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江山传箭旌旗华音流韶梵花 (第4/4页)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期待什么。 但,才望了一眼,他们就忍不住叫了起来。 漆黑的大炮群前,泥土里,昨日李如松掷下的马标旁,躺着另一只马标。那也是镶着金边的马标,上面用金线装饰着琉璃绘着一只鹰。却一样破败血污,几乎被泥土沾满。 所有的倭兵都认得,那是镇守第二座栅垒的森忠政的马标。就在夜色之中,明军显然出动大军,拔除了第二座栅垒。 他们失望地盘坐在地上,甚至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 “援军…真的不会来了呢。” 他们抬头。将台之上,平秀吉的脸色仍那么平静,面前摆着的那杯茶,仍泛着淡淡的香气,与旁边的枯菊搭配成一幅绝妙的图画。 但士兵们已不再相信,他们还能够百战百胜。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吃饭,有的人,甚至染上了可怕的疾病。 困守在这座狭小而闷塞的内城中,他们所等待的结局也许只有一个。 死亡。 勇气渐渐瓦解。 只有将台之上,与牡丹峰上,那两个仿佛神明一样的身形,却仍是那么萧然。似乎人间的一切苦难,都不能让他们有丝毫的沾染。 第五日,所有?倭兵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扑到城墙上,向下张望。他们发现,已经有很多的人扑过去了,但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 城下泥土中,掷下的马标已经变成了三个。 他们好像早就认为这理所当然,并没有惊呼,只是沉默地接受。 这座城,已经是死城了。 若是三天之前,他们还有勇气冲出城去,跟明军拼个你死我活。但现在,他们却只能坐下来,哀叹。 “就算八幡大菩萨,也救不了我们了啊!”他们仰望的目光,正好能看到将台上那个萧然静寂的身影。他面前,仍然摆着那杯茶,他的面容,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难道,他们的生死,本就没有放在这个人心上吗? 他们的恐慌,化成一声哀叹。 倭兵的表情,连一丝都没有被李如松遗漏。 他们的计划,早就制定好了。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当第五日的夜晚来临时,他暗暗给部下打气:“振作起来!倭兵快撑不住了!我们一定要抓紧这最后的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南方少布置一些人,埋伏三千士兵在大同江畔,听我的号令,随时出击。北方多设置一些旌旗,找几百个嗓门大的,晚上多喊一喊,让他们误以为我们还驻扎在那里。其他的人全部撤走。东西两侧的,时刻作好战斗的准备?” “早早就造好饭,今晚就是决战的时刻!” 夜,黑了下来。 倭兵密切地注视着明军的动静。 他们看到明军造好了饭的时候,感觉到饥火几乎要将自己燃尽。但他们只有忍耐。慢慢地,他们发现,南侧的明军,在撤退。 他们肯定是想趁着夜色去袭击第四座栅垒,然后好将马标掷在泥土里,让我们的斗志瓦解。这一次,不能让他们如愿了。 倭兵们握紧了手中的火枪。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或许是他们最后的机会。粮草早已耗尽,他们已经饿了快三天了。再饿下去,他们绝对无法抵挡明军的一次冲锋。 只?今天晚上,是最后的机会。他们悄悄地跟在明军背后,在明军偷袭栅垒的时候,他们突然涌出来,里应外合,打明军个措手不及,不但能解救自己,也可以解救栅垒。至不济,也能突围出去。 让我们吃一顿饱饭吧! 这个简单的愿望,激发了他们最后一丝悍然。 夜,完全黑了下来。 大同江的水,默默地流着。如果说河流是大地的血液,那此时的大同江看来,就像一条巨大而哀伤的创口。 倭兵悄悄地越过城墙,明军没有发现。 他们或许可以偷袭明军,但明军迅速就能反应过来。正面对战,他们只会像鼹鼠一样被击溃。所?,他们很有默契地贯彻了最初的作战方针,远远地跟着偷袭栅垒的明军,准备在明军发起攻击的时候下手。这样,便可以与栅垒的守军内外夹击,抓住最好的战机。 明军全都骑着高头大马,行动像是闪电一般。倭兵竭尽全力地奔跑,才能够跟上他们。也许,只有这样的速度,才能够将几天的路程在几个时辰内走完,达到偷袭栅垒的目的吧! 才过了半个时辰,倭兵已经精疲力竭。三日未能饮食的疲乏,一下子全都涌出来了。他们再也无法贯彻作战方针,拼命地跑到大同江边,疯狂地喝着水。 就算是这样,能够填饱肚子也行。 他们感?到自己软弱得像是一根稻草就能压倒。 就在这时,猛然一声炮响。 闪电般前行的明军骑兵,忽然掉头过来,向倭兵发起了闪电般的冲锋。 本只有芦苇丛的大同江畔,突然漫山遍野都是人。早就埋伏好的明军养精蓄锐,一个个像是恶虎般冲出来,展开了有效而残忍的杀戮。 而背后,黑压压的大军正踏着整齐而严谨的步伐,像是山岳般压过来。 挣扎着在大同江边饮水的倭兵,此时却连作战的阵型都无法维持。 这是一场单纯的杀戮。 炮火将夜空照亮,火枪的光芒,却凌乱而黯淡。 倭兵单兵作战的优势?已完全不存在。饥饿、疲乏、恐惧、绝望将他们完全压垮,他们就像是捆好的稻草一般,被成片地斩倒。 鲜血,将大同江染红。形成一道真实的创口。 只不过一个时辰,两万倭兵,就全军覆没。当黎明的光芒再度照满这片大地时,李如松一步一步,向牡丹峰走去。 他手中捧着的,是绘着金边,没有丝毫血污的,加藤清正的马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