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龙泉宝剑 (第3/5页)
玉柱子想来,这老和尚的条件,还不是东西去了,多开些价钱,甚至要自己为他重修庙宇之类的要求,大不了让自己称他一句师父,拜在他的门下而已。 然而这些想法,却大错特错而谬之千里以外。 突然,老和尚双目冷芒逼视,右手打着佛号,口中一声震耳的“阿弥陀佛”!缓缓而又有力的,说:“一不杀忠臣义士,二不杀老弱妇孺,三不杀无辜苍生。” 老和尚话一落,人已飘然消失在庙门中。 就听“啪”的一声,庙门也关了起来。 玉柱子怔在当场,他再也想不到老和尚会有这三件事的要求,他难道忘了我是个身负血海深仇的人吗? 蹄声“得得”惊醒了玉柱子的沉思。 只见小和尚手牵着他那匹雪蹄枣红大马,马屁股上蹲着那头猴子。 缰绳交在玉柱子手上,小和尚打个稽首,说:“施主你多珍重。” 玉柱子一把拉住小和尚,急急问:“小师傅,有件事我不明白,望你指点。” 也不等小和尚有何表示,立即又道:“据在下猜测,这把宝剑,必为贵寺镇寺之物。” 小和尚看也不看那宝剑一眼,只轻“嗯”一声。 于是,玉柱子正色地道:“既是镇寺之物,何以轻易赠人?又为什么赠与在下?” 小和尚一听,木然的说:“实不相瞒施主,这东西在前几日夜里,就有了响声,我师父也曾为此垂泪。”说着面露戚苦,唏嘘说着面露戚苦,不胜唏嘘之感的又道:“格于上几代师祖们的遗言,当此物震动的时候,也是它要出世的征兆,必须在七日内送出第一个骑马来寺之人,否则必祸连本寺,而施主你,却正是第一个策马而来的第一人。” 玉柱子一听,简直就不敢相信,但事实摆在眼前。 突又听小和尚说:“昨夜闻施主背负血海深仇,小僧十分同情,只是小僧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我在听着。” “为人者应持有憎其罪,而不憎其人的观念,因为罪是人们过失的促成,但人,却是天地精英的造化,是上苍的杰作,故上天有好生之得。” 微微一窒,小和尚又道:“施主昨夜所表现的威猛武功,小僧甚感佩服,如今再加上神器在手,如虎添翼,放眼江湖,难有出你敌手者,唯望施主,不可违天,后福就无穷了。” 又见小和尚打了个稽首,转身疾步走向寺门。 于是,玉柱子真的迷惘了,迷惘得不知所措,连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和尚,都能说出玄机与人生道理,可见这小小的寺庙中,那白髯飘逸的老和尚,必然是有道高僧了。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个老和尚,正是当年中原四僧五道中的四僧之首,大智禅师。 有道是“庙不在大小,心诚则灵。” 于是,玉柱子在一念及此的同时,立刻双膝跪在庙门外,一连磕了三个头,这才起身高声道:“天可怜见,我玉柱子报完灭门大仇之后,如留得残躯在,必奉此宝物,使其物归原主。” 他这里上马驰去,寺庙中却发出一声深长的浩叹:“孽障!” 有如一片浮萍,随波逐流不停的流,直流人大海,陷入滚滚狼涛里。 玉柱子在这茫茫的江湖上,正如这片浮萍,他不知道他的根会长在何处,在他的心念中,北方,北方似乎是他应去的地方,在那儿,也许会极快的找到或打听到那个可恶的“丽贵人”下落。 西河镇,实际上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它位于长江西面,而西河镇却是在这西河与大别山最东边之间的地方,西河镇北去桐城,已不过一日脚程。 初冬时节,沿着官道两旁的树林,叶子枯黄,大部分已散落在树下面,然后就等着酷寒的西北风,加以清除。 玉柱子策马缓行,而心事重重,夜色将临,群鸦归林的时候,他已来到这个西河镇,也许是此处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水旱码头,在这夜幕即将低垂的时候,镇上饭店生意,特别热闹,而茶楼酒肆,更是热闹非凡,这些景象,比之九江七丈峰前的小镇来,风味上就不大相同。 因为这里除了茶楼饭庄之外,镇上尚有说书唱戏的,甚至还有一家名为海棠的勾栏院。 看了这种情形,玉柱子顿觉有一股陌生之感,也许是不习惯,甚至由于年轻,由于江湖阅历不够的关系,他无需摆出他小王爷的身份。 马是宝马,剑是神器,然而玉柱子的那身打扮,以及他所带在身边那头猴子,使人看来,有着不相称又难以相配的感觉,他的那身衣裳,谁都会看得出,他是个打猎的,尤其加上那头火眼金睛不停的乱眨眼的猴子,更让人无可置疑。 也不过走入西河镇不久,迎面就有一店伙计打扮的年轻人,挡住玉柱子的去路,妖媚地笑着说:“客官,你路上辛苦,小店有上好的酒菜,干净的房间,招待又周到,你看正厅上那块匾‘宾至如归’,住下来你就知道了。” 玉柱子木然的抬头望去,店门外挂了一块红木金字招牌,清晰的写了斗大四个字:“迎宾客店” 玉柱子一看再看,双眉紧皱的问:“看样子还是不错,只是我这匹马又如何安排?” 嘻嘻一笑,店伙计立即道:“客官,这你就别cao心,我们迎宾客店在这镇头上,设有专用马厩,更有专人照料,保准把你这匹马,侍候得服服贴贴。” 玉柱子一听,咧嘴一笑,翻身落下马来。 就听伙计高声大叫道:“有客住店,拴马搬东西啦!”那声音嘹亮,有如唱野台戏的大花脸。 丝缰交给那店伙计,玉柱子一手握着龙泉宝剑,一手拉着猴子,转身往店中走去。 迎面,从店里应着声,奔出两名小二。 就见这二人还真够利落的,快手快脚,把马鞍解下,连同玉柱子的小行李,往肩上一扛,三步两脚的,就跟在玉柱子身后而去,另一个店小二,哈腰用力拉着丝缰,直往镇头而去。 跟着店伙计,玉柱子走人后院厢房,就在最里边的一间住下。 只见这个房间,明窗净椅,床铺清爽,棉被干净,椅子两把,分放在一张方桌两面,桌面上还放了一盒腊梅盆景,算是点缀一些高雅气氛。 看到盆景,玉柱子回忆到小时候王府中的生活,因为王府中就有很多这种盆栽。 有了亲切感,玉柱子脸色微现笑意。 这情形看在店伙计眼里,就知道客官满意。 其实做客店伙计的,每日迎进送出,什么样的脸色不清楚?又什么样的客人没见过?像玉柱子这种模样,一举手一投足,店伙计就知道他是个新出道的。 雪白的茶杯翻个身,提起镶花的景德镇瓷壶,满满的为玉柱子斟了一杯茶,双手捧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