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娘子_第十五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节 (第6/7页)

后经过,直言无隐。听得李婆婆浑身发抖,目瞪口呆;蔼如脸色青得可怕,一双发红的眼中,含着两泡泪水,却就是不掉下来——掉泪的是马地保。

    “我恨,我怕!”马地保流着悲愤的眼泪,连连顿足“像他跟姑娘这样的情份,都是假的,天底下还有什么是真的?这个心都可以变,还有什么不能变?这个世界大没有意思了,我真恨不得剃光头发去做和尚。”说罢,放声大恸。

    在李婆婆母女的感觉中,就像自己在哭,因而反倒没有眼泪。“老马,你先不必难过!”蔼如不知她是在劝慰马地保,还是安慰自己“你的话不错,他跟我的情份如果也是假的,天底下就没有什么真的东西了!我不相信他是假的。老马,你知道不知道他搬在什么地方?”

    “不知道。”马地保收泪答道“我倒是问过,他们不肯告诉我。”

    “新科状元,应该不是默默无闻的人物。老马,你能不能去打听一下。”

    “不用打听了!”李婆婆颤巍巍地站起身来“你莫非还不死心?非要他当面给你难堪不可!”

    “他不会!”蔼如疾言厉色地又添了一句:“他也不敢!”

    听得这话,马地保拔脚就走,头也不回地说:“我去打听。”

    马地保到晚未回,而张司事却陪了一个陌生人来。那人进屋便跪,向李婆婆磕了一个头,口中喊道:“四婶儿,想不到在这里跟你老见面。”

    “不敢当,不敢当!”李婆婆急忙起身,惊惶地问道:“你是哪位?怎么给我行大礼?”

    蔼如的父亲行四,既称李婆婆为“四婶儿”自然是她夫家的侄子、蔼如的堂兄——此人确是李卫之后,单名叫芳。原是佐杂出身,干过几年厘金的差使,捞了有几千银子,想搞个正印官做。照例捐过班,成了知县。这一次是上京到吏部来“投供”以便分省候补。

    张司事的本事很大,居然打听到有这么一个人,是李家子弟,算辈份是蔼如的族兄,正好托他来斡旋洪钧的那头“恶姻缘”于是由吴大澄征得潘家二老的同意,跟李芳接头;只要办成此事,许他自选分发的省份,三个月内必定补缺。潘家二老,都已致仕;潘祖荫虽升了侍郎,亦无此可许捐班知县如此优惠的力量。原来幕后另有一位巨公在支持。

    此公叫沈桂芬,原籍苏州府吴江县,占籍宛平。与李鸿章同年,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现任吏部左侍郎,人值军机。从咸丰驾崩,发生政变,两宫太后垂帘以来,枢廷一直由恭王执政,除了文祥、宝鋆以外,另简汉大臣两员在军机上行走,历来都是一南一北,以示毫无偏颇。北方籍的军机大臣,是皇帝开蒙的师傅李鸿藻,如今丁忧在家中守制;南方籍的军机大臣,本是浙江余杭人汪元方,上年十月病殁,就补了沈桂芬。

    汪元方是庸才,碌碌无所表现;沈桂芬却是才大心细,着实能干。此人清廉俭朴,于声色货利,一无所好;所好的是权力,而且心性偏狭。因为李鸿藻颇重乡情,对于南士,多所排挤,所以沈桂芬为了对抗并求自保,很扶植南方人。从明末清初就已存在的南北之争,隐然复起了。

    因为如此,他全力支持“保全”的任何举动。道光二十七年了未会试的正总裁是活世恩,所以潘家二者跟他是很亲的世交,有事都可商量。对于李芳调停此事的酬庸,就是出于沈桂芬的许诺。吴大澄为了取信于人,曾经细道原委。李芳有这样意外的好机缘,自然全心全意地效力。所以一见了李婆婆,便先磕上一个头。

    磕罢起身,自叙谱系,李婆婆记得族中确有这样一个侄子。困厄之际,忽然有个天外飞来的亲人,自是深感安慰。而李芳又十分亲热,指着蔼如问道:“这位想来就是meimei了?”

    于是兄妹俩又见了礼;李芳行一,蔼如叫他“大哥”

    “四婶儿,我知道meimei吃亏了。跟洪状元到底是怎么回事,倒说给我听听。”

    李婆婆听得“我知道meimei吃亏了”这句话,暖到心头,于是从头细叙,简直是倾囊倒筐而出。蔼如却看到窗外曾有张司事的影子,这位“大哥”既是由他陪着来的,不免存有戒心。但亦决无阻拦母亲不说之理,只是她自己持着保留的态度而已。

    “侄少爷你看,”李婆婆将从蔼如那里取来,放在手边的庚帖、书信都推到李芳面前“如果不是他亲笔写的东西,我们娘儿俩也不会痴心妄想,高攀他洪家。如今他不止于过河拆桥,竟是将我们娘儿俩骗到山上,再一把推了下来!是要我们死给他看,这心也太狠了些!”

    “娘,不是这么说!”蔼如接口“是拿我们骗到老虎背上,他撒手不管了。”

    这是骑虎难下的暗示。李芳暗暗警惕,这个“meimei”的话,似软而实硬,不大好对付。因而先作出充分同情的姿态,将洪钧大骂一顿,说他忘恩负义,小人之尤。一面骂,一面看她们的脸色;只见李婆婆母女,皆是黯然无言,蔼如甚至有些痛心的表情。

    这个反应不妙!李芳是细心盘算过的,如果他这一骂,她们母女是快意的样子,那就表示对洪钧深恶痛绝,自己就可趁机进言:“这种狼心狗肺的人,还理他干什么?像meimei这种人才,不知道有多少人仰望颜色。包在我身上,挑一位比他强十倍的妹夫。”接下来,就可以谈赔偿的条件;只要李婆婆母女开出“盘子”便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开始。

    如今显然的,蔼如对洪钧余情犹在;而李婆婆亦仍旧希望能有这个状元女婿。那就不宜cao切从事了,他想一想问道:“四婶儿,那么你老人家跟meimei是怎么个打算呢?”

    “总要他自己出面,让我们娘儿俩问一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哥,”蔼如接口“或许他有什么苦衷,说出来都好商量。大哥跟我是第一次见面,日子久了,大哥就会知道,我也是提得起、放得下的人。”

    听这一说,李芳信心复增,连连答说:“好!好!我出面去办交涉。如果他真有什么迫不得已的苦衷,不妨实说,我们李家不是不讲理的;避不见面总不是办法。”

    “就是这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