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52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3/3页)
八团,第二十九团对大连外围阵发起进攻。 进攻哨子响起后,独立旅大兵们几乎是踩着炸点冲向日军阵地,岛田联队长终于等到了他期待已久敌人冲锋,立刻下令阵地中日军架起机枪,岛田曾参加过日俄战争,对于俄国人集中使用机枪威力有切身体会,虽然他们手中没有马克沁,但日本年式机枪也足够给华夏人造成不小死伤。 岛田联队长嘴边泛起一丝狞笑,他抽-出了指挥刀,刚要用力挥下,却发现身旁一个日本兵正惊骇欲绝张大嘴巴望向天空,就像看到了恶鬼一般。 “什么…”岛田下意识抬头,瞬间瞳孔紧缩,一架木质双翼机飞他正上方,从飞机上嗖嗖嗖扔下了三枚手榴弹… 轰!轰!轰!岛田联队长和他出鞘指挥刀一起飞上了半空,临死之前,他仍不相信,自己竟然就这样去见了天照大神!日俄战争中,他曾英勇用刺刀捅死了三个俄国-鬼-畜!可今天,他竟然连敌人面都没见到就被炸死了? 飞机上兵哥压根不知道他扔下去手榴弹会炸死一个日军联队长,还为把手榴弹扔偏了懊恼不已,他攻击目标实际上是距离岛田足有十五米机枪阵地。 联队长死只岛田联队引起了短暂慌乱,很,各部军官就有序组织起士兵,进入阵地。 “勇气!大日本帝国士兵从来不会失去勇气!杀死你们敌人!” 爆炸声,赤红火焰,呛鼻浓烟,飞舞子弹,军官哨子声响遍战场,指挥官军刀反射着耀眼白光。 这一切,组成了战场上真实一幕。 血与火。 随军记者架起了相机,却发现冲锋士兵并不如他想象中一样,慷慨激昂喊着口号,奋不顾身向前奔跑,相反,他们很沉默,端着枪,排开散兵线,前进速度不也不慢,炮弹爆炸声和腾起烟雾就是他们前进指引。 日军机枪声和步枪声交织一起,不时会有华夏士兵倒下,却没人停下脚步,前进了一段距离之后,一些士兵停下,从背后取出了随身携带掷弹筒,将一枚枚特质炮弹和手榴弹射向了敌人机枪组和火力凶猛防守地带。 密集枪声变得稀疏,哨声顿时一变,华夏军人陡然加了速度=… “这里没有激昂口号,这里只有炮声,枪声,刺刀和死亡,这就是战争。” “华夏士兵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民族自由,我亲眼看到一个被打中腹部士兵,不顾流血伤口,拼命掷出了后一枚手榴弹…” “医护兵弹雨中穿梭,他们甚至冲上刚刚占领阵地,不去管里面是否还有残敌,只为多抢救一名伤员…” “我见到许多战斗中受伤军人,他们有失去了手臂或者是腿,但他们却坚强对我微笑,告诉我,他们是为国而战,他们身上每一道伤口都象征着光荣!” “日本士兵同样英勇,但连日战斗中,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只有濒死者绝望,他们头顶已经笼罩上了失败阴影,毋庸置疑。“ 这是各国记者从战地发回报道。 战斗已经进行了三天,到6月27日下午,驻守大连日军第五师团减员近三分之一,潜伏大连华夏情报人员也开始行动起来,日军面临将不再只是正面战场威胁。 如果不是楼逍不留战俘凶名早已经日军中传开,恐怕阵地上日军根本不会支撑到现。 占据绝对优势情况下,楼少帅独立旅采用了为“简单粗暴”战术,大炮轰完了步兵冲,步兵占领一处阵地之后,大炮继续轰!无论什么阳谋阴谋,那都是战前和战后才该考虑,战场上,永远都只有一个真理,谁拳头大,谁说话声音就大! 楼少帅拳头明显比大谷师团长和大岛义昌要大上一圈,于是,砸死这两个日本矬子没商量! 日军并不是全无反抗之力,初摧枯拉朽之后,华夏军队攻势缓慢下来,日本陆军战斗素质开始体现,他们分别占据了几处高地和之前修筑工事,互为犄角,展开了十分有效防御,给华夏军队造成了不小麻烦。 日本人负隅顽抗,华夏人坚韧碰撞到了一切,谁能坚持到后? 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终于,太阳西沉,夜幕降临,枪声和炮声都开始停歇,战场上慢慢变得寂静下来。对大连日军来说,这份宁静,唯一代表只有明天加猛烈炮火…战壕里日本兵,即便闭上眼睛,身体仍不停颤抖。 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害怕和恐惧是种什么滋味。 六月二十七日夜晚,很多人都失眠了,包括李谨言。 六月二十八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大地时候,沉寂了一夜战场再度响起了炮声。 凤城第三师终于接到命令,师长赵越不等电报念完,猛站起身;“下令集合,老子第三师今天要开张了!” 欧洲巴尔干半岛,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 斐迪南大公夫妇乘火车抵达之后,大公特地给远奥地利儿子发了一封电报,告诉他,父亲和母亲将七月初返回维也纳。 作为一名父亲,斐迪南大公无疑是相当合格。 电报发出之后,大公夫妇坐上了市政府来迎接他们敞篷车,中途却遇到了炸弹袭击,斐迪南十分冷静,将敞篷车里炸弹扔出了车外,大公夫妇安然无恙,几个路人却遭受了池鱼之殃。 参见过欢迎宴会之后,斐迪南大公提出去探望被刺杀事件波及市民,这个提议是“致命” 大公过于自信,车队依旧按照之前路线返回,行至拉丁桥时,一个二十岁塞尔维亚青年,用一把勃朗宁自动手枪结束了大公夫妇性命,也拉开了欧洲战争序幕… 李谨言坐沙发上,一瞬不瞬盯着墙上时钟,直到萧有德满脸严肃走进来,将一份电报交到他手中,李谨言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历史,终究有它惯性,该发生还是发生了。 “请尼德过来吧。”李谨言将电报收好,抬起头“还有许二姐,他们该出发去欧洲了。” “是。”萧有德应道:“那另外四个人…” “他们还不急。”李谨言靠沙发背上,脸上表情难得如此轻松“至少还要一年,他们才能派上用处。” “是。” “还有,给少帅发电报,不过我想,他应该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