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第5/5页)
———克———对他来说很亲近,莱尼虽说讨人喜欢,那对他很陌生。老实说,笔者庆幸有克莱曼蒂娜陪同,庆幸她有语言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好奇心,因为如果没有了她———他有了她,说到底得归功于莱尼和肠卜僧———他也一定会患上无法医治的席尔滕施泰因病或佩尔策病。 他的兴奋和期待幸而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分散了:是谁坐在长沙发上,靠在脸上泛起迷人红晕的洛蒂霍尔泽身旁,公然把她的小手抓着,尴尬得不是微笑而是龇牙咧嘴呢?原来是波加科夫!有一点毫无疑问的:他逃出来的那座老人院里的那位和蔼可亲的女护士用不着担心,温暖他得到了!洛蒂能给人温暖的话,如果有人怀疑过,那么在这里就不能不改变看法了。 还有那个土耳其人在座,出人意料、几乎使人失望的是,他的样子不像东方人:呆板,土里土气,还拘谨,穿一套蓝色西服,上过浆的衬衫,领带并不扎眼(枣红色)。他坐在那里,抓住莱尼的小手,姿态活像是一八八九年前后在人像摄影师刚装上底片的大照相机关坐着,被提醒不要动,等待摄影师捏一下橡皮球曝光似的。莱尼呢,嗯,笔者把目光转向她,在牢牢盯住她之前心里仍七上八下:要知道,在孜孜不倦的调查过程中,笔者只在街上匆匆见过她两次,从侧面欣赏过她那骄傲的步法,从来不曾面对面过,可是现在已无法回避了,必须正视现实。这里可以毫不夸大地简而言之:的确名不虚传!亏得有克在场,否则真有可能对梅赫梅特吃起醋来。不管怎样,总还有一点酸溜溜的味道,对她躺在他的怀里而不是笔者的怀里梦见耙、制图员和军官,感到遗憾的轻微痛苦。头发她剪了,染成银灰色,完全可以冒充是三十八岁;一对又亮又黑的眼珠,带着忧伤的神情;她的身高虽然据证实是一米七一,看上去却像有一米八五,尽管她那长腿同时证明,她坐着的时候并不美。她妩媚动人地给大家斟咖啡,洛蒂把蛋糕放到一个个碟子里,赫梅特则根据要求“一勺?两勺?三勺?”分必不可少的掼奶油。莱尼———变得更清楚这一点———不仅不爱说话、少言寡语,她简直是守口如瓶,而且脸上总是羞答答地带着“苦笑”她满心喜欢、亲切友好地把克注视着,这使笔者感到骄傲和高兴。当克询问肠卜僧的情况时,她指了指挂在沙发上边墙上的画,确实这幅画很吸引人:不是彩色图,而是着了色的,一米五见方,而且———虽然没有完成———显得气度不凡,温情脉脉,难以形容。她这幅未完成的毕生之作不是几层,而是数得清的八层———大概六百万锥体细胞已画了三万,一亿杆细菌大概已画了八万左右———她没有取横截面,而是取水平位置,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平原,人们越过它向一个尚待形成的地平线前进。莱尼:“这就是她,她的视网膜的千分之一,也许是的,如果完成的话。”她变得几乎健谈了,又补充了一句“我的恩师,我的挚友。”她在这次历时约五十三分钟的访问中,没有再说别的话,比较起来,梅赫梅特显得无幽默感,即使在分奶油时,他也用空着的一只手将莱尼的手抓住不放;莱尼斟咖啡时,他就紧紧抓住她一只手,叫她用另一只手斟。这种手拉手是具有传染性的,最后使得克也抓住笔者的手,好像是在给他号脉。显而易见:克深受感动。她那学究式的清高已经荡然无存,显然她听说过莱尼,但不相信确有其人,莱尼曾在教团档案中出现,可是真有这个人而且确实存在,使她很受感动的是这个。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并把她加速的脉博也传染到笔者身上。 是否不耐烦的读者已觉察到,这里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美满结局?手拉着手,成双成对,旧情———如洛蒂和波加科夫这一对———重叙,而其他人———如佩尔策、席尔滕施泰因和朔尔斯多夫———则又饥又渴,进展毫无。一个外表像勒恩山或中艾费尔山农民的土耳其人赢得了这位新娘。此人家里已经有了一个老婆和四个孩子,根据一夫多妻制的权利———这种权利他知道了,但从前一直未能行使———他毫不感到内疚,某个名叫苏莱卡的女人甚至有可能把事实如实地公开告知。同波加科夫和笔者相比,此人简直干净得令人生气,简直是一尘不染的:裤子烫得笔挺,系领带,是否此人极其喜欢上浆的衬衫,也许他认为在大喜的日子里理当如此穿着打扮?他一直还坐在那里,就好像那位戴着艺术家帽子和系着艺术家领带的假想摄影师———一八八九年前后在安卡拉或伊斯坦布尔某地生活的一名失意落魄的画家———手指一直还放在橡皮球上。一个抬高、推滚、倾倒垃圾桶的垃圾工,要同一个死过三个男人,将卡夫卡的作品读过了,能背诵荷尔德林的作品,是钢琴家、歌唱家、画家、情人,生过孩子并且又要生孩子,使一个毕生煞费苦心地钻研文学作品中现实问题的前修女的脉搏越跳越快的女人结成恩爱夫妻? 即使是伶牙俐齿的洛蒂也一声不吭,似乎她也感动、激动、震动了,她断断续续地谈到莱夫即将出狱和随之而来的住房问题,她的房东因为拒绝接受“土耳其垃圾车司机”赫尔岑夫妇则由于格蕾特赫尔岑晚上在一间屋子里搞美容挣点“外快”是腾不出一个房间了,而且也不能让“五个葡萄牙朋友挤在一间屋子里”不过她想,她不能不同波加科夫———她毫不扭捏地称他为“我的普约特”———在莱尼身边留着,以便同她的儿子和公公“针锋相对”“这只是延期,不是结束。”她愿同波加科夫去登记结婚,同她登记结婚他也愿意,但他无法证明自己是鳏夫或确已离婚。 最后莱尼还是开了腔,喃喃地说“玛格蕾特,玛格蕾特,可怜的玛格蕾特”先是眼睛湿润,继而眼泪汪汪,直到最后,含含糊糊地梅赫梅特动了一下身子,坐得比原来更直了,毫不含混地暗示他认为会见结束了。 告别———“但愿不是永别,”克对莱尼说,后者亲切地听了莞尔一笑———也进行过了,并且像通常一样又拖延了一会儿,客气地对钢琴、照片、房间的整个陈设评论几句,对墙上的那幅画热情地夸奖几句,在过道里还站了一会儿。这时莱尼喃喃地说:“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乘世间的车、非世间的马前进。”究竟这是什么典故,就连克也不知道,看来她的学识显然还有缺陷。 在外面十分平凡的比策拉特街上,克又摆出她那少不了的、无可救药的文人姿态,说:“对,说有她,又没有她;说没有她,又有她。”笔者觉得这种怀疑姿态远远低于克的水平。她不过又补充了一句:“总有一天,她会使所有这些由于她而受苦的男人得到安慰,他们所有人的病,她会治好的。”她片刻之后又说:“我不知道,梅赫梅特对西方交际舞是否像莱尼那样喜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