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第3/3页)
他。你看是不是以落实政策的名义卖给俺俩,一人两间,价格给便宜点。” 我了解情况后,联想到处理江家大院花了一万六千块钱,正好能够“一个萝卜顶一个窑儿”还有节余,就和春亭镇长合计了一下,觉得可行。答应先出一个同意的手续,不让他们声张,到镇区别的地方开发以后,他们再名正言顺盖房子。他们表示同意。 谁知没有不透风的墙,机关就有人传说,招待所临街门面房卖给了范聚宝和司机沈小勇。虽然没有翻多大的狼花,但大家已经感觉出,贺书记可能要在镇区开发上有动作。果然,这天晚上,老曹春找上门来,说很多次都想找书记大哥拍拍。吃过人家的,到底嘴软,人家拍拍的东西,只好听下去。 原来,老曹春在北边的一条背街上有门面,做粮食生意一直很不错,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他看中了镇礼堂周围有几十间门面房可以开发利用,很想为镇里办上一点好事,把这一个黄金地段利用好,为镇里创造效益。若让他自己开发,价格高一点也没有关系,如果与镇里合作的话,也是可以的,他投资,镇政府可以和他房租分成。 听他讲完以后,我不得不佩服这小子的精明,觉得他想开发那个地方的方向是对路的,但到时候只能用拍卖的方式才能处理,所以能不能到他手里,我是没有把握的,只是答应看情况给予关照。就这个回答,老曹春表现出十分感激,从腰里掏出三沓子人民币,硬塞到我的抽斗里,说事成了另有好处。他死缠活缠,说什么也不肯拿走,一溜烟地走了。 因为根本就没有打算搞什么镇区房地产开发,所以,老曹春算是枉费心机。过了几天,我在扩大党委会上讲了,近期不考虑拍卖地皮的事情。估计老镇长孔祥顺当天就把信息透露给他了。会后不几天,我打电话叫老曹春来一下,他就很快骑个摩托来了。 我把钱还给他,他说什么也不收。我说:“老曹春,我自己不缺钱花,如果急用的话,我再向你借行不行?” 老曹春说:“书记大哥,说什么也不行,这点小钱,实在算不了什么,算是老弟的一点心意。不要再往下说了,我走哩。” 我多少有点变脸地说:“老曹春,你给我听着,这几天你已经把我害苦了。你的这三万元钱,我放在哪里都不是。现在放在卧室的柜子里,天天都得锁上门。要说钱并不多,但买一副金手铐恐怕也足够了!” 见我说出了这样的话,老曹春脸上很有点尴尬,接过钱说:“哎呀呀,书记,你千万别这么想,兄弟我真是一片诚意。” 我看他终于同意把钱收走了,便和颜悦色地拍拍他的肩膀说:“这就对了,我理解你的心情。放心,只要能给你办的事一定给你办,一接钱就显得薄气了不是?” 眼看到了3月底、4月初,我心里一直惦记着食用菌这个产业,就和镇长刘春亭等到去年种香菇的几道沟,认真地调查一遍。看了以后,仔细算算,真正种香菇的,仍然是那么一些老户,新的户基本没有发展。这说明,周礼中的食用菌办公室实在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我对春亭说:“咱们今年不能再这样搞了,这周礼中也不算用对了人,可这种带有行政性的办公室本身就不可能有啥作用。要想搞好这件事,关键还是要让老百姓看到实惠。把周礼中撤下来,找一个懂行的、有事业心的人来干,并且当一个实体整,你看行不行?” 刘镇长当然同意我这个意见,我又让他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他想了想说:“你看企业办副主任方新亮行不行?” 我眼前一亮说:“你老兄不愧是组织书记出身,慧眼识英才,我也想这个人行!” 于是,我们首先做了方新亮的工作,这个同志脾气有点倔,但心地直正,工作扑身子。他家在山外的一个乡里,离这里一百多里,也不知是跟老婆关系不好,还是其他原因,反正你很少见他回家,整天在企业办忙忙碌碌,指哪打哪,干得十分出色。他又是一个老牌的初中毕业生,文化知识的底子不错,是个肯学习、肯动脑筋的人,所以我说春亭选人是选对了。与方新亮的谈话很成功,方新亮决心大干一场。 跟方新亮谈话以后,我立即召开了扩大党委会,做出了派方新亮任灌河镇食用菌公司总经理的决定,让他在公主岭金矿留下的房子里开始研种香菇和其他食用菌品种。并且以此为龙头,分配给镇直部门各个单位种香菇的任务,务必完成,务必成功,好给群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又召开了机关干部和镇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大型会议,把任务安排了下去。各单位也都建灭菌灶、盖发菌室、买接种机以及购置原料,看来真的准备大干一场。 安排下去以后,我和春亭分了一下工作的侧重点,我主要是跑孤石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他在镇里主要抓食用菌发展这个“一号工程建设”全体班子成员都和他一道抓。一说成“工程”大家就有劲儿了。我经常不在机关的期间,春亭的身心都得到了释放,不仅抓了这方面的工作,也抓到了别处不该抓的地方。 正是:认准一个好项目,选定一个牵头人。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