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_114第一百一十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4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1/2页)

    114第一百一十三章

    民国五年,公历1913年3月26日

    一期《名人》杂志北六省乃至京津等地引起了轰动,就像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其威力不下于正进行南北和谈。比起之前大篇文字报道,这期《名人》别出心裁刊登了大量照片,楼逍骑马上戎装照是占据了整整半个版面。不需要细看内容,只凭这张照片就足够吸引眼球。

    按照李谨言话来说,这就是“名人”效应。

    “先生,小姐,真没有了。”报童朝几个青年学生扯了扯装报纸布口袋,里面确空空如也。

    “又没有。”一个穿着蓝色上衣黑色裙子女学生抱怨道:“我们都跑了一个上午了,结果都卖完了。”

    “不奇怪。”旁边一个鼻梁上架着圆框眼镜,穿着立领学生装男学生说道:“别说我们了,连我爹都一大早吩咐家人去买这份报纸。”

    “邹先生?”

    “是啊。前天有两个记者上门,说是要为我爹做专访,他们报出名号就是《名人》。我爹想知道这到底是份什么报纸,又听说这期有北六省楼家父子报道,一定要我买回去一份不可。”

    “邹先生不是醉心研究,不关心政治吗?”

    “是不关心,但我爹对楼家父子倒是十分推崇,尤其是楼逍,当初他满洲里打败俄国人时,我爹就敲着我头,只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男学生略显夸张一抹额头,摆出一副苦脸“我如果不能把这份报纸买回去,恐怕要被家法伺候了。”

    几个女学生都被他逗笑了。

    这期《名人》不只是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各界,无论是赞赏他还是敌视他,也都对楼逍充满了好奇,再加上特别增加楼大帅,展长青等人专访,这一切因素加一起,促成了这期《名人》热销,甚至是脱销。

    “卖光了?”

    李谨言得到消息也略显诧异,他预料到这期《名人》会卖得不错,特别吩咐文老板增印两千份,却没想到会这么就脱销了。

    “省内各地,包括京津两地报商都希望能再次增印,另外上海那边很多人也对这份期刊感兴趣,三少爷,要不咱们也上海开家分社?京城不也有临时分社了吗?”

    文老板不是第一次提出上海开分社事情,李谨言考虑片刻之后还是摇了头。现还不行,上海是什么地方?十里洋场,各国租界林立,水不是一般深,再加上是宋舟治下,贸然派人过去一不小心就会惹麻烦。要想上海开分社,至少也要等楼大帅坐上联合政府大总统宝座再说。

    从京城传来消息,南北和谈已经大有眉目,北六省提出联省自治得到绝大多数人支持,虽然对中央收回财政和税收大权还有异议,但白宝琦搬出中央银行以及一系列相关制度之后,反对声音也渐渐低了下去。

    财政税收虽然交由中央管着,却不意味着中央政府能为所欲为,随意卡地方脖子。各省督帅手里权力势必要分出一些,却不会真被削藩,这就足够了。

    见好就收,不鸡蛋碰石头,是不变真理。

    别看这些督帅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真让他们拼光手里家底打一仗,还是输面比赢面大,没几个人乐意。就像滇军和黔军,隔三差五为了芝麻大事情打一架,川军偶尔还掺和进去拉偏架,结果是朝天放枪时候多,伤筋动骨时候少。还有山东督帅韩庵山,挂着个逃跑督帅名头,军队也不服他管,照样活得好好,还为能继续当个光杆司令努力奋斗中…

    这些政治上事,李谨言现也只能看出点皮毛,再深他就要头晕了,好有楼少帅,他告诉李谨言,迟不超过四月中旬就会出结果。结果也只有两个,好和坏。

    “好结果是大帅上位。”这点李谨言能猜到“那坏结果是什么?”

    “和谈破裂,继续内战,或者再谈。”

    继续内战?

    “怎么?”

    “没什么。”李谨言摇头,楼少帅也说了这是坏结果。反正事情到底会怎么发展,也不是他能控制,他再担心也没用。与其cao心他插不上手事情,还不如多想想招工问题。虽然近陆续有山东移民进入北六省,但劳动力缺口还是很大。加上军队也这段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