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太子的报答 (第6/7页)
是不明白。” 上官仪一笑,笑得很有些莫测高深,悠悠地道:“你会明白的。” ***** 太子无力地摇了摇头,道:“你还担心什么?” 马指挥道:“臣担心会有人劫法场。” 太子道:“有东厂,有你的锦衣卫,还有大内的侍卫高手,有什么可担心的?” 马指挥道:“臣亲眼见过贼党首领的武功,老实说,除了佟大人,臣想不起还有谁能对付地。” 太子以手扶额,闭上了眼睛。 又一阵眩晕袭来了。 他知道,自己的病情在加重。 ——一定要支持住,一定要支持到这件事情结束! 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 马指挥道:“佟大人他。…·” 太子烦躁地摇了摇头,道:“他一直坚持放了人犯,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马指挥道:“佟大人的想法的确有些异想天开,但他对朝廷,对皇上的忠心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的计划也并非没有可行之处,臣·…·” 太子道:“我并不怀疑他的忠心,只是他的做法,…如果他的计划失败了,人犯又乘机逃之夭夭,父皇回来,你让我如何交待?” 马指挥道:“殿下既然决心已定,佟大人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执行殿下的命令,殿下为什么将他排出这次行动之外呢?” 太子紧按着太阳xue的右手轻微地颤抖着,他的眉头虬结着,也在轻微地抖动。 马指挥道。“殿下不舒服?” 太子道:“没什么,有话你尽管说。” 马指挥道:“有一句话,臣不敢说。” 太子道:“这里没有别人,你说吧。” 马指挥道:“不知殿下想过没有,皇上回驾后,一定会询问佟大人有关白莲教的事,如果皇上认为佟大人的计划更好…”太子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马指挥道:“让佟大人参与这件事,而且,命他做监斩官!” 他没有再说下去。 话不能说得太明白了,他相信,太子立刻就能体味出此举的用心所在。 果然,太子虬结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甚至闪出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 他深深看了马指挥一眼,道:“好吧,就由你去通知他。” 马指挥道:“是。臣这就去办。” 太子道:“不是现在,是明天上午。” 马指挥怔了怔,旋即道:“是,臣明白。” 太子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想到过贼党有劫法场的可能,所以,今天下午,特意去请了一位大高手来。” 马指挥道:“大高手?” 太子道:“不错,一个绝对比佟武更厉害,而且绝对比他更可信任的大高手。” 马指挥道:“臣实在想不出会是谁。” 太子道:“潭柘寺的九峰禅师。” 马指挥恍然道:“原来是他!臣怎么就没有想到他呢?” ***** 潭柘寺。 寺后,宝珠峰。 阿丑伏身在龙潭边的一块巨石后。 他已等了近半个时辰。 终于,寺里的最后一星灯光熄灭了。 他猫着腰,沿着碗蜒曲折的山道无声地急掠而下。 转眼间,他已看见那幢小屋。 小屋里没有灯光。 也不会有人。 自从小屋的主人去世后,这里已少有人来。只有九峰禅师时不时上这里小住一两天。 中年时的道衍初游潭柘山礼祖塔时,曾写下一首长诗,诗的结尾处写道:“何时乞地息余年,不学鸟巢居木杪。” 他助皇帝“靖难”功成,官封太子少师后,果然如诗中所言,建小屋于宝珠峰,潜心修行,一意探究佛法精义。 实际上,他在这幢为“清修”而建的小屋中,并未真正清静过一天。 为了保护他的安全,皇帝调遣了数干精锐的禁军,驻扎在山坡四周。皇帝本人也经常来探视,达官贵人、重臣显宦、名土高僧们自然也会奔马常至,经年不息。 到后来,道衍干脆搬进京城里的护国寺中去了。 他一走,这幢小屋立刻成了名副其实的“静室” 阿丑举掌一推,门应手而开。 虽说常年无人居住,屋子里却没有那种清冷陈腐的气息。 阿丑晃亮火摺子,走到擦洗得一尘不染的神案边,点亮了案上的一枝蜡烛。 烛光立即照亮一张脸。 一张双目低垂,带着慈和的微笑的脸。 阿丑怔怔地看着无言地凝视着他的佛像,双膝一曲,跪倒在蒲团上,用力磕了三个响头。 虽说他自幼在潭柘寺长大,但诚心诚意地向佛像磕头,这还是第一次。 他不是在祈求。而是在感谢。 感谢佛祖的慈悲和无边的法力。 ——我有一个jiejie!还有一位舅父! 对于十二年来一直以为自己已没有一个亲人的阿丑来说,这是何等的喜悦啊! 不错,他惟一的骨rou同胞性命已危在旦夕,但他仍要感谢佛祖,感谢他为他惟一的jiejie留下的一条生路。 ——我一定能救她出来! 阿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一遍又一遍。 他又重重叩了三个响头,站起身,端起烛台,走进左手边那间厢房。 房间不大,陈设也很简单,除了一桌一椅外,只有靠墙的几个书架。 书架上满是书。 每一册书都是一尘不染。 每隔两天,无初大师就会亲自指派四名僧人,来这幢小屋细心洒扫。阿丑一定要等到夜深,就是担心会碰上洒扫的僧人。 阿丑的目光滑过一层层书架。他的心跳越来越快。 ——师父绝不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