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3:激战北洋_第二章奇门兵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奇门兵刃 (第8/8页)

胜悲愤,于伤悼悲恸中发布命令,谓杨禹昌等烈士“奔走津、沪,组织一切,厥功甚伟,而卒就义于北京”封三义士为右都尉,给家属发放抚恤金。

    此事过后,袁世凯继续逼宫,并遣党人彭家珍刺杀了宗社党头子良弼。说起那良弼之人,实乃一条响当当的硬汉,他被彭家珍炸伤,需要截肢,却咬牙不肯打麻药,要效法古之关羽刮骨疗毒。他真的瞪眼看着自己的腿被锯掉,现场煞是吓人。奈何血未流尽,良弼已自失血九九藏书网过多而死。若然此人还活着,仍难免一场龙争虎斗,这共和革命之路,还得再起波折。

    就在良弼遇刺之日,北洋将领张怀芝正坐着火车,从北京去天津。车行至新站,临时停车。张怀芝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曰:大好河山,可惜沦陷于夷狄之手,三千红粉,竟与羯奴同眠…语未毕,就听忽悠一声,一枚炸弹从窗外丢进,正砸在张怀芝的脑壳上。砸得张怀芝叫一声娘亲,定睛看时,就见一个风姿秀丽的美少年,满面煞气,手提短枪,跃入车中。

    幸好那枚炸弹没有爆炸,张怀芝更不犹豫,掉头就跑,美少年举枪追来,砰砰砰只管对着张怀芝狂射。幸好张怀芝的侍从疯了一样拿自己的身体遮住张怀芝,蜂拥而上,将美少年擒获。

    问其姓名,美少年厉声道:大好河山,可惜沦陷于夷狄之手,三千红粉,竟与羯奴同眠。兀那清廷的狗奴才听好了,某家乃上海华荣洋行的少东家薛成华是也,家里有钱,心慕革命,遂与同志车锡元、张墨林、曲振宗齐来北京,欲杀冯国璋、铁良、荫昌及良弼四人。只恨革命党给的炸弹都是臭弹,一粒也不炸,要不然你这羯奴难逃一死。

    张怀芝听后喃喃地道:有没有搞错,你是个富二代,居然也搞刺杀,这革命思想,对年轻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可怕了…

    尽管美少年薛成华被张怀芝偷偷杀掉,但其人最后一击,不唯是吓坏了皇族,连北洋军人都感受到了革命风暴的恐怖。

    抓紧吧,快点儿抓紧逼宣统皇帝退位吧,再迟会被炸死的。

    第12节你太有才啦

    北南和议达成,袁世凯将决议条件呈报隆裕太后。

    太后打开和议,登时放声大哭,曰:真个将我大清朝推倒啊?连那“帝号相承不替”一语都不许我,让我母子算何等人物?

    旁边的太监、宫女、侍卫俱各大放悲声,袁世凯没得法子,也假装跟大家一起哭。等大家哭得累了,他耐心地解释道:太后啊,皇上逊位,这是尧舜公天下之心,是好事啊。臣跟南方那伙子煞星争执了好长时间,可是没得法子,这是他们的最后通牒了。

    隆裕太后哭道:袁世凯,我母子二人既然将身家性命托付于你,肯定不会埋怨九九藏书你的,你就照决议上的去做好了。

    袁世凯大喜:臣遵旨。

    急匆匆地出了宫,袁世凯回到家,立即吩咐洪述祖:快快快,赶快拿笔开写,写皇上的退位诏书。

    洪述祖:…让我来写吗?

    袁世凯:废话,不是你来写,还让我来写吗?

    洪述祖:是,是,我写,我写,我写写写写…洪述祖回到书案旁,不长时间挥笔而就,拿过来给袁世凯看:老板,看看这个怎么样?

    袁世凯接过诏书,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突然吼叫起来:丢你老母,这是他妈的哪个混蛋写的退位诏书?又臭又长,就这藏书网么会儿工夫,读这个诏书让我睡了两觉,这岂不是扯淡?

    洪述祖:…这又怎么怪得我?我说过我写这个不擅长…

    袁世凯:那马上拍电报给你小舅子赵凤昌,让他马上拟定皇上逊位诏书。

    洪述祖:说过了,赵凤昌不是我小舅子,我是他小舅子…

    袁世凯:甭管谁是谁小舅子了,你抓紧办去吧,少在这里扯淡。

    稍顷,洪述祖回来,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电文:老板,这是我小舅子赵凤昌发过来的清帝逊位诏书,都写好快半个月了…

    袁世凯:你看你看,我说赵凤昌是你小舅子吧,你还老是抬杠。

    洪述祖:…不对不对,是我被你搅浑了脑袋,弄错了,赵凤昌真的不是我小舅子,我才是他的小舅子…

    袁世凯:好啦好啦,别烦我了,让我看看这个诏书。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定办法。南北睽睽,彼此相峙,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人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义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安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哉?钦此。

    袁世凯拿过来一看,大喜:小洪,你小舅子果然有两下子,退处宽闲,优游岁月,写得真是太有才了!

    便拿这纸诏书去找徐世昌,徐世昌改了又改,然后入宫,请隆裕太后召王公大臣前来,宣诏。

    太后哭道:现今王公大臣早已携带金银细软,逃到了租界,就我们可怜兮兮的娘儿俩,你就这么宣诏吧。

    宣诏声中,隆裕太后放声大哭,泪飞如雨,众太监也随之大哭。

    而此时,宫外,整个大中国,却是一片欢天喜地,鞭炮声震彻天地。

    民主啦!

    共和啦!

    就在这普天同庆的大好时光中,哒哒哒,激烈的枪声,从革命圣地武昌方向传来。

    又打起来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