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第1/2页)
第二十九章 殷旭升从医院赶回营房,是特地来为彭树奎送行的。 在医院的五个月中,同住一个科,彭树奎没有去看过他,他也没去看过彭树奎。他不敢。他不敢见到自己连里的任何人。他的心如同落进了炼狱,整日整夜地受着煎熬… 他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曾是那样自信。然而,龙山工程的一场灾难,把他的自信心彻底摧垮了。 他无法理解,身陷“囹圄”的郭金泰为什么要在那种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他无法理解,革了职的营长竟还会有那般强烈的召唤力。 他无法理解,在生死关头,郭金泰为什么要把死留给自己,而把生的希望交给一个曾经无情地伤害过他的人… 凭着他对人生的体验,他理解不了。 他需要冷静地反思… 在他刚刚迈人部队行列的时候,是有着天真的理想和抱负的。他要干出一番成绩来,要出人头地,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在以军事技术论英雄的一段时间里,他几乎不具备任何优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年入伍的老乡彭树奎大显身手。当“风向”转到“突出政治”一方的时候,他感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有文化,人也机灵“做好事”只要脑子里有“弦”眼里有活,并不难。他不辞劳苦,利用休息日去镇上拣西瓜皮喂猪,目的只是要求进步,并未把它当成什么惊人之举。当报纸登出他的事迹时,当他被邀请去做报告时,他还口讷脸红。然而,当荣誉、地位接踵而至之后,他震惊,他惶惑,他,心活了… 在他与彭树奎之间的地位显著拉开之后,他也有过惴惴不安的时候,但是生活终于把“秘诀”悄悄地告诉了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他,坦然了。 出于这样一种人生信条,他渐渐地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良知锁进了灵魂深处一个最阴暗的角落里。 为了讨好上级,他可以拿提干做诱饵,去要挟彭树奎违心地揭发郭金泰。 为了搬开自己进身路上的障碍,恨不得置郭金泰于死地。 为了个人的政绩,可以去鼓励一个重病战士去拼死卖命,用最残忍的手段来雕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典型… 郭金泰一脚把他踢到了生路上的同时,也把他踢上了良心的审判台。 锈死的铁锁打开了。他的心却难以承受这负罪的折磨。他渴望赎罪,渴望解脱,渴望宽恕,渴望受惩罚后的轻松。他赶回来为彭树奎送行,就是为了求得这样的机会。他想到过,彭树奎会骂他,会痛骂他。这正是他所希望的。他甚至希望彭树奎能揍他,能狠狠地揍他一顿,这样,他的心或许能得到点释罪的宽慰。然而,他连这样一点希望都破灭了。 他来晚了。 连里包好的送行饺子已失去了意义,彭树奎和菊菊是悄悄离开营房的。 通信员把彭树奎留下的军装和信交给了他,他感到莫名其妙,匆忙抽出信来。殷指导员: 我和菊菊这就走了,不是回老家聊城,而是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也许今生我们再也碰不上面了,留下 这封信,就算向你告别吧! 你,作为我的领导也好,作为我的同志或老乡也罢,不管怎么说,咱们总算是在一起生活战斗了整整九年。九年当中,你我之间发生过不少矛盾,这都不必去说了。 老实讲,我恨过你,而且恨得咬牙切齿。但现在,我觉得恨你也是不公正的。在最危险的关头,你还是站在了我们战士中间,与全连共过生死。由此我想到,人,总还是有良心的呀! 我走了。你在部队还要带兵。没别的,只希望你今后做人能够实在点儿。遇事多替战士想想,他们都还年轻啊。这几句话,算是一个老兵对指导员的恳求吧! 另外,半年前你曾给我家寄去四十元钱,至今还没能还你。我这里除掉路费,只剩下三十元了,还差十元 钱,就用这身军装顶上吧。望你能多加原谅。 致 礼 战士彭树奎 信,从殷旭升的手中飘落下来,他双手紧紧捂着脸,慢慢蹲下身子,泪水顺着指缝间流了下来… 良久,他站起身来,挟起那身新军装,急忙朝龙头崖方向追去。 他登上龙头崖。空荡荡不见一个人影,只有风搅着雪,在一座座坟包间打旋。 雪地上,依稀可见两串脚印,彭树奎和菊菊早已走了。 他没有勇气再上前走一步,只能远远地望着那被雪覆盖着的十九座坟茔。 他久久地伫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