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4市政府 (第1/2页)
(44)市政府 [第2章 下卷] 第44节 (44)市政府 几个小时后,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敲门走进了小海的房间。 来人小海认识,这不就是省纪委的邓书记吗?那可是实权在握的人物。在华夏,讲的是“党纪、国法”,听听,党纪在国法之前。领导干部们尤其是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们,要是有出了问题,首先要由纪委来查,纪委调查之后觉得有必要提交法院来进一步调查处理的,法院才能出头露面,纪委不提交,法院是不能立案调查的。这中间就产生了许多猫腻,如果有足够的关系,愿意花钱,许多违法乱纪之事,可能在纪委这边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多不痛不痒地来个党内警告,留党察看什么的,实在不行来个降级降职也经常能见到。党纪代替了国法。当然反过来,你如果不识实务,小事也可以变成大事,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官员们最怕的是纪委而不是法院。当然老百姓是没有资格接受纪委调查的,他们只能面对法院。 省纪委的邓书记大驾光临,小海免不了热情接待。寒暄之后,小海问: “邓书记,你百忙之中到我这里来,不知道有什么重要的事需要我办?”小海很客气。 “王副市长,听你在印染厂的工作很有成绩,我就过来看看。” “邓书记百忙之中还对我们的工作这么关心,真是非常感谢。”小海笑着。 邓书记看着小海,沉思了片刻:“王副市长,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我这次来就是为了印染厂厂长邓友军的事来的。”小海心想,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你为了什么来,可就是不明白邓厂长和纪委书记怎么能扯上关系。于是就问: “邓书记,你和邓厂长是…。。?” “他姓邓,我也姓邓,其他我就不想多了。”邓书记很认真。 “哦,原来是这样。那邓厂长和第一印染厂具体情况你也都知道了吧?” “是,我基本有所解了。” “那以邓书记的意思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王副市长既然这么问,我也就直了。我觉得在工厂没有遭受多大损失的情况下,能不能网开一面?不是我句不该的话,厂长们能这么大胆地贪污腐败,责任并不能完全归他们,也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错,是这种环境和这种体制造成的。‘国营’两个字成了贪污腐败,大吃大喝,挥霍无度的代名词。你想想看,如果企业是私人的,老板会允许管理者这样为所欲为吗?会允许亏损了几年的厂长继续当下去吗?肯定不会。别为所欲为,就是亏损两个月三个月,老板也会立马让你滚蛋。而国企却不同,企业亏损了,倒闭了,本应倒霉滚蛋的首先应该是工厂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经营者管理者们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倒霉的却是整日辛辛苦苦工作的劳动者,他们变成了下岗工人。至于企业的上级管理部门,做了什么?干了什么?你我都身在其中,应该心里更清楚。既然大家都这样,只要工厂没有受太大的损失,能过去就过去吧。要是拿着钱跑了,我们又能怎样呢?” 小海听完点点头:“邓书记既然这么坦诚,我也就没必要拐弯抹角了。其实我来印染厂的目的,无非是想摸摸厂子的底,看看能不能尽快让厂子起死回生,这是我的工作。我并没有想和谁过不去,也不想难为谁。” “是吗?王副市长能这样想当然最好。那王副市长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邓书记有些急迫。 小海想了想:“邓书记,你看这样行不行,想办法让邓友军厂长把拿走厂里的钱,想法以某种看起来合理的方式拿回来,没有了贪污问题,其他都可以商量。” “拿回来以后怎么办呢?”邓书记追问。 “拿回来以后,厂长肯定是不能让他再当了。具体做什么工作,就由厂里自己安排吧,我对这些也不是太了解,无法做出决定。” 邓书记长出了一口气:“行,只要不惊动公安局和法院,让他干什么,我想他都不会有意见。” “但愿他能配合我们的工作,不要再出现什么乱子。” “不会的,王副市长,你放心,我一定会严厉批评他的。” “那就好,但愿大家一切都好。” “谢谢王副市长的宽宏大量。”着话,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小海:“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请王副市长一定收下。” 小海知道是什么,却故意:“邓书记,这是什么?你是不是太客气了?” “王副市长,我也用不着做什么假,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你收下了我才放心。” 小海知道不能不收,不收后面的工作不好做。就笑着:“呵呵,既然邓书记这么要求,那我就先暂且收下。” 邓书记走后,小海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二百万的现金支票。二百万又买回了一条人命。 下午,印染厂厂长邓友军来到小海的房间,一副俯首帖耳的样子。:“王副市长,我想清楚了,按照你的要求,我想法在三天之内,从我选定的账户上给印染厂打回四千万资金。” 小海一听心中一喜:“你能这样想最好,明你还不糊涂”完接着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