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韦王酒宴起争执薛涛狭路逢一 (第2/2页)
悠地说道:“其实,我在京城中闻听得刘将军威名还有另一原因…” “是何原因?”韦皋问到道。 “贪墨。”铿锵二字刚一出口,听风堂内顿时安静许多,唯有乐工们还在吹拉弹奏,只是因为他们得令之前万不敢停。 韦皋看看王叔文,又瞧瞧刘辟,笑问道:“王大人,这是何意啊?” “我大唐自德宗建中年间(78o年左右)实行两税三分制,上供、送使、留州各占三分之一,这一点西川戍镇不会不知吧?”王叔文不做解释,反而从二十多年前的税制改革说起。 “王大人明知故问,莫非笑我剑南西川荒蛮闭塞?”韦皋面露愠色,似有不快。 王叔文没有理会,继续说道:“既如此,为何去年西川上供仅及往年一半,大部分是送使了,还是留州了?还是被专责司农的支使刘辟中饱私囊了?” “王大人,不要欺人太甚,我西川去岁遭逢大旱,粮食歉收,因而上供锐减,先皇敕旨赈灾,这一点朝中也是尽人皆知。王大人何故旧事重提?”韦皋大为光火,然而毕竟王叔文是户部侍郎兼度支使,询问节镇乃职责所在,自己也不好轻易作。 “是否有人贪墨,本官自会查明,到时候休怪我王某人不见情面。”见韦皋强硬,王叔文也并不退让。 “王大人说话好不通情理,我家令公见你远道而来盛情款待,你却出言不逊且百般刁难!既然你愿意查,那我刘辟愿奉陪到底,看看究竟有没有贪墨之人,还是你王大人主观臆断、捕风捉影?”此时,刘辟慷慨言辞反倒令王叔文一时语塞,有些下不来台。 “二位大人息怒,息怒!”年近六旬的行军司马刘廷琛冲韦皋、王叔文拱手一揖。继而转身对刘辟说道:“支使无礼!二位大人谈话,哪有你小小支使说话的份。” 刘辟虽回复以往谦恭状,然又似有不平,一言不地兀自坐下。韦皋、王叔文也平复心神,真假掺半地换做笑脸,说些客气话,仿佛方才并未生任何事一般将宴席继续下去。然则二人心中都有一个心结需解,虽方式途径两异,但缘起相同——那把乌铜走银壶! 酒宴散尽,众宾告辞,家丁童仆收拾残局,韦皋踱步走进内堂,今日一把乌铜走银壶让他仿佛回到了五年以前。“那本应消失之物今日为何突然现身?当日自己所差之人今日宴席之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之举,不对,也许是故意为之。一定要弄清此事,我韦皋绝不能容忍这种背叛之举!”主意已定,韦皋换上便服,独自走出堂外… 薛涛与同僚离去后并未随学士李序一同回到弘文坊,而是借故出府,策马一路向西而去… 今日卯时,薛涛推断:王叔文只是空言恫吓于自己,并未派人到自己家中危及母亲性命,一则因为他在找到自己之前并未确定自己一定会拒绝替他行事,二来王叔文初到西川,为避人耳目也不会频繁与自己在节度使府内的亲信联络事宜。薛涛笃定自己的判断,决定借月议之时予以反击,趁王叔文未及布置,将母亲先行转移到一个安全之所——成都郊外枇杷巷内。 枇杷巷,这是一条宁静的小巷,薛涛一年前买下巷内这座宅院,却因弘文坊内事务繁杂而很少居住,将母亲藏于此处想必再安全不过了。 行至傍晚,夕阳余晖。薛涛赶至枇杷巷“似乎有些不太对劲。”见巷内脚印,薛涛心中生疑。 系马垂柳边,薛涛提剑轻轻推门而入,院内无人。她径直穿过庭院,进到堂屋内,低声唤到:“娘!” 无人应答。“娘!”还是无人。“娘!”这一声呼唤几近凄厉。薛涛从堂屋夺门而出,却在当院撞见一人! 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