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 (第14/17页)
崇浩,这房子遗留太多过往生活的痕迹。” “我连你都没有嫌弃,怎么会对房子生厌?” 这句话无疑是说重了,但杜晚晴也不以为意。 毕竟冼崇浩说的是事实。 “崇浩,我们不再需要这种排场,也不会时有宴会。” “刚相反,我预言醉涛小筑比以往会更衣香鬓影、花团锦簇、济济一堂。像今晚,我们宴请殷法能为首的一些达官贵人,就需要场面。他们全都吃这一套。” “可是…”杜晚晴有些辞穷“你要住进这儿来吗?以公务员的身份作如此张扬的应酬,是否适合了?” “这么多年了,你这醉涛小筑的局,不是处理得相当好吗?只有圈内的自己人知晓欣赏,并不外泄。至于说,我那公务员的公寓宿舍,你也是女主人,不妨视为我们的另一间居所,或甚而拿它当别墅看待,几时我们有兴致,不妨躲在那儿,过小两口子的生活。” 杜晚晴有着迷惘。 情况好像有点出乎她意料之外,然,又不能说有什么不妥当。 正在犹疑之际,女佣从室内对讲机传来讯息:“客人已经到了。” 冼崇浩火速地在杜晚晴的脸颊上亲吻一下,嘱咐:“我先下楼去迎宾,你整妆之后再给我好好招呼嘉宾,尤其是殷法能,他是我的至宝,这两天来,公事烦得他头大如牛,布力行又跟他翻了脸,不肯替他背黑镬,我已经竭尽所能,让他满意,余下来就是你的功夫了。” 说罢就飞奔走下楼去。 杜晚晴望着镜子出神。 她无法自控地想,布力行不肯为殷法能背的黑镬是什么?他不愿意顺从殷法能,而冼崇浩愿意,究竟这只黑镬是应该为他背负呢?抑或应该顽强反抗,置之不理? 想破了头,也无法出现真相,倒不如暂且搁下,候着时机,再跟冼崇浩好好地说。 苞冼崇浩离开了两个星期,杜晚晴隐隐然觉得二人产生了一点点的距离。是要再度好好沟通的了。 也难怪,大都会内的人情事理,瞬息万变,必须分分秒秒的联系以寻求认同与谅解。一旦疏远,就会出现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境况了。怨不得。 杜晚晴想通了道理,立即快快穿好衣服下楼去。 当醉涛小筑的女主人走下楼来时,客厅上扬起了欢呼声和掌声,欢迎杜晚晴出场。 殷法能兴高彩烈地拿起了杜晚晴的手,很绅士风度地吻了下去。 “多谢你宴请我们。这几天来的烦恼,在见到杜小姐之后,都要一扫而空。”殷法能如此说,并携了杜晚晴的手,介绍她认识在场的嘉宾。 又是另一撮的达官贵人、议员政客。 杜晚晴都一一招呼过了。过往,她对客人的名字与身份都能在听一遍之后,就记牢;可是,如今呢,满屋贵客,杜晚晴实在搅不清楚谁是准,只为她无心装载,她认为这种一般的应酬场合,以一般的心机与手段应付过去就算了。 在她心上,只有一个冼崇浩。 又为了冼崇浩坚持殷法能是他最看重的人物,故而杜晚晴也留意他,觉得要好好招呼他,只此而已。 无论如何,晚宴在出色的安排下,宾至如归。 一整晚,杜晚晴发觉冼崇浩有意跟她分开来应付不同的嘉宾,殷法能是整个的拨归杜晚晴打点了。 坐在殷法能身边的除了杜晚晴之外,还有一两位外籍人士,其中一位是利必通银行的主席。 他们的谈话,完全是风花雪月,只触及本城内政坛商界的各式笑话,并不谈什么正经大事。可算是相当轻松而有趣的。 直闹至三更二鼓,名副其实的酒醉饭饱,客人才纷纷告辞。 利必通银行主席重重地握着杜晚晴的手,跟女主人告别。一定是酒喝得多了的缘故,一双碧蓝的眼珠子周围尽现红丝,瞪着看杜晚晴时,显得有点色迷迷的样子,使杜晚晴略感不安。对方说:“冼崇浩必然前途无可限量,既有胆识做前锋打手,挡在殷法能前面逞其忠勇,又有这么美丽迷人的未婚妻助他处理后勤服务,一定比布力行更得宠。这一次真要辛苦他了,得好好慰劳。” 利必通银行主席礼貌地吻在杜晚晴的脸颊上,一阵恶浊的酒气熏过来,只为他在晚晴的耳畔说了几句话:“你大可放心,存款已在利必通的羽翼之下,安全至极。这已是一项价值相当的报酬了,请你们两口子继续努力。” 杜晚晴茫然。 利必通主席再重重地握着殷法能的手,说:“但愿有惊无险,老家那儿,你照会了没有?” 殷法能脸色刹那凝重:“已经叫他们安心了,且我已郑重地提出抗议,若是次次都要我们为了老家的利益而出言不逊,民望无止境地掉下去,做任何事都会更棘手。我们的声誉是一回事,是否能从心所欲又是另外一回事。本城的人比印度、锡兰等民族的确聪明很多,且时移势易,历史经验教人们提高警觉,不但对他们的老家如是,对我们的老家也如是。” “别罗嗦了,好好地享受今晚,良宵苦短。朝廷不会用饿兵,你放心!” 终于偌大的客厅,只走剩殷法能一位贵客。 冼崇浩示意杜晚晴先回睡房去,他跟殷法能还有点公事磋商。 杜晚晴微笑地跟殷法能道了晚安,再低声对冼崇浩说:“别弄得太晚了,你明天还要早起。” 冼崇浩点点头。 杜晚晴重坐到妆台前卸妆时,心头有一种莫名的不安。 从前,周旋于各个大亨富豪之间,杜晚晴永远挥洒自如,从容不迫。明知道自己跟他们的特殊关系,也不觉得如何心惊rou跳,畏缩不前。 今晚呢,应酬着几个洋鬼子,纵使没有语言隔膜,但总是心上惴惴难安,老有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怪感觉。 杜晚晴推想,必是为了这近日来,自己太留意政情时事,对中英两国政府的态度和手段都认真地私下作出评价来,故而不期然地起了心理障碍。 无可否认,在朝代即将转移的这个大时代内,处于社会里头的中国人,最易产生两种情绪,一种仇外,一种媚外。可能两种情绪之所以产生,都是为了自己和本城的利益着想,而以不同的手段处理。 其实呢,不论仇外抑或媚外,都是越轨的、过分的、不适宜的。 然,无可否认,无法自制的情况下,杜晚晴发觉自己的情绪偏于仇外,只为港英政府在几宗跨越九七的事项处理与部署上头,令她失望、教她鄙夷所致。 这个心理的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