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节 (第4/4页)
油门,急速往医院赶。 谢不周不喜欢医院。他总会想到第一个当医生的妻子,及那段不快的婚姻。消毒水散发死亡的气味。走廊上的垃圾桶总有带血的东西。缠着绷带的病号面色不堪。贫民的汗水与药味混合成刺鼻的怪味。这一次,谢不周完全没有在意这些,为旨邑的情况焦灼万分,注意力的转移使部分功能暂时废止。 他很快找到旨邑的病房,焦躁满面地进来,一眼看见旨邑躺在昏暗中。他说怎么不开灯。她说适应死亡的光线。他生气了,正言厉色地制止她开这样的玩笑。旨邑第一次见他这样严肃,仿佛是她的监护人。他站在她面前,看着她,不敢问她的病情。她凄然一笑,试图回到和他之间的那种轻松愉快,结果却哭了(他的神情激起她的依赖与委屈感),待哭泣稍弱,才说道:“医生说,这次如果流产,将永远没有孩子了。”旨邑终于把这件事说出来,给自己开了一扇窗,感到一阵轻松和短暂的呼吸顺畅。她想过很多次,她无法独自扛起这沉重的秘密,甚至无法单独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告诉母亲,徒增母亲的痛苦与担忧;说与原碧她只会幸灾乐祸,让秦半两知道便是自取其辱,是对她和秦半两的亵渎,无疑会使他遭受强烈打击,她已经毁了他的婚礼,不能破坏他的爱情。 谢不周立刻明白旨邑的意思,他在她床边坐下来“的确是个大问题。”旨邑说:“不是我要难为他,我本来打算做手术,可是…”谢不周点点头“可是你想要孩子,而这又是你最后一次机会。”“可是…”旨邑哽住了,抓住谢不周的手臂艰难地说:“可是…是双胞胎,两个孩子…”谢不周眉头一皱,身体矮了几分。他原本很有信心帮她理清思路,分析现状,认识未来,一听说是两个孩子,蓦地更为吃惊,无言以对。他只是默默扶她躺好,隔着被子拍了拍她,示意她别动,他很理解。 “别着急,会有办法的。多少天了?”谢不周问。“三十八天。胸闷难受。恨不得死。”精神上的伤痛夸大了旨邑的妊娠反应“为什么我是这种下场,我真的不值得别人做出任何牺牲吗?”谢不周说道:“旨邑,难道你不觉得,你经历的,也是很多女人经历的吗?”旨邑气恼“你说点善良的,别这样麻木无情。”谢不周依然严肃“同情与宽慰只会让人更软弱,倒下了起不来。更何况你这种人根本不需这些,只有仇恨和挫折才能让你振作。” 旨邑得到安慰似的看着他(不知道他对她有这样的了解,更不知他从哪里得知),勉强笑了“…我问你,如果你是那个已婚的男人,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谢不周答道:“我伤害过女人。我在第一次婚姻时,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不同的是,我不爱那姑娘。有时候,男人的痛苦程度,并不亚于女人。” 太阳突然出来了。一缕淡黄色的阳光破窗而入,照着旨邑的床和被单,与惨白混合,像则寓言使人警觉。饱受折磨的夜晚留在她的脸上。谢不周不过在替水荆秋说话,水荆秋所经历的,正是所有男人经历的(包括谢不周)。 谢不周望着旨邑,目光并不清澈。旨邑问道:“你有近视?”谢不周点头称是。旨邑不免惊诧,认识谢不周多年,居然才知道他有近视,陡觉羞愧。 谢不周从进病房起,完全变了。他神情严肃冷峻,暗藏焦灼,嘴里不吐脏字,不再言必称“老夫”如军人般严谨、刚毅,仿佛天生如此,原本如此。有他在侧,旨邑稍觉踏实,以前乱飞的鸽子纷纷落到广场上,啄食人们撒下的玉米粒,尔后信步闲庭,眼神温和。她不愿在谢不周面前攻击男人,即便发表了以上言论,在她内心深处,也已将谢不周与他们划分开来。 “我不想去同情他,我也不要强大,我只想要孩子。”旨邑觉得谢不周是她的什么人“不周,我要告诉你他是谁。如果有一天,孩子活着,我死了,你帮我把孩子交给他。他叫水荆秋,很不幸,他是你所蔑视的知识分子,努力打捞国际声誉的历史学者。你说,接到我的死讯和孩子时,他会不会流泪?” “旨邑,不许拿死开玩笑。这是个严肃的问题。不要做不切实际的幻想,要具体考虑。以前我跟你谈的国外知识分子的私生活,也不一定是真的。对于这个性格复杂的种群,外人的讲述难免局限与片面。总之不许谈死,晚上想吃什么?”谢不周给她倒了一杯橙汁,虽是征求意见,更像命令。他感到头痛,心也痛,此刻,她就像襁褓中的婴儿。 旨邑说道:“只想吃辣椒。”她想起他的话,她是他前世的妻,简称前妻,便叫了他一声“前夫” “好听,受用。记着,不要焦虑,不许哭。躺着别动。等我回来。”他走前嘱咐她。 “你的头痛病不犯了吧?依我看,还是做个检查吧。”她突然追问。 “管好你自己,别瞎cao心。”他回过头,仍是严肃。 他离开病房,靠着一根廊柱抽烟,心里难过,头犯痛。他知道,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何种结局,她将会被彻底改变,永不再是从前的旨邑。 是否有人会爱上疾病?当疾病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他不得不照顾疾病,准时打针吃药,像长辈般约束它,像恋人般呵护它,并且熟悉它、尊重它,带它到草地上散步,在阳光下奔跑,给它呼吸新鲜空气,喂它营养食品,小心翼翼,无微不至,与它形影不离。 是否有人会爱上疾病?旨邑不停地想这个问题。 她失去一切行动能力,只能躺着等待,好比躺着等死。 原碧似乎并不知情,听不出秦半两毁婚对她的影响。她只是约旨邑一起吃饭,她表妹稻笫将回哈尔滨。旨邑说她在外地进货,暂时回不来。原碧问她声音虚弱不堪,是否生病了。旨邑惊诧于原碧的敏感,这个原本迟钝的女人,何时拥有了狗一样灵敏的嗅觉。虚假的关心令旨邑不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