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第5/5页)
宫的书房内,有一个人脸上挂着同样神秘的笑容,那就是兴宣君李昰应。身为王族落魄十年的兴宣君,被人称为“宫道令”(纨绔、无为青年)的狼荡子李昰应,终于要结束卧薪尝胆的生涯了。当初,为了躲避安东金氏的迫害,兴宣君把抱负深埋心中,装出一副丧家之犬的样子,在街道上讨酒喝,在赌场讨小费,甚至几次专门到金氏族人府上乞讨,受尽了虐待与侮辱。但是以王族身份统治国家的志向,在他心中却却越来越坚定。当他知道哲宗多病时,一个宏伟的构想在心中形成。他开始密切接触承侯官赵成夏——赵大妃最宠信的娘家侄儿,以期得到赵大妃的信任。之后,不断地和赵成夏商量对付安东金氏的计策。兴宣君的策略极其成功,赵成夏很早就对赵大妃强调兴宣君的人品,以及他的次子载晃是王族中最聪明伶俐的少年。赵大妃通过赵成夏和兴宣君达成了利益联盟,现在,兴宣君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如果赵大妃将年幼的次子扶上王位,身为国王生父的我实际上就是真正的统治者了,朝鲜王朝纵横八道大好江山,就要掌握在我一个人手中!” 兴宣君收起了笑容,默默地闭上眼睛端坐。他知道,现在自己要做的,只是等待。 重熙堂内竹帘后的赵大妃睁来了眼睛。到了该揭晓谜底的时候了,赵大妃一兴宣君的联盟体制必能击败金氏集团,一雪前耻。 赵大妃透过帘子望着大臣们,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将这个重大的事情委由哀家决定,真是深感责任重大。但是国事繁杂,不可一日无君。因此,封兴宣君李昰应次子载晃为翼成君,恢复已经无后的翼宗大统。” 这真是令人惊讶的宣示,除了赵斗淳之外,所有大臣都吓了一跳。 赵大妃身为翼宗的王妃,想要选择王族来继承翼宗大统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何要选定非常落魄的兴宣君李昰应的儿子为新君,大臣们对此既惊讶又失望。 领议政金左根一听到这话,马上脸色铁青。一直以来金氏家族都非常鄙视兴宣君,对他只有侮辱和戏弄。一旦这个兴宣君以新君生父的身分登场的话,安东金氏家族的后果可想而知。现在,就连为了明哲保身而维持沉默的金左根,也不能不表示反对了:“启禀大王大妃千岁,兴宣君虽不是王族的远亲,但是家道没落,作为国王的亲家是否适当,请大王大妃千岁三思。” 赵大妃说道:“嗯,领议政的意见是这样的,那么左议政大人意下如何?” 赵斗淳磕头答道:“回禀大王大妃千岁,臣全凭大王大妃千岁作主。” “那么,金大人的意下如何呢?” 赵大妃早就知道金炳冀的意思,只是故意问他的意见罢了。 金炳冀忙答话:“回禀大王大妃千岁,臣反对册立兴宣君次子为新君。兴宣君次子年纪尚幼,成为新君的话,兴宣君将位于新君之上。过去没有这样的前例,以后也不应该发生才对。” 对金炳冀来说,家族兴亡全系于,所以誓死反对。赵大妃听到此话,脸色略有不悦,缓缓说道: “哀家已经明白诸位爱卿的意见了。哀家已经就继承一事做了决定,诸位不用多说了。封兴宣君李昰应次子载晃为翼成君,继承大统。载晃年纪尚幼,无法治理国事,现在仍然由哀家垂帘听政,代行国事。” 金氏重臣深知大势已去,纷纷颓然入座。赵大妃起身返回后堂,群臣退朝。 就这样,年仅12岁的兴宣君次子载晃过继给赵大妃为子,改名李熙,受封为翼成君,并且变更年号,成为朝鲜第二十六代君主。 载晃一被迎入宫中,宫中立刻通过都承旨,下令策封翼成君的生父兴宣君为大院君,尊为国太公,封其生母闵氏尊为骊兴府大夫人。此时正值12月上旬的严冬,北风呼啸,大风纷飞,兴宣大院君的家中却比外面的季节早了一步,充满了春的气息。 国王生父在世期间被封为大院君,这种情况在朝鲜李朝开国的五百年间还是头一次,可见赵大妃是多么信任兴宣大院君。赵大妃虽是垂帘听政,但一个久居深宫的女子,对天下情势不甚明了,赵大妃实际上并不直接干预朝政,而是一切军国大事委以辅佐高宗的大院君。高宗只是名义上的国王,兴宣大院君才是实际得到天下之人。 朝鲜宫庭之中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感古堂内的生活波澜不惊。清贫的紫英母女俩,依旧三餐不继,紫英快乐的成长。对于兴宣府上发生的变化,母女两也略知一二。 “母亲,载晃当了国王了啊,京运洞姊姊成了国王的母亲了。” “就是啊,他们府上飞黄腾达了,我们要是能托他们的福,脱离贫困,就好了…” “母亲,不要说这些空话!我们应该想日子变好后帮助别人才对,不要平白期望别人的施舍!” “我们有什么能力期望过上好日子啊!” “母亲不要这样说话了,人的运气谁能知道?前几年跟我们差不多的兴宣府上都出了一位国王,这又有谁能料得到呢?” “哼!你好像知道自己以后会当王妃的嘛。别再说些没用的话了,赶快学学针线活。” “我讨厌学这些没用的东西,我要看书,书才有用呢。” 3年以后,紫英的母亲李氏在感古堂行大礼,恭送女儿嫁入王宫之时,突然想起了自己说过的话。她将头埋在胸前,扑簌簌地眼泪落入土地之中,从此她心爱的女儿再也不属于她了。在喧天的鼓乐声中,无人能听到一位母亲轻声的啜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