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节 (第1/3页)
第八节 鸡蛋里,挑出Y世代的骨头来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是在上一代的质疑声中长大的,年轻难锣青涩,经过时光考验就会有不一样的光泽。 有什么话可以证明一个人已经不再年轻? 答案是,如果他开始感叹“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如何如何,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怎么搞的?真是不懂哦…”这就表示,这个倚老卖老的人已经成了泛黄的旧报纸。 过去时日,可能是因记忆褪色朦胧了焦距,而变得美好,未必不是“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的念旧情结。其实,每一个世代的年轻人,都是在上一代的质疑声中长大的,年轻难免青涩,经过时光考验就会有不一样的光泽。 我们这一代,一九六五年左右或以后出生的X世代,曾被批评为:“精通每一种任天堂电脑游戏,却不知道怎么打电脑”的一代。转眼间,X世代的第一批新人类,出社会工作已经有十年左右的历史,在Y世代的推波助澜下,慢慢走向中生代。不少人成为Y世代的老板,我们不免也想犯一下人类“欺生”的毛病,继续“发明”Y世代实在不如我们这一代的老掉牙理论。据我调查,X世代认为Y世代的“年轻人”的工作观有下列问题: 一、想做有挑战性的工作却不肯接受挑战 “太无聊了!”是他们工作做不久的原因,但却没有一技之长可以做有创意、有挑战性的工作。不耐烦于琐事,又体积不了大事,交付他大事,满口答应,却常一拖再拖,万一你逼急了,他就会无故休假,常以“压力太大受不了”为借口。英文不好,又要问公司有没有机会让他出国。 承受不了压力,又没办法忍耐无聊,是所有世代年轻人共有的毛病,但对生于富裕、长于逸乐的Y世代来说,更为严重。难怪青少年的自杀率不断在升高中,我认为将来它更会持续往上走。“一不高兴我就死”似乎已成为现代人面对事业感情挫折和压力的最迅速解决法。在公司受委屈,或工作稍多了些,Y世代也常以“一不高兴我就走”来应对。我就认识几个一年内换十个以上的工作,有的根本做不到领薪日就主动说Bye,主动让老板捡人家的例子。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向我表示想当记者的Y世代。为了试试他能否胜任,我请他替我出席一个记者会,声明要将资料写成一篇一千字的稿子。 他很快乐地赴了记者会,拿了资料,参加完记者会后,还仔细靡遗地向我报告,他看到了某报的名记者谁谁谁,点心不好吃。“三天内交稿可以吗?”我想他是新人,不用逼之太急,他说OK,明天就可以。 我喜出望外,以为遇到有为青年。第二天他来见我说“因为…”而没写。过一星期他看到我也主动说“抱歉,我看到你都很有压力,因为我…”三个月后,当他第五度向我道歉时,老早就打算放弃那条“新”闻的我,忍不住对他说:“抱歉,请你不要再提起这件事情,不然我见到你都很有压力。” 二、希望做很少的工作领很多钱 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所需求的薪水,和实际上所能获得的有相当差距。准新鲜人有三成一,要求月薪达两万六至三万元,两成四则希望有三万到三万五千元。事实上,社会对一只“菜鸟”并不如此优厚。很多人在求职面谈时并不问工作内容是什么,先问有多少钱、福利好不好、休假有多少天、要不要加班,他希望能在公司“学”到东西,又十分被动。有的不耐烦于基层工作,于是从事投机事业;我有一个朋友的meimei,一上大学就把mama给她的钱,全部投资灵骨塔,不到一年赚了一倍,同学羡慕得要命,她妈气得快要死。也难怪警察抓午夜牛郎,还常会抓到研究生。 很多初出校门者每天都在梦想高薪,却又不肯恳切行动。他们说,一个月“才”两万多元薪水根本不够用,但你问他有什么专长,他又答不出来。问他们要做什么工作?他们可有主张:“我要做有自由度、有他意、又有发展空间、老板不会管我来不来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是没有,我觉得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我有一位朋友林萃芬,她写过《做个年薪两百万的女人》,她目前年收入有没有两百万我不知道,不过,目前她上班的方式挺逍遥;她担任两家公司的顾问,每星期只要上两天班(每家公司上一天),就可以领到两份一般上班族的薪水,而两家老板都待她很好,即使没到班,也没有人会说话。有趣的是,竟然有Y世代来问我,可不可以帮她介绍到像林萃芬那样的工作?我笑而不答,但很想把实情告诉她;在林获得这样的工作之前,你知道她曾在一家杂志社夙夜匪懈、毫无怨尤的做过六年主编吗?所有的人脉与信任度,都是那时扎下的。 现在的社会机会很多,想英雄出少年也不是那么困难,像华裔美人的杨致远,就因为Yohoo上市,而在一夕之间,个人身价涨到一亿六千万美元。但人家可不是因为赌博而致富,而是IQ加上行动力及运气,才会使大好机会开花结果。 三、很喜欢说话,但受不了上司说一句话 不管自己对不对,一定要办到底。老板说他一句,三天不来上班。他每天抱怨东抱怨西,则属工作乐趣。对小事很有意见,看大事则全无章法。 某些人好辩成性,但辩论中并无学理也无逻辑,只是在浪费别人时间的“打屁”在Y世代的口中叫作“好扯” “要辩就会赢”是很多人会犯的毛病。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有这种习惯的无厘头辩论家,从来没有被上面的人、甚至其他同事信任过。 每一个世代都是在上一个世代的挑别眼光中长大的。前面虽然说了些Y世代的坏话,但我也认为明天会更好,因为Y世代比X世代更重视自我,更能开放心胸,比较不会划地自限拘束较少,也有更多机会。毕竟世界永远属于最年轻的人。 噢,喜欢BMW的人们 对当事人而言,流言最令人讨厌的地方,有时并不因为它是假的,而是因为它没法变成真实。 说BMW有失公平,虽然这种人之中,女人比较多,但BMM(BigMouthMan)也不算很少。为什么呢?我想是当今社会大部分男人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