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初至京城 (第3/6页)
西阁早晨提及的他的大作了。 书稿边有几杆笔,一方砚台,一盂清水,几叠白纸。 上官仪苦笑着叹了口气,慢慢在桌前坐下,在砚台里倒上些清水,拈起一段墨,慢慢磨了起来。 磨好墨,铺开纸,他拖过一叠书稿,认认真真抄了起来。 刚抄了十来页,上官仪就觉得手腕发酸,脖子发僵,背部的伤口也开始发痛。和抄书比起来,他更愿意干扛药包一类的体力活。 俗话说,端人碗,服人管,既然他现在不得不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靠于西阁吃饭,这抄书的活儿他还得干,而且还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干。 抄着抄着,上官仪竟然对于西阁这部大作很感兴趣了。 其实,与其说这是一部医书,不如说是一部验方集成更确切一些。稿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理论,而且稿子在内容上的排编也很有意思。除了前十几页是于西阁对自己的医术的总结性的溢美之辞外,剩下的全是详细的病情介绍与治疗这种病的药方。 在上官仪看来,每一份病情介绍都详细得有些过分了,而且介绍中关于病人脉象的情况极少,大都是病情外在的表现。如咳嗽、发热、手足发冷、面色青黄、双目微赤等等这一类的描述。 上官仪以前也看过一些著名的医书,还真没见过像于西阁这样编写的。 莫非他是想写一部很通俗的,让人们能对照着替自己诊病开药的书? 上官仪越抄越迷惑。 忽然,他停住笔,看着刚翻开的一张药方发起了呆。 这药方上的字似乎不是于西阁本人的。 他抽出了已经抄过的几张药方,仔细对照着。 没错儿!的确不是于西阁的字。 上官仪丢下笔,靠在椅背上,皱起了眉头。 这张药方上的字体他似乎有些熟悉,但一时之间,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野王旗的部属中不乏能人异士、巧匠名医,但他可以肯定,这张药方不会是出自他的部属之手。 会是什么人呢? 上官仪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如果于西阁所交往的人之中有他以前认识的或打过交道的人,于府对他来说,绝非安全之地。 上官仪又拿起那张药方,仔细地,翻来覆去地看着,越看越觉得这字体的确很熟悉。一个模糊的影子在他眼前不停地晃来晃去,可每当他就要抓住时,它又滑开了。 忽然,他双眼一亮,坐正了身子,伸手将另外两叠书稿也拖到面前,一页一页翻看着。 很快,他发现了一张同一字体开的药方。 很快,又发现了一张。 又一张…·· 过些药方不仅字体相同,所用的纸张也相同。而这部书稿里除了这些药方外,用的却是另一种质地不同的纸张。 上官仪用力拍了拍脑门,无声地笑了起来。 他终于想起来了。 就在今天早晨,他还见过这种纸,这种字体。 这是卜凡的字! 卜凡写给于西阁的那封信用的正是与这些药方一样的纸张。 药方竟是卜凡开的! 紧接着,上官仪又发现,是凡由卜凡开具的药方,药方前面的病情介绍尤其详细,有的竟写满了三页纸。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于西阁可是太医院里首屈一指的名医,他会去向卜凡偷招? 他为什么要将卜凡开的药方收进自己这部积多年心得的“大作”里? 卜凡不是亲口说过,于西阁是他“极好的朋友”吗? 朋友之间竟会干出这样的事来? 上官仪很有些迷惑了。 他推开书稿,站起身,负着手,在房间里慢慢踱着,踱到桌前,看一眼于西阁的“大作”摇一摇头,叹一口气,转过身接着踱他的方步。 莫非于西阁本人只是狼得虚名,甚至他根本就是一个盗名欺世之徒? 这完全有可能! 上官仪忽然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不禁苦笑起来。将他逼到现在这个地步的,不正是他的部下,他的师叔,他的朋友们吗? 卜凡知不知道他视为“极好的朋友”的于西阁的所做所为呢? ***** 三月二十一。护国寺。 卜凡已有近两年时间没有到京城里来过了,所以他很惊讶护国寺前这条宽阔的大街变得如此热闹。 大街两旁摆满了各类小摊。有卖汤面的,卖蔬菜的,卖点心的,卖卤rou的,卖劳糟的,卖酸场水饺的,卖针头线脑的,卖布头的,还有俗称大酒缸的卖酒摊,剃头摊和扬着清脆稚嫩的嗓音沿街叫卖的卖花小姑娘。 摊主小贩们个个面带笑容,吆五喝六,用尽了自己能想得出的好词儿,恨不能将自己的货物夸到天上去。 走在这样一条街上,你很难迈得动步子。因为每走过一个摊位,摊主都会掏出满面的笑意和二十分的热情,要求你看一眼他的货。如果你真停住了脚,结果就很难是“看一眼”而已了,在摊主云山雾罩之下,只要稍一把持不定,你就会乐呵呵地买上一堆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其实,不单摊主小贩们,走在这条街上的人们很少有不是面带笑容的。因为这地方实在很热闹。这里的气氛无论怎样看也颇有些喜气洋洋的。心情再差的人,只要一走进这里,用不了半柱香工夫,只怕脸上也会露出笑意来。 卜凡埋着头,理也不理街旁摊贩们热情的招呼,随着人流慢慢向前走。 他大概是这条街上唯一阴沉着睑的人。 因为他现在的心情简直是差透了。 卜凡并非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若是换个别的日子,他也会很有兴趣地观赏眼前这一番热闹景象,保不准也会乐呵呵地上一上摊主们的当,买下些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但今天,他实在没这个兴趣。 他的好心情全让身边走着的一个人给搅和了。 这个人就是年龄早已不能算小的小王。 小王自己倒是乐呵呵的,一双眼睛四下乱看着,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虽说他的眼睛比一般人都要灵光,却也没能看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