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楔子 (第2/3页)
的号令,奔走江湖,忠肝义胆之士,必会风起云涌的。结合人心,纠合群力,我们要将大宋的江山,重新建起。” “这是壮士贤昆仲的意思吗?” “草民弟兄二人是奉父命,潜入北京城,费时半年,为的就是要救相爷脱险。” 文天祥半晌没有说话,静静地坐在那里,有如一尊雕像。良久,两行热泪,沿着面颊流下,他缓缓地说道:“国破家亡,身为俘虏,一切的折辱,一切的苦难,使我文天祥的眼泪早已流干了。但是,今天夜里,我又让贤昆仲的忠诚和热忱所感动,流下两年多来第一次的眼泪!” 赵小彬叩头说道:“相爷!虽然说此处没有巡查的人来,毕竟不是久留之地,就请相爷随草民去吧!” 文天祥摇摇头说道:“赵壮士!多谢你的好意,我文天祥是不打算离开此地了。” 赵小彬当时一怔,几乎是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这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情况。 他和二弟仲彬在行动之前,曾经设想过许多情况:如被巡查的元兵意外的发现,如很难通过高高的围墙,如偷潜出北京城的困难…就是没有想到文相爷会拒绝离开这间充满了臭气、潮气、霉气,而且是虫鼠横行的小土屋。 文天祥看到预料中的反应,便说道:“赵壮士!对于我的决定,想必有些意外?” 赵小彬认真地回答道:“确是出乎草民意料之外。” 又是一阵沉寂之后。 “壮士不会怀疑我文天祥存有投降元人、重享荣华富贵之意吧?” “草民不敢。” “唉!自从我被掳之后,吞了二两镏子没死,我就知道上天要我文天祥承受更多的苦难。一个人当他的国家亡了,亲人都惨遭横死了,生与死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分别,荣与辱对他也毫无意义。但是,今天我还是要对壮士加以说明白。因为,我被掳至今,你赵壮士是第一个重新点燃起我对邦国前途无比希望的人。” “草民荣幸!草民以为…” “壮士,你以为既然我文天祥对邦国前途,重新有了希望,为什么又不出去和你们共同奔走奋战呢?” “草民愚昧,请相爷指点。” “元人以一个游牧部落,没有高深文化,何以能够横扫中原,席卷天下?兵强马壮,士卒剽悍,那都不是原因,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自己太不争气啊!”“相爷!” “一个国家,内无尽忠志节之臣,外无必死奋战之将,而且,强敌当前,群民之间,将帅之间,尚不能捐弃私见、精诚合作、团结御侮,还是斤斤计较于个人一己之利,这样的国家,如何能存在?” 赵小彬不敢接腔,但是,文天祥的每一句话,都强烈地冲激着他的心,每一句话都是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 文天祥长叹一声,感慨万千地说道:“德佑初年,元人入侵,朝廷号召勤王,结果应者无人。壮士!国家养育臣庶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马来救国家,居然无一人一骑起而应召。” 往昔的悲愤,使文天祥禁不住热泪盈眶。 赵小彬叩头说道:“我们在江湖上也听到说,只有相爷在江西,散尽家财,号召忠义之士。” 文天祥拭去眼泪说道:“在江西集得万余乌合之众,怎么能阻挡得住狼虎之师?有人说我文天祥驱羊喂虎,自不量力。其实我何尝不知道。我的意思希望以我这一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殉国精神,激励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结果我失望了。” 赵小彬说道:“相爷已经尽力,可以俯仰无愧了!” 文天祥摇着头说道:“国家亡了,河山变色了,做臣子的还说什么俯仰无愧,我们实在是死有余辜。” 赵小彬接着说道:“江湖上都知道相爷虽然被掳,对于元人,相爷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yin,威武不能屈。江湖上的好汉,对相爷钦服无已。家父于是决心要我弟兄前来,务必要救出相爷。” 文天祥叹息着说道:“再好的表现,也不过是亡国之臣。元相孛罗、元帝忽必烈,用富贵荣禄诱不了我,就把我羁在这兵马司的土窟里,我每天所闻到的是臭气、霉气、秽气,使人不能忍受。并且每天让我的亲人来看我,用亲情来折磨我。那时节我想到既然自己不能再为国效命,又要受这样的磨难,不如一死了之。” 赵小彬惊叫道:“相爷!” 文天祥忽然艰难地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缓缓地说道:“你放心!当时我没有死,现在我更不会自了。人的思维,往往决定在一念之间,我想到自己身陷囹圄,我还是可以为国家尽最后一次的力,那就是我的死!” “相爷!” “壮士,我方才说过,大宋朝的灭亡,不是亡于元人的兵强马壮,而是亡于人心的涣散,爱国情cao的丧失,当百姓不爱自己的国家,不忠于自己的君王,这是国魂的沦丧,国家焉能不亡?” “相爷之意?…” “我文天祥要用自己这一点残余的生命,选择堂堂正正的死,我要从容就义,引颈受戮在柴市口,我绝不默默地在土牢里自了残生。” “相爷!你是说要用自己的生命,选择轰轰烈烈的死,用你的死,来唤醒这已逝的国魂!” “壮士!你深知我心。” “相爷一点精诚,草民虽顽石也当点头。” “因为我有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