他口中所谓的侠义事迹指的就是抗清之事。 顺治初年清兵南下渡江后,杭州殷家是头几个跟着守城的将领表明顺服清廷的江南大族之一,虽说他们这项决定让杭州城避开一如扬州、嘉定被屠城的命运,可却大大损伤了殷家在大多数汉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民间还一度将殷家戏称为“杭州包衣府”,其轻蔑程度可见一斑。这儿年来虽因朝廷对殷家的重视而大大抬高了殷家声望,让人不敢再轻视殷家在朝在野的势力,可终究掩盖不了殷家带头降清的事实。 “清涧拳、龙场剑、开封刀所指的是哪三个人?”没察觉两人脸色不对劲,殷七插嘴问道。 徐冀轻咳两声,这才解释道:“这三个人分别是指各以一双铁拳、一口楼月剑、一把蝉翼刀展慑大江南北的清涧褚宵、龙场驿商歌、开封易开封三位大侠。” “等会儿,徐老,这清涧拳、龙场剑、开封刀不是他们三人的外号吗?怎么又跑出个龙场驿?”殷七皱着眉问。 算他吹毛求疵吧!这么明显的矛盾要他听而不问实在困难。 “清涧拳、龙场剑、开封刀确实是江湖人给他们的外号没错,可是这每一个名号里,都各自嵌上了他们的出身地。就拿龙场剑来说,他出身贵州龙场驿,随身兵器是柄楼着月牙的无名神剑,一身的剑术高不可测,因此人们唤他龙场驿商歌,后来又为了传诵方便,遂有龙场剑的出现。” 殷四聪明地立即反应道:“方才那位壮士就是三侠之一?” 徐冀点头道“他正是开封刀易开封。” 易开封,一个出身不明、师承不详,凭着一把薄如蝉翼却重达百斤的四尺大刀杀遍大江南北的男人。 有人说,他是明末流寇头子,人称“曹cao”罗汝才的义子;也有人说,另一个流寇头子闯王李自成就是死在他手上的;更有人说,他那一身高深莫测的功夫,全是承自武夷山上的神仙… 关乎他的传闻很多,却从未得到过他本人的证实,事实上,也是没人敢当面向他探问。至于为什么没人有胆子去问他,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是江湖人,听过“开封刀”这三个字的一定都晓得,易开封除了出神入化的刀法最广为人所称道外,他那火般的暴烈性子也同样名扬四海。 在齐名的三侠里,清涧拳褚宵嗜钱如命、龙场剑商歌阴沉冷血、开封刀易开封脾气火爆。江湖上曾流传过一种说法,内容大致是说,他们三人之所以会成为抗清名侠,不是因为个性使然误打误撞的关系,就是为了糊口逼不得已。 据传,褚宵因为爱钱,所以常受雇于抗清的富商去干些与清兵作对的事;商歌与清廷对抗的原因其实也跟褚宵差不多,差别只在于雇用他的不是商人,而是于他有恩的台湾郑家人;至于易开封,-个惜言如金却又性格暴躁的人有可能会不随便跟人起冲突吗?想当然耳是绝不可能的事。放眼天下,与他结仇的可不只是满人,汉人同胞因惹怒这头火龙而被他那把大刀给砍得缺手断脚的,可说比比皆是。 以上虽说是道听途说,但认识他们的人都觉得不无可能,毕竟他们三个怎么看都不像是那种满腔热血、一心洗雪国仇家恨的激进抗清分子。不过尽管如此,基于对偶像的崇拜心理,人们还是宁愿把他们看做是货真价实的反清英雄。可惜近几年不晓得是怎么回事,他们三个竟不约而同地同时沉寂下来,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只晓得天地会的陈近南,而不再提他们三侠了。 “你们应该有听过湘南的卧龙寨吧?” “那个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当山的土匪?”殷四点了下头“我曾听人提过。” 远在湘南偏僻山区的卧龙寨在明末本是少数两湖亡命之徒的栖身地,以打劫、强盗维生。待清兵南进后,随着八旗驻军与各地总督、巡抚、藩台、桌台等满族官吏的南下到任,江南地区满人人数逐渐增多。由于这些满人多是公亲权贵,财积富厚自是不在言下。遂成了卧龙寨的土匪们劫掠的首要目标。说也奇怪,原本卧龙寨是个人蛇杂处、素质良莠不齐的小土匪寨,可是打从它以满族权贵为下手对象后,竟因而吸引了不少汉人中的有志之士加入,寨里风气随之一变,俨然成了两湖地区最强而有力的抗清势力。 不像那些明末遗民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殷家的子弟在反抗与妥协中选择了后者,他们并不认同那些以身家性命反清的行动,在清廷的高压怀柔并济下,与之对抗还不如在妥协中求得更高的利益。对于像卧龙寨那样明打着反清招牌,实际上却只会打劫满人权贵,而从不曾真正为人民福祉努力的“反清团体”,他们基本上是很不赞同的。 “既然你听过,那你也该知道它在三年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