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兴佛事 (第1/2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兴佛事 卢俊义大仙师忽悠下,大理国内迅速掀起一场造神运动,随之带来则是毫不知情大理百姓,对梁山大军坚决抵制。 而此时十三万梁山混合大军刚刚到达成都府与建昌府交界处。 得到消息宋清立刻命大军停止前进,他要是一个完整大理,而不是一片尸山血海,不是与大理百姓世代仇怨。 卢俊义,你还真是个打不死小强,不管到那你都能兴起风狼来了。 这件事确实有点难办,好蜀中已经掌握手中,倒也不怕与他长久对峙,不过就不宜边境长久驻军了。 沉吟一番后,宋清传令关胜带兵返回成都,山越兵也返回自己部族,待需要时再找康巴头人征调。 对宋清这道命令,朱武是有些不以为然,梁山大军已经到了大理门口,这样不战而退,岂不要影响军心? 王寅建议则是屯兵边境,然后伺机而动。 人说不当家柴米贵,他们不当家,当然体会不到宋清心情。十三万大军每天需要消耗多少粮食? 而由于宋清曾承诺蜀中百姓三年不收税赋,蜀道艰危,单靠从川外运送粮食能支撑大军几天? 梁山大军不是土匪,可以一路杀、一路抢。宋清又想要一个完整大理,所以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暂时撤回人马。 不过成都府驻有重兵,又近邻大理建昌,可以时刻保持对大理威慑,一旦时机成熟,同样可以短时间内出兵。 知道了宋清心思后,朱武和王寅才放下心来,于是按着宋清分工,开始全面接管蜀中工作。 朱武和王寅去忙了,宋清却又陷入了沉思。 卢俊义这个祸害必须除掉,可以他目前造出声势来看,显然不宜使用武力。大理将来也是自己领土,也必须要向蜀中一样,得想办法使之长治久安才行。 记得有句话说好,要想让其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卢员外,你先疯吧!看咱们谁能笑到后? 成都即宋初益州,因为这里近邻吐蕃,所以佛教这里也十分盛行,据说第一部雕刻版大乘佛经就出自这里。 宋清作为一个统治者,对宗教一直都主张信仰自由。不过因为中原地区,信奉宗教人还谈不上能影响政治,所以他也并不是十分重视,但这里却不行了。整个吐蕃地区都是信奉佛教,政教根本无法完全分开,也就由不得他不重视了。 有了王寅提醒,宋清找来原成都府官员一问才知道,原来州府中还有僧政司这个衙门,主管是正、副两个僧正。 于是宋清挑了个日子,命人将两个僧正找了过来。 这两个僧正虽然管理僧人,不过却不是和尚,按现话来说也就是两个居士。 这两僧正,正职名叫吴道全,副职名为常有礼。 要说这哥俩现日子是真不好过,因为自打梁王入蜀之后,他们财路就断了。原因无他,因为梁王已经下旨不准百姓随便出家当和尚,这样一来,他们再想靠买卖度牒发财就不行了。 宋清下这道旨意倒不是针对他们,而且是进入蜀中之前就下。因为有感河北战乱之后,人口缺失严重,而一旦剃度当了和尚,就可以持着度牒四处乱蹿,连地都不用种了,所以他这才下命令。 却没想到,随着梁山大军进入蜀中,他这道政令也跟着进来了。 吴道全、常有礼这哥俩正闲极无聊嘎哒牙呢!忽听梁王传召,不由吓了一跳,自己两人不调皮捣蛋,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事,王爷找咱们干什么? 听说这位梁王可是很喜欢玩让人粉身碎骨把戏,有这种嗜好人,想想都让人害怕。可怕归怕,王爷传召,他们怎敢说不去?于是就提心吊胆地来了。 宋清正琢磨王寅献策,见二人来了,吩咐给他们上茶看坐。一时间倒把二人弄得有些受宠若惊。 吴有道躬身施礼道:“千岁但有差遣,臣等二人万死不辞” 宋清不由笑了,道:“没那么严重,本王找你们来,是有件事想和你们谈,坐下吧!本王面前没那么多规矩” 二人见梁王这么和善,心也放了下去,屁股搭着椅子边坐了下去。 “本王听说蜀地民众多有信奉佛教者,而本王虽不是佛教信徒,却也崇敬佛教平和仁爱、普渡众生之心。所以本王打算斥资成都建一座寺院,并刊印各类佛经,二位大人以为如何?” 王爷要建寺庙,印佛经。我没听错吧?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均流露出难以掩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