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1:黑色裂变_第四节稷下学大秦帝国1:黑大秦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节稷下学大秦帝国1:黑大秦帝 (第3/6页)



    “好大气魄,当真没想到也。”公孙丑油然感慨。

    “我师就要在这里,论战天下学子?”万章问。

    “对了。稷下学宫规矩,凡诸子名家来齐,必得举行争鸣大论战。久闻孟夫子雄辩无匹,稷下士子都想求教一番呢。”

    孙丑不禁兴奋点头“好啊,看看你这表儒如何挑战?”

    万章却是微微冷笑“只怕稷下学宫没几个人能与我师对阵呢。”

    荀况却是哈哈大笑“天下之大,岂能让英雄寂寞?兄台,也莫将孟夫子当作尊神也。”说着遥遥一指“两位看看前边,稷下学宫可是囊括了天下诸子百家呢,还能没有孟夫子敌手?”两人见荀况豪爽可亲,倒也没有为他的狂傲生气,随着荀况脚步出得争鸣堂左拐,便见远处大片屋舍隔成若干小区,红墙绿瓦,树木沉沉,极是幽静。荀况笑道:“看,那便是大国学馆区。内中主要有周、鲁、魏、楚、韩、赵、燕、宋、郑、吴越十个学馆区。”

    “噫?如何没有秦国?”公孙丑不解。

    荀况笑了“秦国乃文学沙漠,既无学风,又无学子,何以建馆?”

    “秦国也有招贤馆了,还去了不少士子呢,法家卫鞅嘛。”万章明是提醒,暗中却是不服荀况“论必有断”的气势。

    “文明风华,在于积累。一国文明,绝非开一座招贤馆就能立杆见影的。秦国距离中原文明,至少有一百年距离。”荀况对秦国的轻蔑是显然的。

    “有理有理。”公孙丑憨直,竟是大为赞同。作为儒家子弟,谁对这个孔夫子拒绝访游的秦国自然都绝无好感。万章也是如此,只是不想附和荀况而已。三人边谈边走,不觉来到又一片馆舍前。这片馆舍各自建在一座一座的小山包上,绿树环绕,大有隐居情趣。

    “你们看,这里是诸子学院。凡成一家之言,又能开馆授徒的名家,均可在这里分得一座独立学堂,大则二十间,小则七八间。给孟夫子的最大,二十五间,正在收拾呢。”

    万章有些惊诧“诸子学院?现下,容纳了多少家?”

    “现下么,大约已经有九十多家了。天下学派,几乎全数进入稷下学宫了。”

    万章大是摇头“以我看,稷下学宫这诸子学院,却是有些轻率。”

    “噢,这个说法新鲜,何以见得轻率?”

    “立学院者,当非天下显学莫属。”万章显出名门高徒的特有矜持“九十多家,鱼龙混杂,岂能为天下文明之先?”

    “以足下之言,何派堪称天下显学?”

    公孙丑笑了“哎呀荀兄,你如何连天下显学都不知晓?儒墨道法四大家嘛。”

    突然,荀况放声大笑“啊呀呀,久闻孟夫子霸气十足,不成想门下弟子却也小视天下了。请告孟夫子,二十年后,天下显学还会增加一家,那就是荀学!”

    万章自觉方才论断说得不是地方,便也笑了起来“荀况兄志在千里,万章佩服。”

    公孙丑却憨直笑道:“我看荀况学兄,倒有些狂妄呢。”

    荀况豁达的笑了“好了,不争这一日之长短了。再往前看吧。”

    “哪边呢?”公孙丑指着三座棕红色小楼问。

    “那就是藏简阁。”荀况笑道“三座木楼共藏书五百多万卷,非但有诸子百家,连各国政令都有专门收藏。仅凭这藏简阁,稷下学宫也足以傲视天下了。”

    万章感慨“莫说学而优则仕。我看,就在稷下学宫遨游修业,此生足矣!”

    公孙丑却少有的露出诡秘的一笑“敢问荀况兄,齐王将天下学子尽收囊中,却很少用他们入仕为政,是何用意?”

    荀况不想公孙丑有此一问,愣怔着竟不知如何回答,有顷笑道:“在下尚未想过,愿闻公孙兄高见。”

    公孙丑摇头“莫非,想尽聚天下大才,使别国无人可用?”

    三人哈哈大笑。荀况拊掌道“公孙兄之论匪夷所思,妙极!”

    暮色降临,万章和公孙丑方才匆匆离开学宫。一路上,两人说起鲁国本来与齐国相邻,且为礼仪文明首邦,而今非但失去了文明大国的地位,且弄到几乎要亡国的地步,不禁感慨中来,唏嘘泪下。回到府邸向老师讲述了在稷下学宫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孟子竟是沉默良久,喟然一叹“儒家遭逢强权肆虐、人欲横流的大争之世,自祖师孔夫子起,奔波列国二百多年,终究未遇文明之邦一展报复。齐国气象,为师也看不错,修文重武,礼贤下士。然则方今战国推崇强力,借重法家兵家,对我儒家多有虚礼,少有重任。齐王虽说对我敬重有加,稷下学宫更是天下难觅的修学仙境。可是,我们究竟能否将齐国作为永久根基,目下还很难说。究其竟,儒家是盛世安邦之学,是修身齐家之学,是克己正身之学。惟其如此,也是生不逢时之学。时也势也,我儒家将有一段漫漫低谷。我门同人一定要强毅精神,受得起冷遇,要象墨家那样刻苦自励,方能复兴儒家于盛世之时。”

    “谨遵师教,刻苦自励,复兴儒家!”万章公孙丑异口同声。

    “弟子们须当谨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颇有些悲壮。

    万章与公孙丑被老师深深的感动了,回到跨院一说,弟子们竟是议论纷纷,究诘辩驳,探求真谛,一夜未能入睡。

    旬日之后,齐威王领丞相驺忌、上将军田忌、学宫令邹衍,来隆重的迎接孟子师徒正式进入稷下学宫。进入的盛典就是特为孟子举行的论战大会。这是齐威王与驺忌商议好的,既表示了对孟子的极高礼遇,又能试探孟子的为政主张。虽说天下都知道儒家的为政之道,但在战国时代,名家大师对鼻祖的主张作出顺应潮流的修正,也是屡见不鲜。齐威王期待的正是这种改变。

    争鸣堂人如山海。露天庭院的长排坐席上是诸子学院与大国学馆的弟子群。孟子的随行弟子三十余人则被安排在中间位置。前排几乎是清一色的成名大家——慎到、淳于髡、田骈、倪说、尹文、宋銒、庄辛、杨朱、许行、公孙龙等,最年轻的荀况则坐在前排末座。庭院坐席的后一半,全部是各国前来求学的“散士”两厢长廊下拥挤得严严实实的,是颇有神通而又欣赏风雅的各国商人,他们没有资格入席就坐,只能站立在两廊聆听。大殿正中是齐威王君臣,突前主案是孟子坐席。

    看看场中已经就绪,稷下学宫令邹衍向大殿两角的红衣鼓手点头示意。

    红衣鼓手擂动大笔形的鼓槌,两面大鼓响起密集的战阵鼓声,隆隆滚过,催人欲起。一通鼓罢,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