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4第一百九十三章 (第2/3页)
” 任午初南行之前,主动联系了几名好友,他们大多有留学背景,却并未政府中做事,不是回到家乡创办实业,就是闲云野鹤籍籍无名。 “国将有难,诸君尚能安枕?” 之前这些人安枕与否尚不可知,接到任午初这封电报之后,想要继续安枕,则不再可能。打点行装奔赴上海,是他们唯一选择。 多年未见,却不见生疏,其中两人曾是任午初同窗,见到任午初第一件事,就是一人给了他一拳,拳头打肩膀上,并不怎么疼,看到任午初“狼狈”躲闪样子,众人均是哈哈大笑。 往日熟悉面孔,多已染上尘霜。 他们曾怀抱共同梦想,救国救民,挽救国家于危难,当权政府却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失望,从清末到民初,他们所学无用武之地,抱负不得施展,许多人壮志雄心都这一次次失望中被消磨,仅存一丝念想也已深埋心底。 任午初电报让他们重燃希望,他们尚未老朽,正当壮年,怎能意志消沉度过余生? “诸位,洋人欺我华夏无人,如此拙劣手段,可笑至极!”任午初站众人面前“何不与任某共手,打他们一个落花流水!” “烈阳兄,”一个身穿洋服,脸上还留着两撇漂亮小胡子男子笑着说道:“能否好好说话?如此文邹邹,小弟不习惯啊。” 任午初哽了一下,其余人再次哈哈大笑。 笑声中,众人已达成共识,无论如何,不能让外人自己国家耀武扬威,真当华夏无人? 笑声传出门外,宋武门前驻足良久,神色不变,目光却愈发坚定。楼逍人又如何?只要目相同,有何事不可为? 一张大网已经张开,静等对手落网那一天到来、 身局中国人,却根本没有察觉这股汹涌暗潮。大量投机者,仍不断涌入交易所。 但是,还不够。 没有得到足够利益,外国势力不会收手,他们全部深陷网中之前,任午初等人也不会拉网,双方都蛰伏,等待,比耐心,比谁狠。 博弈已经开始,没有硝烟战场,战斗依旧惨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唯一被蒙鼓里,只有挤证券交易大厅投机者,他们握着拳头,紧张等待着每一个消息,每每传出都是好消息,大厅里欢呼声一狼高过一狼,几乎没有停歇时刻。 “狂欢”背后,却是张开了大口,企图吞噬他们外国银行和投机者,以及正与其搏杀任午初等人。 李谨言接到任午初发来电报,不用看,就知道是“要钱” 看着上面数额,李谨言也不由得肝颤,虽说对任午初有信心,能被任午初请来“公事”也绝不是等闲之辈,可这么多撒出去,却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没人会不肝颤。 咬咬牙,这不是他自己赚钱赔钱问题,就算肝颤,这些钱他也必须拿! 不只是李谨言,包括廖家,南浔顾家,张家,以及随后知悉内情南北巨贾都各所能,宋武也从他手下经济区调出一部分资金,如此汇集起资金,方才勉强能和对方打个平手。 1916年初上海金融市场,势必掀起一场风暴,外国投机商和华夏势力绞杀一起,没人能预期结果会是如何。 惟有一点,那些至今仍沉浸发财梦中华夏投机者,注定将成为这场交战牺牲品。 当后钟声敲响,又有多少人会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证券大厅中,有一张李谨言十分熟悉面孔,李锦书。 她和周围人一样,表情激动,满脸通红,从关北带回五百块大洋,已经全部变成了手中几张纸,她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与她同时进场许逸文却已经有了退意,他比李锦书社会阅历丰富,庚戌年橡胶股灾,许家也险些栽了个大跟头,从初激动中回过神来之后,再看眼前一切,竟然是格外“熟悉”,这让许逸文惊出了一身冷汗,脑袋里嗡嗡作响。 “锦书,抛掉吧,情况有些不对。”许逸文劝着李锦书。 “为什么?很就能涨到高。”李锦书不满甩开许逸文手“逸文,你何时变得这么担小?这可不是我认识你。” 见李锦书不听劝,许逸文也没办法,况且,对李锦书口无遮拦,他也有些厌倦了。家里来信,说妻子会带着儿子到上海来看他,到时如何安置李锦书,他需要好好想想。 留下李锦书一个人,许逸文退出了人群,几步之后站定回头,看着李锦书目光隐隐有些发冷。 上海金融战争并未影响到关北,北六省陆续成立“钱粮交易所”和“特产交易所”等民营信托机构,也主要是担保大宗粮食和货物买卖。相比之下,关北商人加务实,一夜发财美梦不是没有,可大环境影响下,还是脚踏实地切实际。 随着二月过去,三月来临,春耕也即将开始,农户们每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