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7/13页)
他表示些什么,一点儿也不能,她和他都会难堪,那样还不如不见的好。 “怎么样,还看吗?” “不,不看了,我想回去了。” “不看就不看,反正那一面和这一面一个样。” 她向那一面望了一眼,喉咙里咸咸的。 电车停住了,不知道得在这个站上耽搁多久,严君算了一下时间,施肖萌大概已经早到了幸福南路了吧? “别扒了,下一辆车马上就来了,坐下一辆吧!”售票员无效地喊叫着。严君挤在人群中,四面都是墙一般的胸背。慢慢熬着,直熬到车门砰地发出声响,电车才又开动起来。 “下一站,幸福南路,没票的在车上买啊!”售票员威胁性的声音从头顶上新安装不久的有线喇叭里传出来,很像电话里那种失真的音调。 幸福南路是严君回家路上换车的地方,所以她才在电话里把施肖萌约到那儿去,那儿离神农街也是挺近的。 施肖萌在电话里的声音比售票员的喇叭还要失真,在她没有通名之前,严君似乎是凭了一种灵感听出她来,但仍然故意问了一句: “你是谁呀?” “我是他朋友,如果他不在,劳驾你给我找一下那个姓严的女同志行吗?好像叫严君。” “我就是严君,你是施肖萌?”不知为什么那一刻她心情很败坏,是女人的嫉妒吗? “你就是?喂喂,你是严君吗?”电话里的声音急促起来“我给他打了三次电话了,都找不到,他是不是又出差了?” “你,什么都没听说吗?” “没有,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现在…”她看了一下四周,小陆很警惕地在旁边瞅着她。 “现在没法说,晚上七点钟吧,你在幸福南路的十三路无轨电车站等我。” “幸福南路,七点。”施肖萌很不安地重复着。 严君把电话挂上,胸口壅塞着一股无法排遣的气闷和委屈,那张逮捕证,由她亲笔填写的逮捕证,还有施肖萌那理直气壮的声音“我是他朋友,他朋友!”在眼前晃着,在耳畔响着,她闭上眼睛,一动不动… “约的是谁呀,保密吗?” 耳边响起一个故意轻描淡写的声音,她睁开眼,瞥一瞥踱过来的小陆,冷冷地说了一句:“我朋友。” “什么,你什么时候有朋友了,我怎么不知道?” 她算是找到了一个出气筒!“怎么,我找朋友还得在你这儿备案吗?” 小陆愣了一下“随便问问,干吗那么大肝火呢。”他讪讪地走开了。 电车的速度慢下来,头顶上的喇叭又开始叫:“幸福南路到了,先下后上啊。” “下车吗?” “换一换。” “都下,这儿下的人多。” 车门开了,她没怎么用力挤就双脚悬空地被一大坨下车的人裹了出去。 这儿是个交通枢纽,人多、车多。她站在路边喘了口气,略略整理了一下头发,举目四望,发现施肖萌已经站在了面前。 “小严。” “你早来了?” 施肖萌忐忑不安的脸上生硬地挤出一丝礼节性的笑容“车很挤吧?” “还可以,我们往那边走吧,我要到那儿换车。”施肖萌跟着她往前面的车站走去。 “他没出差呀?” “没有,他…被抓起来已经一个多月了,你一点没听说吗?”她站下来。 “什么?”施肖萌睁圆了眼睛,瞳孔好像一下子放大了几倍“为什么?”她的声音发抖,不知道是难过还是恐惧。 “因为,他包庇了广场上闹事的反革命。” 施肖萌像没听见一样,声音猛然放大,泪水随着涌出来“为什么,为什么!” 她望着那张挂着眼泪的脸,的确是一张很美、很单纯、很善良的脸,一张令人不忍嫉恨的脸。是的,她不应该,从道理上不应该嫉恨她。你既然爱一个人,就应当尊重他的愿望,服从他的选择。女人,女人有这样的胸怀是不容易的,可对于一个爱别人而肯于牺牲自身的女人来说,应该是容易的,从道理上讲应该是容易的! “别哭,这儿人太多。” “不不,他不是坏人,不是反革命。”施肖萌的情绪略略克制下来“你们总该了解他,一起工作这么久,总该替他说说话。” 她胸口堵了一大堆话要说,却忍住了没说,近两年的公安干部的生活,使她懂得该怎样克制和谨慎了。 “我该走了。”她本来还想说:“你别对人说我告诉你什么了。”但没有说出来。她决不在施肖萌面前显得这么胆小怕事! 施肖萌紧随了几步“他现在在什么地方,怎么才能见见他呢?” “在押犯在预审期间是不能会见亲属的,连通信也不行,何况你也不是他的亲属。”她现在的口气几乎是冷酷的。 “你是公安局的,你帮帮忙,让我见见他。” “…”“我不会连累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连我都见不到他,”她的心一下子被施肖萌流出来的和自己吞下去的泪水泡酥了“…过几天,可能有个公判大会,如果有他的话,我看能不能给你找张票吧。” 走到公共汽车站跟前,施肖萌仍旧随在身边,但是再没有说什么。车来了。 “那我怎么找你呢,还打那个电话?” “你最好别再往我们那儿打电话,我找你吧。”她挤上汽车。 “谢谢你啦,小严。” 她听到这句充满真挚感激的致谢,车子开走了。 下了车,她拼命地往家跑,她不愿意也不能再憋下去,再忍下去,只想快些回到自己的小屋——那块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小空间里去,哭! 她要痛快地哭!雨,斜斜地飘洒,似剪不断的银丝,拖拉机的铁皮拖斗里已经被洗得精湿。他觉得冷,缩成一团的身体微微地打抖,腕上的手铐冰凉沉重,尽管同车的犯人把自己的一块不大的绿色塑料布慷慨地匀了一半在他的肩上,他还是觉得贴身的衬衣已被雨水透入,凉丝丝地贴在腰间,不知棉被怎么样,坐在屁股下的被袱卷想必也早已湿了。 这部带拖斗的拖拉机下午三点从自新河农场的场部出发,已经在泥泞中蠕动了一个多小时了,一路的稀泥、坑洼几次使它险些抛锚,两个坐在驾驶台阳篷下的人却满不在乎地一路说笑,笑声在沙沙的细雨里显得格外响亮。驾驶员是个年轻人,周志明始终没有从正面看清他的脸,坐在他并肩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