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长安纷争 (第1/3页)
第114章 长安纷争 自景云二年离开长安,到先天二年春返回长安,算起來,已正整两年。 丹菲骑在马上。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东而去,又将跨越群山。而身后,高大的府城墙,绿树环绕的村庄,正逐渐远去。 丹菲沒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适应了川中生活,如今要回长安,反而产生了一种离家的愁绪。她想她大概并沒有那么喜欢那个繁华的京都,那里太多勾心斗角,太多攀比和计较。长安的风气一直很浮夸,人心都悬在半空中的。只有在川中生活的这两年,她才终于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崔景钰在前面领了一阵路,又打马回來,于丹菲并驾齐驱。两人相视一笑。丹菲能从他眼中看到兴奋与期待。 看到崔景钰这么开心,丹菲的离愁顿时又消散了。毕竟不论在何处,她有这个男人陪伴在身边。 群山偎翠,绿意盎然,充满了春的蓬勃的生命力。一路行來,阅尽高山流水,耳闻鸟语风鸣,令人觉得心旷神怡。 司徒令德同几个友人一起,随崔家一路上京。这一群年轻男儿精力充沛,每日都能寻些新鲜玩意儿來,逗得后面马车里的婢女们嘻嘻哈哈地笑。 “司徒九郎他…”崔景钰忽然开口。 “他怎么?”丹菲转头看他。 “沒什么。”崔景钰笑了笑,伸过手來,拉住她的手。 夫妻两人前着手,并驾齐驱,队伍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 他们于莺飞草长的季节回到了都城长安。当京畿熟悉的山地屋舍终于出现在眼前时,丹菲和崔景钰都难以压抑内心的激动。 城门口,有一队人马拥着一辆牛车。崔景钰看到那个骑在马上的人,浓眉一扬,露出欣慰的笑意。 “义云!”他遥遥抱拳。 “景钰,别來无恙!”段义云豪爽大笑。 “阿菲!”刘玉锦掀起车帘子走出來,肚子已经显怀了。 丹菲赶紧快马奔过去“别下來。你别乱來!” 刘玉锦搂住她,一脸地泪“可算回來了!你怎么瘦了怎么多?不是说川中日子过得挺好的么?” 萍娘也从车里出來,笑道:“赶了这么久的路,肯定吃苦了。云英也念着你,她带着孩子陪她的阿家回老家祭祖去了。她生了个大胖小子呢。” 丹菲又是哭又是笑,又抱着刘玉锦的女儿狠狠亲了两口,哄着孩子叫她娘娘。 圣人急招崔景钰进宫。崔景钰将丹菲送回崔府,匆匆给父母磕过头,就又随着段义云走了。 段夫人见了丹菲,又同她抱着哭了一场。 丹菲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两年过去了,自己肚子还一点动静都沒有。换作平常人家,做阿家的肯定少不了要埋怨几句了。幸而段夫人真是个难得的好婆母,只言不提此事,只吩咐丹菲先回院中好生洗漱歇息。 丹菲泡了一个舒舒服服的澡,用了一顿便饭,倒头睡下。 迷迷糊糊之中,她似乎做了一个梦。梦混乱而破碎,仿佛有刀光血影、人声喧嚣。丹菲惊醒,头疼欲裂。 “什么时辰了?”丹菲坐了起來“郎君回來了吗?” “酉时三刻了。”崔景钰大步走过來,掀起床帐,扶她起來“你不舒服?让太医來看看?” “沒睡够罢了。”丹菲打了个呵欠“宫里怎么样了。” 崔景钰脸色阴鸷“感觉圣人变了很多。” 丹菲靠在他怀里,笑道:“你果真又和圣人为太平公主的事吵了?” 崔景钰沉声道:“我不过略提几句…” 丹菲啼笑皆非,知道以崔景钰那刻薄的用词,就算是随便说几句,也能把人气得半死。李隆基今非昔比,已是一国之君了。沒有那个君王喜欢被臣子讽刺的。 “圣人也不容易。”崔景钰叹了一声“虽然已登基,可上皇并未彻底交权于他。许多事他都还要报给上皇定夺。而太平公主虽然面上安分,可朝中过半的宰相都是她的人。听义云说,圣人处处受他们掣肘。” 丹菲想了想“以圣人的脾气,他此时不发,定不是妥协了,而应该是在静待一个时机。我想,这也是他将你叫回來的原因。” 崔景钰沉思着“但是我提议对太平先下手为强,他却反对。只因觉得我们沒有一个借口。” 丹菲道:“太平毕竟是他姑母,也是上皇唯一的同胞妹子。对她,不能像对韦氏一样,提刀就杀。你别说,圣人重情重义,其实也是好事。” 崔景钰嗯了一声。 之后一连数日,崔景钰都到处会友。平日在家中,则和丹菲一起侍奉二老,多尽孝心。 丹菲嫁进崔家两年,还沒有一日尽过儿媳之责,说起來还挺惭愧的。于是这几日她做事分外用心,处处细心体贴,很得段夫人欢心。 崔段两家既是姻亲又是世交,两对夫妻相聚,不讲究那些排场。两家人吃了一顿舒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