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剑南案真相终现奇兵助神策 (第2/3页)
听刚刚卸任归乡的上官大人说起的。” “御史台的上官越吗?” “正是。” “他是越州人,这么说,你是从越州赶来的?” “薛校书说的一点不差,实不相瞒,小的此前已在越州呆了将近一年了。” 薛涛听了王勇的回答,再加上数月之前自京城长安来的阁部行文,二者结合起来分析,便能将事情猜出个**不离十:看来,王世伯早已遭逢不测,时间恐怕比行文中还要早些,绝对不是今年正月,而是新皇即位之前!想必去年七八月之交,长安城中有一场殊死搏杀啊,王勇许是当时唯一侥幸逃脱之人… “来得正是时候,”薛涛暗自言道“去年剑南西川节度使府内接二连三的离奇命案,并没有随着所有当事人的死亡而结束,想不到此时还能有如此深意。此事若成,刘辟之乱就能够迅平息,剑南二道及山南二道的百姓也能少受些战乱了。” … 薛涛明白得很:其实,这个世上,并不是知道的越多就越危险,而是让别人觉察到自己知道的多才真正危险。“德阳之役已有一月有余,再这么拖下去,情况对神策军极为不利。顾不了这么多了,赌上一把,试试!”思考仅于瞬息之间便已完成,薛涛心意决绝,今日在此茶楼,便向这个杀害弘文坊掌院学士李序的凶手和盘托出! “王兄,请听我说,待我把事情讲完,你只需要回答行或不行,好吗?” 王勇有些莫名其妙,也就应下:“好。” “今年正月,渝州先后接到两份阁部公文,一份是说原户部度支王叔文调任渝州司马,知会渝州府衙做好交割,这第二份就很蹊跷了,它几乎与前一份同时到达,内容是渝州司马王叔文已在上任途中被皇帝下诏赐死,渝州司马一职,吏部已经派另外一位方姓大人改任。” “什么?你是说老爷他死了?”王勇插话道,内心的激动与悲愤溢于言表。 “听我说完。其实从你去年逃出长安赶奔越州的时候,想必就已经猜到自家老爷多半已经遭逢不测,今日,却无意间从上官越口中得知了老爷贬谪外放的消息,这才来到渝州刺史府门打探。我说的不错吧?” “长安之事,你,你是怎么知道的?”王勇惊诧之下,说话也不连贯了。 “我不过是据实分析,推测而已。能跟我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安之事吗?”薛涛问道。 剑南一遇,王勇已经了解了薛涛的为人,故此也就不再掩饰,将自己亲历之事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薛涛… … “唉——”薛涛听罢,长叹一声道“庙堂之争岂如棋局?世伯你守规制,对手也一定会吗?” “薛校书,您说什么呢?” “哦,没什么,想起了一些别的事情。王兄,想不想为世伯报仇?” “当然想了!做梦都想杀了俱文珍那个狗贼!”王勇咬牙切齿地说道,可马上又改了回来“可是老爷临走前严令,不许我报仇。” “当然不是让你去杀人了。如果能够了却世伯的心愿,就是对他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这种报仇远比取俱文珍的性命要有价值得多!” “嗯,薛校书说得有理,要说老爷心愿,当然是推行新法新政,除去强藩权宦,让老百姓安心生活。” “那现在刘辟叛乱,山河无宁,百姓能够安心生活吗?” “当然不能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便是消弭西川之乱,更何况,真正害死世伯的元凶巨恶还有一人。” “是谁?”王勇急不可耐地问道。 “当然是刘辟!” “这…怎么可能?刘辟原是老爷在翰林院中的属下,对老爷向来毕恭毕敬。而且,在西川时,…”王勇意识到自己险些说错话,急忙停了下来。 但是,薛涛却接下去说道:“在西川时,刘辟与世伯秘密会面,答应在韦皋死后自领西川,率部支持世伯。对吗?” “这…这你都知道?” “想想那日接风酒宴之上的宾客,现在仍然在世的还有几位?而今,刘辟倒反朝廷,更加印证了这种判断。” “嗯,薛校书分析的果然不差,当初我家老爷前去西川,要找的人无非两个,一个是您,另外一人便是支使刘辟,就是希望在酒宴之上,先由您用九曲鸳鸯壶鸩杀韦皋,而后,由刘辟挟持住在座节度使府高级僚佐,接管西川。” 听罢王勇之言,薛涛略一沉吟,继而言道:“王兄,我对足下坦诚相见,为何兄台你却对我遮遮掩掩,不露实情呢?” “薛校书,你…这是从何说起啊?”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在西川颇具势力的另外一人作为内应,世伯刚到西川不到两个时辰,如何能够派亲信联系上我?那九曲鸳鸯壶,乃是韦令公的至宝,一直由弘文坊掌院学士李序负责保管,藏于坊内聚珍阁之中,而世伯久在长安,他是如何得到这把九曲鸳鸯壶的?再有,支使官卑职小,就算我在酒宴之上鸩杀了韦令公,以刘辟一人之力,焉能控制得了西川的局势?凡此种种,都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剑南西川节度使府内,还潜伏着一条真正的内线,暗中为世伯效死命!” “谁?”王勇战战兢兢地试探道,此时,他更希望薛涛没有猜中,因为这个人与自家老爷是磕头换帖的异性兄弟,是老爷再三叮嘱要严防泄密、保其安全的刎颈之交。 “行军司马刘廷琛!” “啊?”王勇猝然心惊,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薛校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