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4第163章 (第2/3页)
红皱皱的,没有我小时候好看。”逗的老太爷、老太太笑了一回,才随着张屷告辞,回了南宁侯府。 小十洗三的时候,亲朋好友来了不少。四太太的姐妹们少不了给她出主意“是个小子,抱到你身边养着,从小养熟了,往后也知道孝顺你。”别跟那个谢棠年似的,长大有出息了,他住到郡主府不回来,不在你跟前尽孝。 四太太倒也动心。嫡母养庶子,天经地义的,谁也说不出什么。四太太想来想去,老太太年纪大了,何离是妾侍,谢家唯一有资格养小十的不就是自己么?深思熟虑后,四太太命人请了谢四爷过来商量。 谢四爷轻描淡写说道:“小十性子不好,离开亲娘便扯着嗓子哭。”四太太怔了怔,这可怎么办呢?若任由小十哭,不慈爱。若不想要小十哭,自己只有退避三舍。四太太正愣着神,谢四爷已施施然起身离去。 四太太不死心,又跟老太太陪笑请示。老太太苦口婆心劝她“玉郎媳妇,小十才这么一点点大,离不开亲娘。这一年两年的,先让他亲娘养着。”四太太无奈,只好暂时歇了这念头。 这念头虽是歇了,四太太却是心中不快。因此等到丫丫发动了,大太太带着沐氏崔氏郗氏等人都到郡主府陪丫丫生产时,四太太推身上不快,没去。 丫丫身体一向康健,这又是第二胎,生的很顺利。十月十五子时,生下一个男孩儿,母子平安。产婆麻利的把婴儿包裹好,抱到了外间。外间一堆人等着看孩子,棠年这亲爹待遇还好点,没人跟他抢,让他第一个看,看个够。 谢四爷第一眼看见才出生的小孙子,嘴角翘起,口中不知怎的冒出“和哥儿,谢子和。”张雱在旁乐“晚鸿,你和小不点儿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她给孩子起的名字也是和哥儿。”和和气气的,多好。 谢四爷还待再说什么,张雱已冲着新出生的婴儿“和哥儿”“和哥儿”的叫起来。沈迈和岳培也跟着叫“和哥儿”,婴儿的名字,竟是暂定了。 大太太看着丫丫跟和哥儿母子二人被照管的十分周到,郡主府一切都井井有条,放心的回了谢家,细细禀告了老太太。老太太新得了一个小孙子,一个重孙子,那份喜悦就甭提了,乐的合不拢嘴。 大太太迟疑了一下“娘,洗三时都是小十小十的叫,二弟妹三弟妹都上赶着问缘由。当时我支唔过去了,往后若她们再问起来,可说是不说呢。”瞒的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大太太想起二太太询问此事时那一脸的兴味,起了恻隐之心。谢二爷一向老实,二太太怕是做梦也想不到小九在南京,在谢二爷膝下。 老太太冷冷说道:“这有什么好瞒的,自然实话实说。”大太太恭谨应道“是,娘。”细想想,二太太能把谢二爷成年成月扔在南京不管不问的,也难保有这一出。二太太也是奇怪,南京一样有大儒,一样能读书,做什么要夫妻父子分离呢。 和哥儿洗三的时候,二太太三太太自然也去了,又频频问起“小九在哪儿”大太太微笑着,不肯在郡主府告诉她们“这个么,晚上我使人去送信儿。”当面说太难堪了,还是写信罢。 二太太饶有兴致的点头“大嫂莫忘了。”三太太兴奋的两眼放光“大嫂今晚一定送信来。若大嫂今晚忘了,明儿个我便起个绝早,跟您当面请教。”快告诉我吧,到底是谁。 大太太微笑应了,彼此别过。晚上跟谢大爷商量过,分别给二太太、三太太写了信,命妥当家人送去“务必亲送至太太手中。”不得转交。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太太还睡着,二太太便哭着上了门。管事婆子哪里肯放她进去打扰老太太歇息,好言好语劝着她,请她在前厅坐着,不放她进萱晖堂。 好容易等到老太太起了,侍女们通报了,二太太左等右等,还是见不着正主,老太太懒待理会她。见不着老太太,二太太就跟大太太哭诉、歪缠“我为了儿子们的学业,为了女儿的亲事,日日夜夜cao碎了心!他任事不理,嫡出儿女们他通不管,私孩子倒生出来了!” 大太太劝她“那丫头不是你留给他的?庶出罢了,不好说是私孩子。”再不满意,孩子都十岁了,你能怎么着?总不能塞回那丫头肚子里。 二太太不依不饶“大嫂您不知道,我们二房本就家底儿薄,贫寒,两个儿子往后也分不着什么家产。若再多出个私孩子,日子更是没法过了!”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家产。二太太在这头闹,谢老太爷、谢老太太又不是聋子,都听下人回报了。谢老太爷气的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