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_第十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第5/5页)

针之后,小丫的父母来赶来,背着孩子回家了。士心经过了一阵折腾,肚子又痛得厉害了。

    他带着孩子们回到学校继续上课,但心里总是牵挂着小丫的病。下学之后他没有直接回家,去了小丫家里。

    小丫的烧还没有退,小脸蛋红彤彤的,迷迷糊糊连老师也认不得了。士心叫小丫的爹娘赶紧把孩子送到县医院去。两个大人唯唯诺诺躲了半天,才终于开口说话了。家里只有几十块留着买猪崽的钱,去县医院给娃娃看病肯定不够。

    “怕是感冒了,歇一夜兴许就好了呢!”小丫的爹说。

    “万一不是感冒呢?娃娃的病耽误不得,你看丫头打了针到现在还没有退烧,还是送医院吧。”士心说。

    小丫的爹站在一边不说话,也不动身。士心知道这个家里一定没有什么钱。他忽然想起了当年自己的弟弟因为脚上的冻疮没钱医治最终在还只有五岁的时候就早早地离开了他们,目睹了太多的死亡,他无论如何也要让眼前这个已经奄奄一息的娃娃活下来。士心对小丫的爹说:“你赶紧把娃娃安顿好,找一床棉被子把她裹起来,再去叫个拖拉机来。我一会儿就过来。”

    他一路小跑着回到了住的地方,从炕头的毡底下拿出了自己攒下来的两百多块钱,直奔小丫家里,交给了娃娃的爹娘,叫他们带着娃娃赶紧去县里的医院。两口子千恩万谢地接了钱,带着孩子去了县医院。

    士心往家里走的时候,脸上显出浅浅的笑,摇了摇头。攒了两个月的钱又没有了。

    这一年的夏天很快到来了,士心的父亲遇到了麻烦。清晨扫街的时候险些被一辆疾驰而过的车撞到,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车里跳下来两个人大骂他找死。憨厚的父亲才一开口,就被那两个人揪住领口劈头盖脸地打了一顿。直到他全身上下伤痕累累之后,那两个人才骂骂咧咧地开着汽车走了。

    父亲不知道那两个人的身份,仅仅知道那辆车是军车。当时正是凌晨,街上几乎没有人,右腿和腰椎有着残疾的父亲被两个年轻人暴打了一顿,慌乱之中他只看到了车牌上除了数字之外还有一个红色的字母。

    父亲在床上躺了很多天,所有的工作都落在了母亲肩上。繁重的劳动让本来就郁郁寡欢的母亲变得格外焦躁,动不动就把一肚子的火气洒在家里。家里没有人敢说话,最小的meimei士萍除了上学,一回到家里就赶紧忙着踩着小板凳站在大案板前面帮mama做饭,到了假日就到街头摆那个称体重的小摊。街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称,给家里称体重的小摊儿带来了空前的冲击;税费也不断增加,还要不停地交钱订阅各种报纸,交了钱之后报纸的踪影也见不到;正常摆摊儿还经常要遭到城管的追撵,小摊儿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有时候大太阳底下晒一天也挣不到三四块钱。家里的生活完全着落在父母亲的几百块工资上,现在父亲不能上班,家里下一个月的生活就必然要受到影响了,这使得母亲的唠叨变本加厉,脾气也渐渐暴戾起来,回到家里就开始逐一数落家里的人,埋怨的最多的就是她心里那个最不懂事,辜负了她所有期望的儿子。

    士萍在家里总是很小心,唯恐一不小心触怒了母亲。虽然她还很小,并不完全明白生活,也不知道哥哥为什么要离开家到一个遥远的山村去当老师,但她心里有一个信念,坚信哥哥不是母亲说的那样糟糕。在她幼小的心里,一直把自己的哥哥当成榜样一样崇拜,并且立志要像哥哥一样努力学习,将来考到北京去上大学。

    这天晚上,母亲回家之后照例忙着做饭,嘴巴里絮絮叨叨地埋怨着家里的每个人。首先是埋怨丈夫不小心躲避车子,竟然还被军人打伤了,由此说到共产党的天下已经大乱了,当兵的竟然当街打人;接着埋怨士莲在学校里念书一个月就要五十块左右的花销;甚至埋怨士兰在外面工作了半年多也没有挣回来几个钱。她对儿子的埋怨最多,她觉得两年的北京生活已经彻彻底底地毁掉了她的那个原本懂事的儿子,不好好念书浪费了学业自不必说,现在竟然躲到了山村,连家里的光阴也不管不顾了;最后不断地说几个大孩子各个不争气,最小的萍萍也没必要念书了。

    士萍每天都在家里,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母亲。也许哥哥真的象母亲说的那样不懂事,但至少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听话的丫头,她只有十四岁,已经接替哥哥jiejie在街头摆摊儿一年多了,回家就帮mama做饭,在学校里也总是第一名,她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娘,您能不能不这么唠叨啊?每天回到家里就把每个人挨个儿骂一遍,惹得每个人都不开心,您不觉得这样不好么?”她鼓足勇气把对母亲的意见说了出来。

    母亲停下手里的活儿,把围裙解下来丢在桌子上,怒冲冲地说地想说什么,但又没有说,坐在床沿上呜呜地哭起来。

    母亲一哭,萍萍就慌了,赶紧跑过去坐在mama身边帮mama擦眼泪,不断地劝慰母亲。母亲的眼泪如同夏季的雨水一样扑扑扑地往下落,萍萍劝不住母亲,自己也哭了。

    “萍萍,写个信给你哥哥,叫他回来。家里需要他。”一直躺在床上的父亲忽然开口了。这些年来,父亲除了默默地劳动,家里的事情从来也没有过问过。现在,他也许厌倦了妻子没完没了的埋怨和唠叨,也许真的感觉到了日子的艰难正在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也许,他心里有什么别的打算。

    离开山村的时候士心无限留恋。虽然在这里教书有几个月时间了,他也知道自己终究会离开这里。但他没想到离开的日子来得这么快。父亲叫他回去,一定是家里的日子因为父亲的受伤休息而艰难到了极点。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他都要回到家里,和父母亲一起挑起生活的担子。他很清楚,家里的日子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最直接的后果不仅仅是全家人节衣缩食过日子,最可怕的是小meimei很可能因为这么旷日持久的贫困而失学。他已经失去了学业,并且将在不久以后失去生命,兰兰也已经早早离开了学校,他不能让小meimei失学。绝对不能。

    他不知道在离开家几个月之后再次返回家里,他能够为这个在风雨里颠簸的家庭带来什么,很可能不是经济上的帮助而是让家人承受更多的担心和痛苦。但现在他已经完全顾不得了,他必须回家。即便是一条比以前更艰难,需要承受更多苦难和压力的路,他也要走一走。他已经没有勇气鼓励自己走下去了,现在仅仅是一种骨子里的本能,一种作为儿子和哥哥的本分驱动着他踏上了回家的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